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奥德赛幕后的秘密
Alex Taylor III | 2010-09-26 17:26
本田的策划人员预计,厢式车部门的业绩将增长约13%,而且奥德赛的年销量将达到11万辆。
当一款新车问世时,融入其设计概念的成千上万个决策,往往会消失在喧闹声中,而那些决策者的身份也会被随之淹没。
然而正是这些专家决定了这款轿车应该长什么样子、有什么功能、在怎样的价格水平会有多大的销量——早在一款轿车投放市场之前的三至四年,他们就做出了这些决策。作为决策流程的一部分,他们对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详细审查了零部件供应商,分析能激发顾客购买热情的因素,然后据此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他们就是产品策划人员,在今天,他们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汽车市场品牌纷杂、竞争激烈,产品要素正在被重新定义,而且他们需要做出的决策数量呈现指数式增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策划人员们现在仿佛是在透明的鱼缸中工作。若是在过去,在销售报告从经销商那里反馈回来之前,策划人员是无法知道销售的成败的。不过现在,他们可以立即获得大量分析人士和观察人士中肯或不中肯的反馈。

2011款本田奥德赛(Odyssey)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款新车九月中旬才向媒体发布,不过还没等到月底上市销售,就已经出现了围绕奥德赛的大量评论和好几十篇博文。
虽然其中大多数评论都是正面的,不过在定价、选装功能以及内饰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抱怨,足以令产品策划人员们感到坐立不安。
大部分的批评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设计,它对奥德赛能否成功至关重要。《今日美国》(USA Today)上刊登了这么一条新闻标题:“2011款本田奥德赛,更贵、更潮——更丑?”可以想见,策划人员恐怕将不得不赶紧重新计算,调整对销量和价格的预期。
策划一款新的厢式旅行车时遇到的问题尤其多。首先,厢式旅行车需要考虑的功能和选装功能要多于普通的家用轿车。其次,策划人员肯定不能让这款车被视为“足球妈咪”专用车,但同时又不能牺牲其多用途和安全性,后两者正是厢式旅行车对年轻家庭的吸引力所在。
在对第四代本田奥德赛的选装项进行检查时,本田的产品策划者们发现了一个文化上的改变,他们认为这能够增加奥德赛的吸引力。他们相信,比起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父辈们,X世代和Y世代的年轻人更易于接受在厢式车上增加一些日常功能。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总量时间”(quantity time)比“品质时间”(quality time)更重要。因此,本田试图设计一种让人们愿意长时间与之相伴的汽车,这就意味着车内的装置既要满足驾驶者的需要,又要照顾到驾驶者的情绪,同时还要有丰富强大的功能。
新奥德赛的姿态更低、更广,这使它显得更有活力,不过这一点却鲜有人注意,因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车身的“闪电式”腰线上。这条腰线在第三排座椅处呈现出“Z”字形转弯,这个设计并不独特,而且它实际上使乘客的视野略有拓宽,不过批评人士们却对这个设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责。
一位批评人士写道:“这台厢式车看起来就像以后轮为界断成了两截,后半截部分就像是从另一台全然不同的汽车上移植过来的。”
“款式”其实是个主观的东西,随着人们逐渐习惯了新的款式,前卫的设计反而更加耐久。
为了“总量时间”装备厢式车,就好像往圣诞袜子里塞礼物。设计者们为奥德赛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用来挂垃圾袋的折叠式挂环、用来存放饮品的冰箱、存放各种物品的储物箱,以及至少15个杯架/瓶架。
奥德赛还配备了许多电子选装项,比如可以播放光盘的音响系统,能够储存175张CD,此外还有一个盲点探测装置。它的“主打特色”是为后座乘客准备的一个16.2英寸的显示屏,可以同时播放来自两种不同媒介的节目,比如并排显示一个视频游戏和一部电影。
所有这些功能都需要在策划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权衡。由于车辆的尺寸和重量有限,每增加一个功能,都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些。
例如,为了使第二排座椅上的乘客空间宽度增加4英寸,就意味着要将奥德赛的车身加宽,并且牺牲外侧座位的扶手。另外,策划人员决定不将推拉门设计成隐藏式滑轨,因为那样做需要将滑轨掩藏在车窗下方,也就必须移动车门电机的位置。
策划人员还决定不在新款奥德赛上提供四驱系统,因为它会增加重量和成本,而且四驱装置只对5%至7%的潜在买家有吸引力。
其它被删减的装置还包括无钥匙启动、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可供选择的四缸发动机。
下一个挑战是将这些功能以对顾客和工厂都有利的方式组合起来。因此,本田划分出七个档次的配置,从最低28,580美元的LX,到最高44,030美元的“旅行精英”(Touring Elite)。然后,他们必须估算出每个档次的车型将在总体销售中占多大的百分比,以便订购相应数量的零部件。
本田的策划人员预计,厢式车部门的业绩将增长约13%,而且奥德赛的年销量将达到11万辆。尽管这一预期低于177,919辆的最高年销量纪录,但这正是所谓的新常态。而且如果奥德赛达到了上述年销量目标,那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说明策划人员不辱使命,胜利完成了任务。
译者:王雪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