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搞慈善吗?
李润锡 | 2012-03-13 00:00
更多的慈善行为并不是更好的履责表现。
>>201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排行榜
>>索尼:为了下一代
>>中兴通讯:让CSR融入公司
>>中国平安:绿金融

通过对上榜中国企业在12个标准中的得分进行统计,我们发现,通常中国企业更重视社会责任战略与承诺、可持续资源使用、企业慈善,以及董事会结构与多元化等内部运营相关信息披露,而对供应链、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管理等其他外部利益相关方相关的信息披露不够重视。
中国企业需加强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共同价值观
只关注与自身相关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全面地关注整个行业和全面价值链相关的社会责任,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某些单一领域的集中投资,并不一定能带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回报,有时甚至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本排行榜中,企业在社区方面的捐赠及社区活动项目等传统慈善行为占满分的百分比为13%。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得分在此基准线之上,更有高达30%的。然而,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理想,在榜单上的排名相对靠后。
更多的慈善行为并不是更好的履责表现
很多中国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资应该是使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受益,而非针对几个有限的方面。在没有合适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指导下,大量的投入并不能带来有效的回报。在中国上下关注慈善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就在慈善方面下大功夫,但是,包括中国企业及外资企业在内的公司,在慈善方面的投入并不能相应地提高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得分。如下图所示,捐赠最多和最少的10家公司的得分区别,并不像其捐赠数额与收入之比的区别那么大。
同样,多样化的社区活动项目并不一定表示更好的履责表现。我们在研究了上榜企业参与社区活动项目的范围后发现,在中国企业中,参与3个以上社区项目的企业平均得分和参与3个和3个以下社区项目的企业平均得分差异明显(见图1),而参与3个以上社区项目的企业间的分差则较小(44.2~52.2分)。类似的结论也可以在跨国公司的数据中发现,参与4个以上社区项目的企业与参与4个和4个以下社区项目的企业相比,平均分差较为明显(图2)。但在参与4个以上社区项目的企业间,得分差距不大(66.2~73.4分)。因此,在社区项目的多样性方面,确有临界点存在,达到该临界点,则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可是超过了该临界点,并不是多多益善。


尽管以上研究只是集中于慈善范畴,但得出的结论几乎可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所以,企业是否拥有明确的履责战略,以及其社会责任投入与其商业策略是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把眼光放得更宽一些、更长远一些,好好地平衡各个社会责任领域的投入,得到的回报可能会更好。
政府要求及行业规范是促使企业规范履责、充分履责的有效途径
本次榜单所研究的部分数据来自2010年的企业报告,而2010年又是中国第十一五计划的收尾之年。在对十一五计划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在40个次级标准中,有24个与十一五计划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百分制基准下,所有中国企业在此24个次级标准中平均得到了57分,而最高的企业得到了90分,远高于总共40个次级标准的37分。这些数字表明,十一五计划对相关行业企业制定其社会责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也成为众多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时的参考标准之一。而一些行业规范,如《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等也屡屡出现在企业的报告编制原则之中。由此可见,中国企业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政府和行业协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规范和压力。而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的社会责任变革,正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社会责任规范履责、充分履责之路。我们强烈建议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发展中起到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
投资者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正成为驱动社会责任发展的另一动力
如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责情况作为挑选投资目标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众多证券交易所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文件指引或是绿色指数,迎合当下潮流,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指数、香港恒生可持续发展指数、美国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美国纳斯达克可持续发展指数、英国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等。
本次上榜且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39家中国企业中,有30家在撰写报告时采纳了上市或深市证交所所发布的指引,其重视程度更高于“全球报告倡议指引”(GRI)。这一切,不仅来自上级政府或证交所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来自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社会责任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投资者的社会价值取向将成为促进中国社会责任发展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
国际上,作为全球首个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指数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早在十年前就已发布。今年上榜的59家企业中,有37家被其列为成分股;前10名中,除了福特和索尼,其余8家均被列入DJSI。整体看来,被列为DJSI成分股的企业在《财富》企业社会责任榜的平均分较其他企业要高出12%。国际巨头们现在在承受着来自投资者的履责压力的同时,也凭借自己的履责行为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的透明化和可信度仍有待提高和加强
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沟通的渠道上,超过半数的中国企业均选择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最为直接的方式。而如何更加透明、有效地向利益相关方传达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履责情况,也成了报告撰写中的重中之重。经过计算,仅有14家中国企业聘请第三方审验公司对报告内容进行审计;仅有11家企业披露了具体选择报告内容的方法,以及报告中所涵盖的重要议题。经过进一步比对,我们发现,进行第三方审计或者披露报告内容选择方法论的公司,在榜单中均处于靠前的位置。而那些仅仅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是根本没有报告的公司则表现较差。毫无疑问,它们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追赶。
在外资企业方面,信息透明度同样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表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了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然而对广大利益相关者来说,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审计,发布准确的信息与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中,报告通过第三方审计企业的平均分,要明显高于未进行第三方审计的企业。
在此,我们强烈建议本次上榜或是没有上榜的公司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同时,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审计,以提升透明度及可信度。同样,这也是在敦促企业自身建立更完善、更透明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及沟通方式。此外,第三方审计不一定会增加企业成本,利益相关方验证也是提升沟通透明度的可行方法之一。
另一方面,企业重要议题的披露水平也直接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重要议题的披露,不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具有导向性,而且更能增加企业在社会责任沟通方面的透明性。研究表明,企业在重要议题上的披露水平越高,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就越好(图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