Facebook和Bumble大举进军约会领域,Match集团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用户找到真爱。
5月初的一天,IAC在曼哈顿由弗兰克·盖瑞设计的公司总部,首席执行官乔伊·莱文跟创始人兼总裁巴里·迪勒,还有其他一些人在会议室里开会。一群人在听取战略计划例行汇报,偶然间提到一些关于广告支持业务。迪勒突然像想起了什么。“提醒我了!”他说。“昨晚谢丽尔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他们要做约会业务,明天就宣布。”
他说的“谢丽尔”当然就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而且Facebook确实打算宣布进军在线约会市场,事实上就在同一时刻,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正在年度开发者大会F8上宣布该消息。莱文转向房间里的大屏幕,上面实时显示IAC和2015年剥离出去的Match集团股价,两家公司都在跌。“我的手机屏幕一直收到短信,闪个不停,每收到一条短信股价就跌去5%。”莱文回忆说。当天收盘时,Match集团股价暴跌22%,而IAC下跌近18%。
之后,莱文向新来的竞争者发布了一份声明(IAC持有Match集团81%股份):“来啊,水还热着呢。”他还冷幽默了一把,说Facebook的产品“可能有助于改善美俄关系。”媒体显然很吃这套,纷纷引用,但毫无疑问,Facebook进入的消息对Match和整个在线约会行业绝非笑话。
在线约会行业最近消息不断,热闹程度堪比糟糕的在线约会,Facebook宣布的消息只是最新一颗重磅炸弹。仅在过去几个月,市值120亿美元的Match集团对穷追不舍的竞争对手Bumble提起了诉讼,指控其专利侵权及窃取商业机密,Match集团旗下拥有Match.com、OkCupid、Tinder和Plenty of Fish等。Bumble则回复了一封尖刻的信,并提出反诉。这也让两家明争暗斗许久公司矛盾白热化:Bumble创始人惠特尼·沃尔夫·赫德是Tinder联合创始人之一,被迫离开后提出诉讼最终和解,几个月后创立了竞争对手。经历过种种闹腾之后再看Facebook,至少进入市场时表现很专业,还礼貌地打了电话通知。
扎克伯格的声明标志着行业迎来重大转折点,或许对市场领先者Match集团影响尤其大。近年来,利用技术连接世界各地的单身人士的市场一直蓬勃发展,却并未发挥真正的潜力。全球有6亿单身网民,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到7亿人,目前业内最大的Match集团估计也仅占10%市场。所以人们可以尽管质疑Facebook是否能让人放心分享感情生活,但毫无疑问,巨头进入市场后将加速普及网络约会,吸引更多用户使用。
虽说大潮来了水涨船高,但行业也可能重新洗牌。如果Match集团仍想保住市场第一的宝座,就得拼命守住地盘。
不过守地盘的任务并不在莱文身上,还是落在1月出任首席执行官的曼迪·金斯伯格肩上,她加入公司已12年,前任格雷格·布拉特曾担任法律总顾问,后来担任IAC首席执行官,后来业务拆分时进入Match集团。金斯伯格现年48岁,自称是“实操型运营官”,非常适合这份工作。她在公司一路升迁,前不久担任公司北美业务首席执行官。她的工作包括帮助Match集团应付Facebook和Bumble之类对手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要控制好目前最火热的Tinder应用。Tinder是2012年上线的滑动交友软件,旋即风靡全世界。与此同时,她还负责推动公司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工具探索该行业最核心的业务:即精确预测陌生人之间的匹配程度。
但凡认识金斯伯格的人都表示,她很适合这份工作。2006年她就加入公司,非常了解行业。虽然已婚而且有两个女儿,但她对Match的工作尽职尽责。“我们的工作不只是铺好桌子提供服务。”她表示,“我真心相信我们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聊到我自己的感情生活时,我说刚跟相处五年的男朋友分手,她是唯一一个听到这消息很高兴的人。“太棒了!”她说。我刚要惊讶,她赶紧接着说:“真的挺棒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很好啊。”

