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中国将很快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市场”
——访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

分享:

现在,中国是英特尔在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也是除美国以外资源投入最大、机构设置最全、独立向总部直接汇报的区域市场。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
(摄影:Mark Leong

    在芯片尤其是电脑芯片领域,英特尔一直是全球领先企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英特尔所研发的技术和产品,不只是限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领域,而且扩展了到上网本/上网机、移动互联网设备、嵌入式和消费电子设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5年,已经成为在华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累计承诺投资达47亿美元,在华员工超过6,000人。现在,中国是英特尔在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也是除美国以外资源投入最大、机构设置最全、独立向总部直接汇报的区域市场。

    英特尔在中国的强劲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腾飞的大背景。“芯”心相印共成长,“智”同道合创明天,是英特尔在华的发展战略。现任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从19岁起就加入英特尔公司,1995年从美国回到中国,担任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OEM销售经理,见证了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在接受本刊编辑李全伟采访时,杨叙说,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13年左右,中国PC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市场。

    《财富》(中文版)问: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几乎冲击了各行各业。作为中国大区总裁,您如何评介英特尔在中国的生产运营情况?是否实现了你们年初的战略部署?

    杨叙答:2008年年底时,整个市场大环境很严峻,全球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包括IT产业。整个2009年,手机、汽车、电视机等产业都在下降,PC产业却出现上升。原因有二。一是需求持续旺盛,电脑及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处在金融危机中,但人们仍然保持对信息的渴望。二是整个IT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IT产业花了一年时间走出困境,消化了库存产品,重新销售新产品。2009年面临70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严重程度比2000年还要厉害,结果IT产业只用了三个月就把新产品推向市场。

    具体到中国市场,情况又跟其他市场不一样。中国政府很快针对金融危机制定出一系列的振兴计划,采取了强力的经济措施,包括4万亿的资金投入,这标志着一个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这些计划和措施很快起到了作用,中国经济的恢复是最快的。我经常跟别人说,“风景这边独好。”与此同时,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很快就得到了恢复,2009年各项业务发展很健康,高于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问:我了解,2009年英特尔的投资和业务主线在农村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成熟消费市场升级等方面。在农村市场,英特尔的进展如何?

    答:2009年,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家电下乡,后来把电脑也加入进去。对此,我们和所有合作伙伴都很兴奋,大家想办法配合家电下乡的政策,更好服务农村市场。英特尔更关注电脑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影响,如何通过电脑信息帮助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我到过广西、湖南、宁夏等地考察,又跟一些合作伙伴深入探讨了怎么把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建立起来,服务好农村发展。这项工作是长期的,2009年只是一个起步阶段。


    问:当下,三网融合、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等概念层出不穷。你认为互联网的未来会怎样?英特尔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答:三网合一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家的一个共识是,互联网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设备会连接到互联网上,包括传统的广播电视、手持移动设备都会访问互联网。过去我们谈3C融合、“三屏体验”,现在看来,远不止三个屏幕,而是N个屏。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先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所有人看到相同的内容;第二代是Web2.0时代,网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进去;第三代是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比如,人们登录潘多拉网站(www.pandora.com),输入一个音乐的名字,这个网站会把该音乐及相似风格的音乐收集起来提供给登录者,好像一个人性化的音乐电台。

    在个性化互联网时代,三网融合正好满足这一趋势。它把所有屏幕连接起来,都点亮了,这对于传统通信、广播电视、消费电子等产业是一个大的机会,给这些产业带来巨大的创新空间。在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数据量在不断增长,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所以微处理器仍是个性化互联网的重要技术驱动。英特尔现在的产品功耗越来越低,又跟互联网百分之百兼容,相信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英特尔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问:英特尔是从芯片起家的,展望未来,你们会变成一家怎样的公司?

    答:英特尔还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厂商。最大的变化是从聚焦于PC领域扩展到不同的领域。虽然产品还是芯片,但芯片扩展到N屏幕,包括许多嵌入式产品和设备。

    问:在泛互联网时代,英特尔在战略规划、组织运营结构、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等方面会做什么调整?

    答:2009年年底时,英特尔(全球)做了大的调整,把芯片研发设计部门整合在一起,成立了英特尔架构部,目标是加强公司开发和生产微处理器的能力。

    对中国区资源,英特尔也进行了整合,不再简单作为一个销售市场,而是作为整体资源考虑。由我来统一协调中国区的整体资源,目的是把英特尔在中国25年的投入有效地利用起来,配合中国的国策发展,带动我们自身的发展。

    问:我知道,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还采用垂直式管理模式,像你们采用矩阵式管理的还不多,矩阵式是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答:这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不同的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英特尔感知中国25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年开始,是探路阶段,采用合资模式,并不十分了解国内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也不太清楚该如何确立长期战略。从1995年开始,英特尔进入了起跑阶段,我们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PC市场。从2006年起,我们真正步入“中国梦想”的第三个阶梯——共赢。这个阶段,英特尔越来越感到公司要发展,一定了解中国国策的发展方向。英特尔的发展战略跟国家国策发展方向挂钩,同时有效调动英特尔在中国的所有资源,帮助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我们有一副对联,就是:“芯”心相印共生长,“智”同道合创明天。横批是“感知中国”。

    问:中国市场将在什么时候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市场?

