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高盛的人
William D.Cohan | 2010-06-01 00:00
乔恩·温克尔瑞德曾带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飞速发展。去年冬天,他在有关其个人财务状况的流言蜚语中突然消失。以下是这位已经变身为牧场主的银行家首次讲述他的故事。
乔恩·温克尔瑞德(Jon Winkelried)第一次进入高盛(Goldman Sachs)是在1981年的初春。当时,高盛已经有141年的历史,而这位未来的联席总裁还在芝加哥大学上学。本科和MBA连读一共5年,他那时刚刚读完4年。他来到纽约市,想找一份暑假实习的工作,但高盛公司的门厅让他感觉被拒于千里之外。温克尔瑞德是在新泽西州的小镇米尔布恩长大的。小镇在华尔街以西20英里,虽然只有这短短的距离,却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温克尔瑞德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父亲出身于纽瓦克一个犹太教的工薪社区,管理着当地的一家停车场。
温克尔瑞德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又非常具备运动天赋(他曾经是高中校队优秀的棒球投手和三垒手),这才得以进入芝加哥大学。高盛公司的选拔流程先是一系列校园面试,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然后进入第二轮,在公司的办公室展开拷问。那个春季的一天,温克尔瑞德在两轮选拔中表现优异,应邀来到了高盛公司的办公室。如果他通过了下一关——也就是八轮面试中的第三轮,就等于向通往巨额财富的阶梯迈出了第一步。或者说像热情的解说员对他说的那样:“如果你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成功了,还成了合伙人,你就会成为百万富翁。”
温克尔瑞德觉得那天不太顺利。离开公司大楼后,这位充满抱负的银行家被父亲欧文(Irving)开着一辆Chevy Impala接走了。当父子二人驾车经过普拉斯基悬臂桥(Pulaski Skyway)回家的时候,儿子感觉非常沮丧,所以父亲探过身子来安慰他。“听着,别担心。别让任何人打击到你。”
在工作了27年和个人财富净值达到了5亿美元后,他本该成为给别人打击的人,但此时,他离开了高盛,就在被选定为现任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梵(Lloyd Blankfein)的继任候选人不久。2009年3月,他出人意料地离开了高盛,年仅49岁的他在华尔街销声匿迹。围绕着他个人和高盛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满天飞的流言——说温克尔瑞德离开布兰克梵,独自去闯荡了。
按照传闻者的说法,温克尔瑞德离开高盛,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或财务原因,也可能出于身体原因,因为他要治疗心悸的毛病。有人认为,温克尔瑞德与高盛的董事会进行了一场权力斗争——他从2006年6月开始成为董事会成员——想在金融危机中赶布兰克梵出局,但是失败了。还有人认为,他之所以离开,是因为面临个人资金流动性危机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2007年包括现金和股票在内的全部薪酬接近7,150万美元的人会缺钱。但是,当高盛公司宣布将用1,970万美元现金回购30%温克尔瑞德持有的非流通个人股权和在公司不同风险投资项目中投入的对冲基金投资时,这种流言立刻像野火般蔓延开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专栏作家约翰·加珀(John Gapper)在去年4月的《纽约》杂志(New York)上这样形容这次事件:“温克尔瑞德是账面财富最多的打工者,但去年秋天也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不得不由高盛出资搭救。”

由于华尔街流言四起,温克尔瑞德在高盛公司的27年很快被演绎成一段旧式的伦理剧。按照这种说法,这位银行家进行了大量的保证金贷款,以此过着越来越奢靡的生活,包括购买了一栋海滨别墅和几个大牧场,在那里做着牛仔的美梦。不管怎么说,如果他管理不好自己的财务,又怎么能指望他管理好高盛公司呢?所以他丢掉了高盛公司的美差,事情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这个版本的传言之所以能甚嚣尘上,温克尔瑞德和他妻子要卖房子的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栋房子位于马萨诸塞州南土克特的Monomoy区。他们打算卖5,500万美元,是南土克特地区最高的价格。
没有人注意到,高盛曾允许首席律师格里格·帕姆(Greg Palm)出售25%的非流通股份,变现了3,830万美元,而帕姆仍然留在高盛公司。当围绕着温克尔瑞德的流言四处传播的时候,这个事实却和其他许多事实一样被忽略了。这是温克尔瑞德离开高盛近一年后第一次在媒体上发言,他回应了这些流言,并告诉《财富》杂志,疲倦、公司内部争斗和对个人财务状况的担忧是如何使他在高盛公司的职业生涯走向终结的。