Illustration by Gabriel Silveira
虽然在线约会行业相当热闹,其实规模不大。据IBISWorld统计,去年全行业收入为29亿美元。但其增速很快,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2013年到2015年间18-24岁用户使用在线约会平台的人数增加了两倍。
这一行倒是相当赚钱。虽然业内四大巨头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光芒过于强大,没太多人关注Match集团,但去年其股票表现更好,利润率也超过了亚马逊、Netflix 和谷歌。除了市场规模巨大且尚未开发,行业发展也赶上了好时机,包括千禧一代消费能力增强、工作时间长,以及年轻人推迟结婚等。投行Evercore ISI称,到2020年预计行业收入将增长25%。
Match集团旗下有40多个品牌,超过42种语言。其中包括行业始祖Match.com,最受30至50岁找伴侣的用户欢迎;OkCupid要求用户先回答一系列怪怪的破冰问题(“你愿不愿意跟连环杀手睡觉?”、“你是个惹人讨厌的人吗?”),都市时尚人群里用户很多。Plenty of Fish在美国内陆地区很受欢迎;此外还有Tinder,这款创新的约会应用引入了“滑动”玩法,变成现象级产品。
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包括eHarmony,该公司以擅长广告的创始人尼尔·克拉克·沃伦闻名,主要服务于想找长期伴侣的用户;Spark Networks市值1.35亿美元(股票代码:LOV),旗下拥有Jdate、Christian Mingle和其他一些公司;Badoo声称在全球拥有3.8亿用户,但主要分布在海外;Bumble成立于2014年,是业内增速飞快的新贵,该网站规定只有女性可以开始聊天,男性不可以。对于想要更多、更好也更具体服务的单身人士,还有数百个特殊兴趣网站,从FarmersOnly.com到GlutenFreeSingles再到ClownDating.com(宣传语:“每个人都喜欢小丑……找个小丑来爱你”) 。

这些年来,我也断断续续用过在线约会网站。我跟金斯伯格提过刚分手的前任就是2012年在Match.com网站上认识的。(有趣的是,我还曾跟不只一位,而是两位IAC前任首席财务官在线约会过。)但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还没试过“滑动”交友。
2012年,IAC通过内部孵化器Hatch Labs启动了Tinder项目,这款应用非常简单但很容易上瘾,用户交友信息变成一系列卡片,加入了“滑动”机制,用户可以迅速查看其他人的照片,向左滑动代表“不感兴趣”,向右滑动代表“喜欢”。如果两位用户都向右滑动,就完成匹配,双方可以开始聊天。该功能在技术上叫“双盲选择”,可以减少被拒绝的尴尬,通过滑动操作令交友行为变得迅速而且随时可进行(这点跟登录Match.com体验不一样,至少我感觉是这样,因为要坐在电脑前,登录,然后准备好应付收发一堆邮件)。Tinder将约会变得“游戏化”,所以发展迅猛,尤其受年轻大学生和千禧一代人群喜欢。到2014年,每日滑动超过10亿次,而且变成了文化现象。《牛津英语辞典》都将“向左滑动”和“向右滑动”加入词条。目前Tinder下载量已达2.42亿次。
该应用也是突破性创业来自大公司而非创业公司的少见案例。“很可能是最成功的内部孵化案例。”IAC首席执行官莱文不无吹嘘地说。Tinder还完成了一次商业上的“三连跳”:千禧一代此前并非在线约会主力用户,所以该应用激发了一群全新用户。没有市场推广费用前提下在全球实现病毒性增长,到现在数据都非常可观,2016年到2017年付费用户几乎翻倍。5月初金斯伯格宣布Match一季度财报时,将全年收入预期提升了1亿美元,主要就是因为Tinder发展迅速。
但凡事没那么容易,不管是约会还是现实生活。Tinder增长迅速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麻烦。快速滑动机制,极其依赖照片,再加上目标人群所处年龄阶段自然需求,该应用几乎立刻变成“约炮”神器。虽然并未影响其流行,但对于主打爱情和情侣关系的Match公司来说,如此形象显然不理想。

