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将苹果、思科和英特尔拒之门外
Reuters | 2015-02-28 04:00
分享:
[双语阅读]
有人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是出于网络安全考虑;也有人说,这是保护主义。损失最大的是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路透社对官方数据的分析显示,2012年思科公司有60种产品进入了《中央政府采购名录》,到2014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零。
中国的政府采购名单剔除了一些全球领先技术品牌,同时,数千种国产产品被纳入其中。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在西方的全面网络监控遭到披露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也有人将此斥为保护主义,称其目的是防止国内科技行业受到竞争的冲击。
损失最大的是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路透社对官方数据的分析显示,2012年思科公司有60种产品进入了《中央政府采购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到2014年底,这个数字变成了零。
智能手机和电脑制造商苹果公司、杀毒软件制造商迈克菲公司和网络及服务器软件公司思杰系统也受到了影响。
《名录》覆盖了中央政府部门的常规支出。它所包含的产品数量在两年内增加了2000多种,总数几乎达到5000种,但新增的差不多都是国产商品。
《名录》中的外国科技品牌总体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产品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外国公司只剩下了一小半。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一位官员表示,国内企业可能更受青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它们数量众多,而且国内信息安全技术公司在质保方面也超过了海外竞争对手。
2013年年中,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曝光了美国政府的一些全球监控项目,其中多个项目都由国安局负责,并得到了电信公司和欧洲各国政府的协助。中国政府的采购行为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变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表示:“斯诺登事件确实让人担心,特别是对首脑人物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政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中国的)顾虑则有一定的道理。”
网络安全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大隐患,两国都指责对方有不当行为。
上个月,美国科技行业团体致函中国政府部门,对后者的一些网络安全新规表达了不满。受部分新规定影响,为一些中国银行提供技术服务的美国公司不得不提供属于公司机密的源代码并使用中国的加密算法。
《名录》详细列出了各类产品的品牌和型号。上文中提到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官员称,这份目录由财政部负责审批。《名录》不提供已采购产品的详细数量,对地方政府、国企以及采购审批自成一体的军队没有约束力。
财政部方面拒绝立即就此发表评论。
思科发言人称:“我们之前已经承认,地缘政治方面的顾虑已经对我们在某些新兴市场的业务产生了影响。”
英特尔发言人指出,该公司频繁和中美各级政府进行对话,但未进一步说明详情。
苹果公司拒绝发表评论。笔者尚未与思杰系统取得联系。
业内人士还认为,《名录》内容的变化还体现了一个更大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帮助中国科技企业在国内IT市场获得更多份额。科技行业研究机构IDC预计,2015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将增长11.4%,达到4656亿美元。
一位拒绝提及其姓名的西方科技公司高管称:“毫无疑问,这个市场中的国企用户一直都很青睐本土产品。”
该高管指出,斯诺登事件带来的安全顾虑只是一个借口。中国政府的真正目的在于培育国内科技行业,以及随后支持该行业进行海外扩张。
该高管还认为,中国希望向消费型经济靠拢,而政府和企业购买本土技术对此应有所帮助。
为这个大战略服务的政策措施包括要求外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结为合作伙伴,参与技术转让,并以信息安全为由转让知识产权。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有限公司为政府、国有银行和私营企业提供信息安全产品。该公司总裁王志海指出,中国的市场很公平,特别是和美国市场相比。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无法在美国开展业务,原因是美国政府担心安全问题。
他还说,中国国内企业也受到网络安全法规的约束,与美国公司别无二致。
专家认为,危险在于这样做可能让中国依赖于国内技术,而后者和国外市场龙头的技术相比仍有差距,而且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国内采购鼓励政策的部分受益者也认为,在安全领域,中国公司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
王志海说:“中国的信息安全程度仍远低于国际水平;对信息安全的理解也全面落后。”
但和中国政府一样,王志海目光长远。
“10年或更长时间以后,我们就应该能够赶上国际水平了。”(财富中文网)
译者:Charlie
审稿:李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