温克斯升职记
离开高盛有点像脱离一种宗教,尽管是一种非常有利可图的宗教。在这种信仰的核心信条中,是由格斯·利维(Gus Levy)最先强调的一条。这位传奇的经纪人从1969年到1976年一直掌管着公司。按照利维的思维方式,高盛公司的合伙人应该“贪婪,没错,但是他们贪图的应该是长期利益”。他还认为,个人生活是最可以牺牲的东西。利维经常说,“公司不是第一位的,但必须放在第二位——是非常接近第一的第二位。”
高盛公司非常强调团队合作。“你在银行业也许可以凭借单打独斗实现辉煌的职业生涯,但在这里不行。”高盛公司的一位合伙人在介绍这种精神时说。温克尔瑞德在公司中的昵称是“温克斯”(Winks),他就是一个擅长团队合作的人。他在这家银行的职业生涯相当美好,可以在两大部门自由进出,既可以做经纪业务,也可以做银行业务——在他成长壮大的那几年,这两大部门正在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温克尔瑞德本来可以回到高盛公司的股权交易部门,他第一份暑期实习工作就是在这个部门。但是,他这次却申请加入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虽然被顺利接收,但根据规定,他只能做公用事业公司的业务——这个领域在他眼中就像一潭死水。但是,他始终用心观察,从不多话。他这样形容自己那时的心态:“要做市场的学生。永远要努力改进自己的博弈能力。要从经验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向指导老师学习。”
在几年的时间里,他都在帮助管道公司免受布恩·皮肯斯(T. Boone Pickens)和奥斯卡·怀亚特(Oscar Wyatt)等突袭者的侵犯。1984年,有人问温克尔瑞德想不想重回交易大厅。这是某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整个计划是高盛公司和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带头执行的,是让新建立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家们进入他们自己或公司的交易室。这个举措的出发点是,让银行家与市场行为更加贴近,这样他们在为客户提供筹资建议时,就会更加精明。几年后,公司让温克尔瑞德负责债券融资业务。新的岗位给他带来了重大的责任,因为很多银行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债券融资部门。
例如,如果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想向公众投资者借款50亿美元,它很可能让高盛帮它筹集这笔钱。要是在过去,高盛会先组织购买者,再动用自己的资本购买,然后尽力把债券销售出去。而在风险更高的新制度下,温克尔瑞德和像他这样的银行业务经理会用本公司的钱买下全部债权,然后在他们认为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时候用最合适的方式销售出去。温克尔瑞德说,“这项业务不是要所有人都达成一致意见,因为有时候必须有人做决策,‘我们要为这批债券付的利息比10年期的国库券高42个基点,就这么着吧。’”坐上了这个新位置以后,温克尔瑞德经常帮助公司的大部分高级银行经理为客户筹资,所以他了解了许多银行经理——包括未来的首席执行官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他后来成了温克尔瑞德的导师。
温克尔瑞德于1990年成为高盛公司的合伙人。当时,高盛恰好开始遭遇公司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10年。俄罗斯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危机、公司第一次上市失败,以及推翻高级合伙人乔恩·科尔津(Jon Corzine),把保尔森拉进了高盛公司的高层,这些事件都损害了公司的净利润和士气。 1994年的形势极为灰暗,高盛公司对利率走向估计错误,还有几笔交易也遭遇惨败,损失了数亿美元。这些损失都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从合伙人的资本账户划出(虽然有些合伙人获得了一些收益,可以用来弥补亏损)。一拨人因此离开了,包括两个负责高盛公司高收益业务的人。公司要求温克尔瑞德把这项业务划入自己旗下。