性骚扰诉讼也对公司形象相当不利。2014年,IAC联合创始人,也是前营销主管的沃尔夫·赫德(当时只有沃尔夫)向Match.com和Tinder提起诉讼,称存在性骚扰和歧视,还提交了Tinder联合创始人贾斯汀·马田发送的丑恶和辱骂信息作为证据,两人曾约会过。公司否认存在不当行为,但Tinder很快停了马田的职(后来辞职)并和解诉讼。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肖恩·拉德被推举出任首席执行官,6个月后从首席执行官转任董事会主席,最后于去年秋天离开。该事件是个巨大污点,加深了人们对Tinder不适合女性工作的看法。
丑闻发生时和之后一段时间,金斯伯格还不在Match,有两年半时间里她都在负责IAC的Tutor .com和普林斯顿评论相关业务。但她表示Tinder公司文化的问题已经“彻底清除”。“我认为公司文化还是偏年轻,增长又很快,公司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和成熟的员工都不多。”她表示。“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其中一位成熟员工是艾利·赛德曼,他在金融科技和在线旅游领域经验丰富(曾创立旅游网站Oyster.com),2016年金斯伯格聘请金斯伯格负责OkCupid的业务。她出任首席执行官后首先就将赛德曼派去Tinder担任首席执行官。金斯伯格表示,赛德曼是个工程师,“非常聪明”,而且是个连续创业者,他是“全世界最适合当兄弟的那种人”,金斯伯格表示。“真的很难找第二个。”

Illustration by Gabriel Silveira
但Tinder的麻烦还没结束。性骚扰诉讼和解后没几个月,沃尔夫·赫德推出一款新的约会应用程序Bumble,跟Tinder极为类似,同样采用滑动机制,用户信息卡片设计也差不多,只有一点不一样,即匹配成功后只有女性能主动开始聊天,这点似乎也预示了当前的#MeToo运动。这款产品充分体现了女性权利,品牌采取黄色调,以蜜蜂为主题,而且确实引发了共鸣。运营三年半后,Bumble表示注册用户累计有3400万。其活跃用户中约有10%有付费行为,据说去年该公司收获的会员费已达1亿美元。
Bumble仿佛是大卫,而Match集团是歌利亚巨人(歌利亚是传说中的著名巨人之一,《圣经》中记载,歌利亚是腓力士将军,带兵进攻以色列军队。最后,牧童大卫用投石弹弓打中歌利亚的脑袋,并割下他的首级——译注),不过Bumble也拥有歌利亚一样巨大的靠山。沃尔夫·赫德确实是位很有天赋的企业家,但创立Bumble依靠了安德烈·安德里耶夫的力量,安德里耶夫是在英国的俄罗斯企业家,也是亿万富翁,还曾创立Badoo。两人一起决定创办Bumble,安德里耶夫持有79%股份,沃尔夫持有20%(剩下1%由另外两位员工平分)。Bumble美国总部在奥斯汀,但工程、开发和其他基础业务都由Badoo在伦敦的团队负责。
有几年时间里,Tinder和Bumble各自发展,去年还有报道称两家公司偶尔谈过收购事宜,但最近两家公司关系不太稳定。3月,Match获得了Tinder应用上滑动操作和相关设计的专利,于是起诉Bumble专利侵权且盗窃商业机密。手握专利之后,Match指控Bumble的技术“全盘抄袭了Tinder革新性的,基于滑动操作的双向交友机制”,而且Bumble应用几乎与Tinder一模一样。

Match提交诉讼四天之后,Bumble在博客和《纽约时报》上发布了一封愤怒的信作为回应。“亲爱的Match集团,我们对你向左滑动。”该信开头写着。“你多次要收购我们,多次抄袭,现在还来恐吓我们,左滑不送。” 信中还指控Match通过诉讼吓跑其他潜在竞标者,宣称不可能继续谈交易:“我们永远不会被你们收购。不管出多少钱,我们也绝不会在价值观方面妥协。”几天之后,Bumble提交了针对Match的诉讼,指控称Match在收购谈判期间采取欺诈手段获得敏感信息,而且将Bumble变成投资市场上的一粒“毒药”。Bumble要求4亿美元赔偿。
其他暂且不谈,至少从起诉中可知去年Match愿意出资4.5亿美元收购Bumble但遭到拒绝,由此引发对Bumble估值旷日持久的争议。接近Bumble的人士透露,Match提交起诉时双方谈判仍在进行,所以Bumble才愤怒回应。相关人士还表示,Match起诉可能是个策略,目的是向Bumble施加压力催成交易。
金斯伯格拒绝就收购谈判以及相关时间发表评论,理由是签署了保密协议。她表示诉讼原因仅仅是知识产权。“成千上万公司都在努力保护自身知识产权、专利和商业机密,”她还指出,就在Match向Bumble提交诉讼之后几天,也单独起诉了探探,人称“中国版Tinder”。(探探已于5月和解。)
“如果我们认为(起诉Bumble)没有价值也无充分理由,就不会这样做,”金斯伯格表示。“我考虑过很多次,‘做这个决定后悔吗?’答案是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