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电动车的竞赛

分享:

中国、油价和环境正将电动车行业推向拐点。

    丰田(Toyota)普锐斯(Prius)的召回事件,使得一些观察者开始质疑整个电动车市场的前景。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汽车和基础设施电气化乃大势所趋,其根本动力依然存在。

    丰田和本田(Honda)的传统混合动力车(HEV)已经获得成功,这种车由内燃机(ICE)和电动机共同驱动,现在,其它类型的电动车也正粉墨登场。通用汽车(GM)正在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雪佛兰伏特(Chevy Volt),这款车由电动机驱动,而内燃机为电池充电。此外还有日产绿叶(Nissan Leaf)等纯电动车(EV)。

日产汽车计划于2011年投放中国市场的第一款电动汽车NISSAN LEAF。

    随着电动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日益成为可能,对电动车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我们认为,到2018年左右,电动车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将与燃油车持平。我所在的PRTM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将占全球新车销量的10%。这将创造出一个3,000亿美元的电动车价值链,其中包括专门的能源供应商、智能电网技术公司、电池和配件制造商、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以及服务供应商。

电气化的幕后推手

    除了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外,政治、经济和环境因素也推动了电气化的发展:

    战略竞赛:目前,电气化是中国、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竞赛。中国希望借电气化之机,直接赶超欧美,因此正在原材料和新电池技术上大把烧钱。而欧洲各国政府也在努力加快电动化的脚步。因此,美国必须要跟紧了,不然很可能会被甩在后面。截止目前,美国政府已有效扩大了电动车的需求和生产,但是在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依然落后。我们和美国电动汽车联盟(Electrification Coalition)共同制订了“电气化路线图”(Electrification Roadmap),针对美国如何从电气化中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提出建议。

    绿色运动:更加严格的排放管制和保护环境的愿望,将促使我们寻找更经济、更清洁的燃料。几大汽车生产商已经把电动车作为发展重点。为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汽车生产商正努力通过使用生物燃料等手段,以改进现有燃气发动机技术。然而,长期来看,电气化更为经济可行,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然选择。

    石油问题:油价的持续波动,促使许多消费者开始考虑混合动力车。不久前,油价一度飙升至每桶147美元,预计到2020年,油价会再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在欧洲等地,政府征收高额汽油税,这增加对节能汽车的需求。许多国家正努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也会进一步推动电动车的普及。

电气化的绊脚石

    虽说电气化是大势所趋,但电动车的普及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

    价格: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的成本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电池成本高。比如,日产绿叶的电池,其成本约15,000美元。随着经营和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预计到2020年,电池成本将下降50%。这是电动车普及的前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混合动力车、插电式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总体拥有成本将分别在2010年、2016年和2018年达到与燃油车持平。此外,电池融资方式的创新也将有助于更快降低电动车成本。


    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安装充电设施,至少需要550亿美元的投资。而且投资回报率(ROI)可能也不高,大概需要六、七年才能收回成本。这笔关键的投资将由谁来出?是私人投资者、公用事业公司、石油公司、政府还是合作出资?答案尚不明朗。

    端到端应用:电动车的普及不只关乎汽车本身,而是需要整条价值链的协作。那些原本不相干的参与者必须互相协调,其中包括公用事业公司、电池制造商、汽车生产商和地方政府。要实现便捷充电和维修,需要高度整合的产业环境。在技术融合方面,需要将电汽车接入电网并进行负荷管理,但光有这还不够。监管机构和整个产业之间的协调才是关键,这将鼓励各方参与电动车市场,从而打造出一个跨越城市、地区甚至国界的市场。

    电气化的拐点正渐行渐近。由于牵涉的参与者类型多样且为数众多,其是成是败,受影响的远远不止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可能推动整个清洁技术领域的发展。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所有相关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靠单打独干,决不可能赢得这场电气化竞赛。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电动车之后,电动飞机问世
  2. Racing towards ca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