在这艰难的十年快要结束的时候,高盛公司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首次公开募股,有了更加坚实的经营基础。此时,保尔森要求温克尔瑞德到伦敦去,负责公司庞大的固定收益、货币和期货业务——FICC(fixed-income, currency, and commodities business)——在欧洲的分支。那时候,FICC业务由劳埃德·布兰克梵和迈克尔·莫塔拉(Michael Mortara)负责,后者以前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名银行业务经理。当时正是一个学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温克尔瑞德没有马上让妻子和三个孩子收拾行李,而是要保尔森保证,如果布兰克梵或莫塔拉中有一个人晋升了,就让他升到FICC的最高职位。保尔森说不行。保尔森希望温克尔瑞德能够获得这个部门的银行业务经理和经纪人的尊重,否则就不能给他任何承诺。后来,莫塔拉被晋升为高盛公司风险投资业务的负责人(此后不久就因为动脉瘤不幸去世),保尔森让温克尔瑞德和布兰克梵一起负责全球的FICC业务。
“伙伴”法则 高盛公司的管理团队任职时间都比较长。其中有的搭档配合得不错,有的则不行
|
温伯格和怀特黑德 格斯·利维于1976年去世后,两个约翰——约翰·温伯格(John Weinberg)和约翰·怀特黑德(John Whitehead)开始掌管高盛公司,一直到1984年怀特黑德退休;1985年,他成为美国副国务卿。
|
鲁宾和弗里德曼 1990年,温伯格任命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和史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接替他的位置。1993年,鲁宾加入克林顿的政府团队,弗里德曼开始单飞。
|
科尔津和保尔森 1994年弗里德曼退休后,乔恩·科尔津成为高级合伙人,汉克·保尔森做了他的二把手。但在1999年,保尔森把科尔津拉了台,独自一人掌管公司,一直到2006年。 |
虽然温克尔瑞德和布兰克梵表面上是平级的,但当时温克尔瑞德知道,布兰克梵肯定会比自己晋升得快。他说,“劳埃德是市场的好学生,他帮我认清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感情在影响市场和人的行为方面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他们一起使FICC业务走出低谷,后来又把它带入了成为公司利润中心的发展轨道。
随着布兰克梵一级级高升,温克尔瑞德也不断升职,他和保尔森之间的友谊也持续发展。温克尔瑞德和保尔森一起去佛罗里达群岛和巴哈马的安德罗斯岛钓海鲢鱼,也是保尔森告诉温克尔瑞德,他具备有朝一日领导整个高盛公司的潜质。所以,当保尔森在2006年6月同意出任布什总统的财政部长,并选择布兰克梵担任新的首席执行官时,温克尔瑞德对自己和加里·科恩(Gary Cohn)一起被提名为联合首席运营官和联合总裁并不感到奇怪。
高层的看法
温克尔瑞德这个时候发现自己是在参加一场焙烤大赛,比赛结果将决定谁能成为高盛公司的下一任领导人(参见附文《“伙伴”法则》)。表面上看,温克尔瑞德和科恩没有什么不同。两人都是头发稀疏、干劲十足的猛男型人物。但是,科恩是在俄亥俄州的谢客-海茨长大的,毕业于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是一个标准的经纪人。他在J. Aron公司做白银交易起家,而布兰克梵曾是这家公司的黄金交易员。(1981年,J. Aron被高盛收购。)所以,当布兰克梵确定两个副手分管的业务范围时,让科恩负责交易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而让温克尔瑞德负责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人银行业务。据以前的同事说,他们两人合作得很好,但并不是朋友。
一年后,科恩先于温克尔瑞德获得了提升。FICC业务给公司带来了大量利润,而科恩和布兰克梵的私人关系非常密切。两人都住在曼哈顿,都在纽约郊外大西洋岸边小镇萨加旁纳克有周末度假屋,而且距离还很近。他们的家庭也经常一起外出度假。
温克尔瑞德晋升为首席执行官的前景晦暗不明,甚至完全没有希望。这时候,他对自己结婚24年的妻子、小学教师阿比·利浦西(Abby Lipsey)提到,他考虑离开高盛。那是2008年1月份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他刚刚从亚洲出差回到家。筋疲力尽的他在与妻子共进晚餐的时候说:“我不知道自己实际上多长时间以前就想这样做了。”
2008年夏天,他发现自己想在牧场渡过更多时间,而不是在银行。一个在新泽西城郊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变成牛仔?这个问题是温克尔瑞德一直想知道的。简单的回答就是,这一家人曾经在科罗拉多州的特鲁莱德和其他度假胜地滑雪,但他们厌倦了拥挤的人群和浮华的都市。温克尔瑞德喜欢钓鱼,这使他越来越深地沉迷于西部各州的森林木屋。他们一家人花了四年的时间寻找完美的牧场,终于在科罗拉多州的米克买了两个相邻的牧场——Marvine和Pot Hole。在这里,温克尔瑞德很快就成了一个接近职业水平的“分隔手”。所谓“分隔”,就是骑在马背上的骑手从牧群中挑选小牛犊。
温克尔瑞德有三个孩子:马特(Matt)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珍(Jen)上大学四年级;而简(Jane)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在科罗拉多,马特从14岁就开始学习怎样用索套套牲口。这是一种骑术表演,两名骑手合作用绳索套小牛犊。
