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价:向上走向下走?
Scott Cendrowski | 2015-03-23 04:00
分享:
[双语阅读]
今年,阿里巴巴股价已经下跌20%,分析师纷纷下调目标价,与此同时,此前逾3亿股受限股近期已经开始可以上市流通——这些统统意味着一件事:现在,是时候去推敲阿里巴巴股价余下这年会何去何从了。
继一系列有关阿里巴巴的负面新闻(包括公开叫板国家工商总局)出现之后,投资者似乎已经对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热情转冷。从美国东岸的曼哈顿到中西部的得梅因,股票经纪人眼中,阿里巴巴已不再是所向披靡的中国电子商务明星。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还能从去年秋天夸张的造势中重振雄风吗?它能摆脱外界批评淘宝卖假货以及季度业绩低迷的影响吗?还是说,马云得再度解释一下,阿里巴巴在筹备IPO的过程中是怎样凑巧完美地赶上了市场高点?
你可以从中美两地入手寻找答案。美国有一大群分析师就靠评估阿里谋生。但可惜的是,华尔街分析师预测未来的记录并不出色,而且他们十有八九都不住在中国,而阿里巴巴几乎所有的业务都在中国。
那么重点来了。选股大师彼得•林奇说过,要买自己了解的股票。堪称史上最佳投资者的沃伦•巴菲特也遵循类似的投资哲学,即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美国公司,比如可口可乐和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是有多少美国人了解淘宝、天猫和支付宝这些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呢?没几个。在美国追踪阿里巴巴动向的难度,几乎不亚于每天畅饮和巴菲特一样多的樱桃可乐。
这就是地利。就像军事上所说的,要扎根地面。
出于这个原因,最近我决定对阿里巴巴进行一次非正式调查。在中国,我认识一些绝顶聪明的商界人士,我很想知道他们对阿里巴巴(及其股票)的前景有何看法。上周,我向31位在中国工作的生意人以及咨询顾问发出了电子邮件,其中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认为余下这年阿里巴巴的股价将何去何从?会涨?会跌?还是回归发行价?
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企业经营者,另一部分则从事咨询工作并对前者进行追踪;有一些是中国人,还有一些是在华工作多年的外国人。我觉得他们没有哪一位对阿里巴巴了如指掌。但通过耳濡目染,他们对阿里巴巴的前景都有一些见解。
大多数做出回应的人都解释了自己为何会这样回答。比如说,一位受访者建议做空阿里巴巴,原因是尽管该公司通过硅谷云服务中心在美扩张也能算是兴奋点,但此举或许只是为了给股价持续滑坡前所遇到的困境打掩护 。
在我询问的这31人中,有10位回复了我的邮件。其中4位预计,到年底阿里巴巴的股价将上涨。另外6位认为今年剩余时间里这只股票将继续下跌(当中一位预测阿里巴巴的股价将一路跌回68美元,也就是去年9月份的发行价)。从统计学角度,这样的调查样本不具意义。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可以借此一窥中国商界高层对这只股票(和这家公司)的预期,他们远离华尔街,而且每天都被阿里巴巴的产品和平台所包围。
那几位看跌人士提出了一些理由。首先,围绕阿里巴巴的兴奋情绪已经荡然无存。阿里巴巴IPO时,连美国远离金融中心的爱达荷州人都会把淘宝作为话题,现在这已成为回忆。如今的阿里巴巴只是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美国CNBC主持人曾飞到杭州去专访马云,但这也已经是几个月之前的事了。没有什么事物能永远停留在聚光灯下。
另外,他们的第二条理由是,为了和腾讯抗衡,阿里巴巴的做法日趋激进。作为中国另一科技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在国内社交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腾讯还在不断挑战阿里巴巴的地盘。去年,腾讯向阿里巴巴在电商市场的对手京东投资2.15亿美元。阿里巴巴正斥巨资和腾讯竞争,但其中一些投资对象的估值水平让人欲哭无泪。这几位受访者指出,除了疲软的季度业绩以及和工商总局的口角,阿里巴巴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阻力。

而对阿里巴巴看涨的受访者,则普遍将原因归结于阿里的业务实力。该公司占有中国五分之四的电商市场,而后者的规模高达400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而且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支付宝是中国在线支付领域的主导者。天猫在国内实力非凡,以至于阿里巴巴的对手亚马逊不久之前都在天猫上开了店。
还有一位受访者表示,另一个原因是阿里巴巴拥有中国最顶尖的人才。它把巨额资金投入国内外的初创企业,从而网罗了这些公司的核心高管。去年,阿里巴巴收购了移动浏览器公司UCWeb,创下了互联网行业并购规模之最,而UCWeb当时的首席执行官俞永福等高层在业内颇受敬重。
今年底阿里巴巴的股价将收于多少,没人能未卜先知。不过,如果大家想让自己的预期更接近实际水平,或许可以先听听那些每日接触阿里巴巴的商界人士的意见。(财富中文网)
译者:Charlie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