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英特尔终于遇到对手了?

分享: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英特尔恃强凌弱。他准备到法院作证

    黄仁勋(Jenson Wong)10岁时,他的台湾父母把他送到了肯塔基农村地区的一所寄宿学校。这是一所犹太教革新派学校,黄仁勋是学校里最小的孩子,他和哥哥是那里仅有的华人。他说:“我经常挨打,但我学会了如何生存。”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称英特尔公司违反了合同
(摄影:ROBYN TWOMEY)

    如今,作为图形芯片生产商英伟达(Nvidia)的共同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正面对技术世界最出名的难缠家伙。他宣称,英特尔公司(Intel)违反了与英伟达的合同,不让英伟达进入可兼容英特尔最新处理器的芯片组市场。

    黄仁勋现在打起了官司,想让英特尔失去从合同中得到的东西——与图形技术有关的英伟达专利的使用权。黄认为,在图像计算丰富的当今移动领域,英特尔的生产流水线上几乎每个芯片都会用到他的发明专利。

    对于47岁的黄仁勋来说,这不是一般的合同纠纷,而是一场争取明日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的灵魂的划时代战斗。他说:“计算从未像现在这样和图形相关。看看iPad,看看iPhone,全是图形。”

    就在几年前,英伟达还仅面向一个细分市场:愿意为特殊图像支付更多费用的电脑游戏迷。而英特尔面向所有计算机用户;它的中央处理器(CPU)是这些机器的大脑。

    但是,图形芯片里应用的平行计算方式能使电脑更加有效地执行大量越来越重要的计算功能,比如运行高清晰视频和编辑3D图像。此外,对执行从前由CPU处理的一些功能,比如复杂的数学建模,这种方式也更有效。英伟达的图形芯片进入了英特尔的领域,两家公司撞上了车。

    而英特尔正想在它的CPU里集成越来越复杂的图形功能。因此,它要把英伟达排斥在主流计算之外,让它退回游戏市场。黄仁勋对此不能接受。他坚持说:“我们为未来做的准备比他们好。”英特尔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两家公司的摊牌不仅造成合同纠纷,还引发一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讼案中对英特尔的起诉。无论如何,黄仁勋都要将合同纠纷诉诸审判,而不会像英特尔的其他竞争对手那样私下和解。事实上,黄看起来很乐意扮演英特尔捣乱者的角色,他已经为将于12月在特拉华大法官法庭(Delaware Chancery Court)开庭的官司做好了准备。他说:“我在等着出庭作证。我期待作证。”


    虽说初到美国时受过粗暴对待,但黄生存了下来。15岁时,他是国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21岁,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同时还为AMD公司设计了微处理器。30岁时,他与人合办了一家新创企业,公司的理念是图形芯片将使个人电脑由一台华丽的打字机变成消费娱乐设备。

    他是对的。2001年7月,英伟达的年化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技术公司。英特尔在1999年进入图形市场。它将拥有基础图形功能的芯片组(芯片组将CPU 与主要关键部件比如图形芯片连接起来)集成在CPU上捆绑出售。

    在那个年代,消费者如果想要特殊芯片,他们通常会买一台带有英伟达或ATI Technology生产的独立图形处理器(GPU)的电脑,虽然电脑已经配备了集成的图形芯片,但是有了GPU,电脑会提速。尽管这一设备费用昂贵且无必要,但对一些客户(主要是游戏玩家)来说,仍然值得购买。

    到了2004年,英特尔向英伟达寻求专利授权,以提升它的图形游戏水平。

    英伟达反过来要得到为英特尔的CPU制造内置图形芯片组的机会,它不愿局限在独立GPU这一细分市场。为此,英伟达需要得到英特尔专属连线(又称“总线”)的授权。(独立GPU无需授权,因为它们接入的是非专属总线。)有了这一授权,英伟达就可以为没有地方安装独立图形处理器的小型设备提供图形技术,公司将能够向更广泛的人群宣扬它的产品。

    2004年11月,英特尔授权英伟达为它的CPU制造芯片组,英伟达同时向英特尔提供它的专利使用权。但两家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争吵不断。

    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讼案所说,英特尔采取包括掠夺性定价在内的多种非法策略,遏制英伟达在芯片上与其竞争,例如提供捆绑了自己的芯片组的CPU,定价比单独的CPU还低。英伟达声称,计算机厂商买下英特尔的初装品,然后替换上英伟达的芯片组,可是英特尔对装了自己芯片组的计算机实施打折。(英特尔之前否认过这种说法。)

    黄仁勋称,在2007年,英特尔最终对英伟达彻底关上大门。对黄和他的客户来说,这意味着由于设计发生变化,英伟达的专利授权将不得用于当时英特尔的下一代CPU:Nehalem。但英伟达宣称,Nehalem包含英伟达的专利。为此,英特尔在2009年提起诉讼,请求法庭做出宣告性判决,英伟达提出了反诉。

    黄仁勋认为,鉴于英特尔的地位,没有计算机制造商敢冒险买英伟达的芯片组。2009年末,他停止争夺新的芯片组业务。(英特尔坚持认为,英伟达是因为其产品过时而退出的。)现在,黄要求英特尔从其产品上除掉英伟达在图形和平行计算技术方面的基础专利,此案将于12月份审理。

    技术领域的公司不赞成竞争对手之间诉诸法律,认为这是行业竞争中的失败者的最后一搏。但英伟达在图形技术上优于英特尔,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争议。问题在于,未来大多数电脑里只会有一个芯片,它既是CPU,也是GPU。黄仁勋认为,英特尔想生产这种芯片,就需要英伟达的专利。虽然黄从未明说,但英伟达显然渴望得到英特尔x86架构的授权,这样,它就能生产可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具备竞争力的芯片。换言之,黄想耍“明交暗攻”的计谋。但他首先要说服特拉华州的法官,让他相信英特尔违反了2004年的协议,把玩牌的本钱还给他。

    译者:古正


CPU对战GPU

大脑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少量的“内核”构成,每个内核执行一系列任务,是组装出来的产品。它们更适用于要求做大量决定的行动。

肌肉

    图形处理器,简称GPU,有大量内核,能同时平行处理数据。GPU更适用于在决定做出后,处理大量数据。

市场

    GPU在处理高清晰视频、3D和流体动力学模拟方面更胜一筹。CPU更适用于操作系统、办公室工作软件和大多数浏览器。

复杂性

    尽管CPU的晶体管数量曾经是GPU的4倍,但今日GPU晶体管数量可达到CPU的3倍,大约是30亿个对10亿个。

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