做一名牧场主绅士,可不是件省钱的事儿。从2003年开始,温克尔瑞德就在Pot Hole牧场修建育马、训马和骑马的设施。2005年,他在一匹名叫“I Sho Spensive”的种马身上花了46万美元。他还拥有分隔马冠军Quintan Blue和Copaspepto。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阿莱多建设了红橡树牧场,进行分隔马的育种和训练。(现在他的所有牧场都以Marvine命名。)
其他公司的许多银行业务经理失去工作积极性以后,还会在公司耗很长时间。但是,高盛不一样。高盛公司有一句格言:当你不再有热情留在这里的时候,就要把位置让给别人。温克尔瑞德就属于这种情况。他说,“我快要50岁了,在这家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待过。‘我能成为首席执行官吗?’我想我是两名候选人之一,但我不知道自己最终是否能得到这个职位。但是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能否得到这个职位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一点也不重要……有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只有一条路
温克尔瑞德第一次向布兰克梵吐露要离开高盛公司,是在2008年夏天。三个月前,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突然瓦解,被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购。当时,资本市场正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温克尔瑞德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他想离开,而是说,他正在认真考虑,还能在高盛待多长时间。布兰克梵告诉他,公司“有很多事情可做”,他应该继续“埋头苦干”。显然,温克尔瑞德的离开,并不会给布兰克梵的生活带来什么难题。于是温克尔瑞德回去继续工作了。
到了9月份那个臭名昭著的周末,也就是13号和14号,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都陷入崩溃的边缘,温克尔瑞德知道自己必须离开了。他在危机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合伙人拜伦·特罗特(Byron Trott)合作,让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同意,在9月24日购买了高盛公司50亿美元的可转让优先股。(特罗特和温克尔瑞德亲如兄弟,是芝加哥大学棒球队的队友,也是到目前为止巴菲特最喜欢的华尔街银行家。)但是,作为巴菲特这项交易条件的一部分,高盛公司最高层的四个合伙人在三年内不能大量出售他们持有的公司股份。
有了巴菲特的投资,再加上在公开市场上筹集的50亿美元,高盛公司得以在雷曼兄弟公司引发的破产狂潮中屹立不倒。但是,温克尔瑞德却对自己个人的财务状况深感忧虑。他的大部分净资产都是非流动资产,包括高盛公司的股票、高盛的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投资、三个牧场、在南土克特的一栋海滨别墅,以及在新泽西州肖特山的一套普通住宅。当然,他也有一些国库券和市政债券,但他的绝大部分储蓄都是高盛公司的股票——大概280万股,在公司的中高层人物中,持股量仅次于布兰克梵,比他的竞争对手科恩多80万股。如果高盛公司的股票像雷曼公司那样变得一文不值,或者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那样跌到每股6.71美元,那么温克尔瑞德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就付之东流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在介绍自己当时的心态时说。能够提高资产流动性的方法非常有限:在巴菲特的交易条件中,有一个没有多少人了解的限制性条款,就是高盛的最高层管理者每次最多只能出售自己所持股份的10%。对于温克尔瑞德来说,也就是每次出售28万股,每股价格50美元左右,总价是1,400万美元整。但是,公司不想让他出售股票,因为高层管理者出售股票很可能造成市场的恐慌。“所以我决定到公司说,‘我想卖掉我在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中的部分份额。’”温克尔瑞德说。
9月末,高盛公司同意回购温克尔瑞德在非流动基金中的部分投资,这次挥泪大甩卖的价格只有1,970万美元,相当于在已经严重缩水的市值基础上又打了一个95折。当时正值经济危机最惨烈的时候,温克尔瑞德为了获得这笔现金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很难说在如今比较稳定的市场条件下,这些股份会值多少钱,但他在高盛公司的股份价格已经是当时的3倍,接近5亿美元。)