    答:我相信中国将很快成为英特尔全球最大的市场,这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消费市场,今后还会从一个生产中心走向创新中心,并面对全球市场销售。这种发展趋势之下,中国将很快成为集制造、创新、消费为一体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问:但我感到,从过去的情况看,不管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公司还是中国本土公司,创新能力和成果都相对较弱。中国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大国?英特尔有什么新做法?

    答:确实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中国改革开放毕竟只有30多年。这30年中,中国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回头看,这是拉动经济的最佳捷径。有了这么雄厚的基础后,再加上政府大力提倡创新,营造创新氛围,许多企业也从加工贸易型慢慢转向产品技术创新型,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始提高。

    我在英特尔工作已24年,深深感受到英特尔骨子里的创新精神,感受到创新对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影响。英特尔会保留自己的架构的竞争优势,把产品功耗做得更低,成本更有竞争力,应用更广泛。这是英特尔的创新方向。

    问:由于竞争的压力,许多企业特别重视成本控制,而成本领先战略往往遏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您认为,创新和成本控制应保持什么样的平衡?

    答: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发展快的企业一旦有了实力,一定会为了未来而投资,一定会重视创新。比如,华为每年都把收入的15%投入到研发之中,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未来。我刚从深圳回来,发现许多可喜的变化。我以前跟民营企业打交道时,知道这些企业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做贸易,而现在许多人都在谈产品和研发。这可以看成中国企业转型的原动力。

    问:创新应融入企业运营的点点滴滴,创新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有些创新很难评估,英特尔有什么好的方法?

    答:我觉得创新先要有远见,能对市场做前瞻性的预测和把握。有了想法后,对未来机会就会做出判断,同时评估今天自己的企业有没有实现这种想法的实力。有了实力,还要判断是靠自己单打独斗,还是跟产业联合。如果跟产业联合,还要评估哪些力量需要合作,这些力量是否达成共识。之后,大家分别创新,一起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英特尔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创新。2009年那么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压缩了许多开支,但对未来的投资没有任何的减少,各种研发都没有停下来。一旦市场出现转机,英特尔的新产品就随机而出。如果没有事前长时间的持续投入,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英特尔公司(Intel)

总部所在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销售收入:351亿美元(2009年)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02位(2009年)

公司简介: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经过42年的发展,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2009年,英特尔取得强劲的财务业绩,这源于公司在行业领先制造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资。这项战略为英特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运营效率,在经济低迷时期,帮助公司在不断壮大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机会。

网址:www.intel.com


如何做好中国区总裁

    杨叙的经历比较独特,他1982年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到美国求学,199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GMI工程管理学院。之前,从1986年起,19岁的杨叙就在英特尔半工半读。他从实习生做起,一直做到了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裁。1995年,杨叙回到中国开拓市场。当时,他提出了用最新产品“奔腾”处理器与本土厂商合作的战略。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多,但英特尔总部还是决定,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向联想等中国厂商提供“奔腾”处理器。从此,英特尔在中国市场走上了快车道,就此奠定了在中国的地位,杨叙也凭借冒险精神受到了高层的关注。2009年年初,杨叙从主要负责中国的销售和市场工作的总经理升任中国区总裁,管理范围涵盖销售和市场、投资、工厂、研究与开发等所有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此次调整,是2007年年初英特尔中国大区升格为向总部直接汇报的一个独立区域进行销售与市场运作之后,英特尔继续深化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英特尔加强对中国长期承诺的具体体现。

    英特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跟英特尔(中国)公司尤其是领军人物对总部的影响有关。杨叙说,“这里面没有技巧,我觉得信任最重要。信任来自我们多年的一言一行,千万不要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搞小聪明,玩花活儿。做人一定要有职业道德,要对得起这份工作。如果真正喜欢这个公司,喜欢公司的文化,会感到在这里工作是一种乐趣,有种自豪感,会最大程度为公司的发展着想,并付诸行动。如果一年又一年表现出这种工作热情,并获得不错的成果,这么多年下来,总部自然会对你很信任。赢得这种信任后,你在这个公司的份量、影响力会大不一样。人家会想到,这个人所说的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站在公司层面思考问题。这种信任会正面影响总部的决策。”

    杨叙觉得,做好一个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别人想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英特尔在中国的发展,要考虑中国国策和市场的变化,要使公司的发展战略跟这种变化相吻合。其次,是思考怎么把公司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战略方向上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另外,培养人才、塑造文化等工作也很重要。英特尔相信,中国的事情需要中国人来处理。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英特尔的绝密计划
  2. 英特尔政策游说团:全力争取研发税收优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