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财富全球论坛日记系列
· 印痕与回响
· 最后半天实录
· 中国的城市何去何从?
· 雄起,女人们!
· 众说财富全球论坛
· 改革从哪里开始?
· 碎片化的交锋
· 相信新未来
· 成都印象
关于城市的未来,参与城市建设的那些CEO们是如何解读的?看一下本文对于他们论辩的记录。对于我们听众来说,在一个没有决策权的问题上,我们至少可以望见理性的未来在哪里。
作者:章劢闻
到2030年,将有10亿中国人在城市居住,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城市病已成为城市化的梦魇。本刊不久前曾经邀请霍尔·哈维先生撰文畅谈中国城市命运。他的核心思想是:1. 拒绝超级中心,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型分布式社区;2. 采用更灵活的快速公交,不过分依赖地铁和高速公路;3. 土地税收以发展城市社区为目的,且要防止城市周边耕地被占用,以保护水资源等等。(参考:中国的命运在城市)
昨天,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城市发展再次成为反思点,这不过这次参与者和角度更为广泛,很多观点和哈维的文章暗合,直指目前城市建设误区。
高德威的公司霍尼韦尔致力于能源效率。就城市效率他提了一个问题:圣诞节来了,我们是要开一个小时车到郊区统一去买圣诞树呢,还是让所有人在家门口买到圣诞树?事实上,前者可能浪费了很多汽油来买一颗树,制造更多的污染。
他的这个问题指向我们围绕超级中心建设城市的固有思路。远大集团的张跃认为中国在模仿的是欧美60、70年代的做法:把居住、工作、学习、商业这些功能分开,变成一个个孤岛,导致每天出门对于公路和汽车的依赖、消耗大量能耗。他认为这是一种致命的规划错误。
张自己有个计划叫“摩天大楼中的城市”。“一百万平米里的楼里面住三万多人。居民工作、学习、一般性的保健医疗、养老、幼儿园全都在这个楼里头。此外,运动场地,包括打篮球,游泳池等等甚至在170层那么高的地方。这完全可以做到。”张跃承认自己的这个计划更高的意义在于用这样一种象征性的方式证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值得指出的是,这与哈维文章中提到的“去超级中心”观点一致。在张跃制造的完美实验环境中,城市功能将是分布式的,而城市交通不再被高度依赖。这位美术专业毕业、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大陆人于1988年用3千美元创业,现在远大是一家拥有200多项重要专利的重要公司。
在批评声中,倒是外企CEO替中国政府解了围。在全球230个城市参与建设项目的施耐德CEO赵国华认为:“各种能源、拥堵、污染问题,比如中国现在大城市的阴霾,等等并不是中国才有;中国有超过10亿人,面临的挑战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
同时,赵国华也指出,未来40年城市化发展将比过去40年更快,能源消耗、污染等问题将达到极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数字化技术。通过在城市交通等公共设施环境之间建立起大量、高密度的连接,达到节能降耗目的。
不过相对于两位外企CEO提出的数字化和智能技术,代表本地视角的张跃则再次大声强调:不能在建设完城市以后再依靠各种高新科技去变魔术,因为你在修正错误的时候,新的城市又开始以错误的方式被建造起来。“房子错了,还可以改,但是城市的功能布局错了,可能子孙万代都要承受这个后果。所以国家的城市化只有一次,而且这个错误以后无法纠正。”张跃指出。
他认为最可行办法也是最朴素、代价最小的方法:比如让建筑占地更少,建筑与建筑更近,混合起来对交通依赖更少。香港平均每一平方公里有差不多3万人,中国现在城市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只有1500人,只有前者的1/20。
此外,他还指向一些规划者的误区:比如他认为北京空气污染主要源自50公里,80公里以外的电厂,而不是城市内的汽车尾气。以为把电厂扔到看不见的远处就万事大吉,这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误区。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与通用电气和杜邦CEO的讨论中指出:中国的能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浪费巨大。比如把煤电输送得很远。中国的大电厂、大电网,不利于分布式能源发展。傅成玉的观点是张跃所言城市问题的“放大版”,上升到了国家规划的层面。(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