即使在接受了这次个人紧急救助之后,当温克尔瑞德在12月份的年度总结中提出要离开公司时,布兰克梵仍然劝他不要辞职。假期中,温克尔瑞德和妻子在位于科罗拉多的牧场中决定,只要他能够“心安地感觉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他就退休。2009年2月12日,这个时刻到来了。“我很清楚,高盛可能从发生的所有事情中获益。”温克尔瑞德说。
于是,温克尔瑞德最后一次找布兰克梵谈话,告诉他自己打算在第一季度末离开。布兰克梵不太高兴。这看起来似乎是很自私的行为——公司因为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而引起全民公愤,并因此而备受瞩目,他却要在这个时候离开——但温克尔瑞德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背叛者。他觉得自己在27年中已经做了该做的事情,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留下来和公司共患难,而现在他希望弄清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他们两个人讨论了一下现在做这个决定是否明智,以及温克尔瑞德是不是真的想走这一步。温克尔瑞德这样评价布兰克梵:“他不想让我离开,他觉得这会增加他的负担。”
布兰克梵不愿意评价这件事,但高盛公司的发言人承认,以上说法确有其事。“温克尔瑞德的确不是被公司赶出去的。”高盛公司的全球公司传播负责人卢卡斯·范普拉格(Lucas Van Praag)说。“他越来越不为公司感到着迷”,也不喜欢高层职位带给他的“巨大压力”。说到温克尔瑞德面临的财务压力,范普拉格补充说,他的牧场“是个大买卖,雇了很多人。温克尔瑞德非常重视那个牧场。那项业务没有债务,但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而他没有流动资金。”
按照温克尔瑞德的说法,当他向布兰克梵提出辞职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大喊大叫。但是高盛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告诉《财富》杂志,温克尔瑞德的紧急求援和后来要离开公司的决定使布兰克梵大发雷霆。还有一位合伙人说,“这确实让劳埃德大为震怒,可因为公司回购温克尔瑞德的股份正是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在长达三周的时间里,劳埃德不得不每天解释这件事情。而让人万分尴尬的是,是他救了这些家伙。你真的还想让劳埃德往下说吗?那你向他询问关于温克斯离开的情况吧。”
那么,高盛公司对温克尔瑞德的离开到底是怎么看的呢?公司的前合伙人中,有一位是温克尔瑞德和布兰克梵两个人的朋友,他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我能够接受他想离开去做其他的事情,但我不喜欢他离开的方式和离开的时机。如果他事先问过我,我会劝他再等一年。一年并不算长。”
自从离开公司后,温克尔瑞德每天上午都坚持研究市场,阅读研究报告,以便跟上形势。他会接听几个电话,大部分都是朋友打来的,讨论他重新加入金钱游戏的可能性。但是,他的心思确实不在这上面。“我的下一章,不管是什么,都必须是和以前不同的事情。”他说。他的梦想是接任巴德·塞利格(Bud Selig),成为美国职业棒球联盟(Major League Baseball)的主席,或做美国内政部部长、美国林务局局长,或者负责美国的鱼类和野生动物部。(遗憾的是,温克尔瑞德和高盛公司的其他头头不一样,他没有什么政治关系。)
很多退休的人都说要花更多时间陪孩子,温克尔瑞德真正实践了这种陈词滥调。9月份,女儿珍在电话中告诉他,她要搬到一所新公寓去,那里条件不太好。他立刻开车到纽约的北部,花了三天时间把女儿的整个公寓粉刷一新。“我喜欢做这种事,”他说,“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和父亲一起做的杂工。”
关于温克尔瑞德,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他希望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必记挂着自己应该把精力放在客户身上,或者放在公司永远无法满足的需求上。“如果你是个总裁兼联合首席运营官——尤其是,如果你是个首席执行官——你就要全天候地工作。”他解释了掌管一家像高盛这样的公司所面对的包罗万象的要求——他每次都能达到这些要求。“在高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办公室,有某种叫做‘高管行踪’的东西,随时都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它们应该随时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必须能找到你。”但是现在,这些宇宙统治者中有人不见踪影了。温克尔瑞德现在不用统治这个王国了。
译者:廉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