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化解人类资源危机需要再来一场工业革命

分享: [双语阅读]

传统观念认为,地球的资源总有耗光的一天,届时人类将走向灭亡。但罗杰斯认为,借助新的工业革命,采用新的技术,抛弃传统能源消费观,人类可以大幅提高资源生产率,避免这个危机。

    未来15年,发展中国家将有25亿人进入中产阶级。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每年将诞生2.5个规模相当于芝加哥的新城市;截至2025年,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达到221个(目前,欧洲百万人口城市仅有35个)。这种增长速度必将使得石油、天然气、钢材、贵金属、水和其他宝贵资源的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如果我们继续当前的消耗水平,商品价格、食物价格和污染水平就会激增,给商界带来日益严峻的风险。

    麦肯锡(McKinsey)董事马特•罗杰斯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教授斯蒂芬•赫克在合作撰写的新书《资源革命:如何抓住本世纪最大的商机》(Resource Revolution: How To Capture the Biggest Business Opportunity in a Century)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了管理者应该如何改变对资源的认识,才能让自己的公司在21世纪不仅生存下去,还能茁壮成长。

    《财富》杂志(Fortune)的布莱恩•杜梅因近期采访了马特•罗杰斯,讨论了4月1日出版的这本新书。

    传统的能源观念认为,我们即将耗光资源,人类将走向灭亡。但你们认为,我们会进入一场所谓的“资源革命”,而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机遇。

    未来二十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导致我们面临资源压力,许多人已经对此心存忧虑。而我们之所以有信心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看到,人类可以将纳米技术、材料学、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的进步与传统工业技术相结合,来满足资源需求,而且难度要低于大多数人的预期。

    能举个例子吗?

    要想节约资源,我们必须大幅提高生产率,而它意味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产产品和应对客户的方式。而这种跳跃是要将生产率提高十倍。我们喜欢开玩笑说,你买一辆车就是为了停车——我们使用汽车的时间往往仅有4%,而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汽车是在空转,或者是我们在给它寻找停车位。于是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就有了用武之地,例如拼车服务Zipcar、在线出租车公司Uber和Lyft等。他们可以帮助提高汽车的使用率,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人口增多而增加汽车生产。大家可能会说,我们对汽车的需求可能在某个时刻达到顶点。许多年轻人并不想花一大笔钱来养一辆车。

    你在书中还提到节约资源的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将设备看成一种服务。

    没错,通用电气(GE)现在就在按使用时间出售喷气式引擎。通用电气拥有引擎,同时提供所有的维护。引擎上配有传感器,使通用电气可对引擎进行监控和维修。相比航空公司的维护,通用电气自行维护可以让引擎保持更长时间的运行,提高运行效率。由此可以节省巨额运营费用——航空公司无需购买更多飞机,因为他们拥有的飞机可以飞行更长时间。通用电气开始在医疗设备,甚至油田设备领域采用同样的模式。


    是否可以说,我们有信心用科技拯救人类?

    技术已经有了。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是管理层在应对变化时行动迟缓,一直试图遵循陈旧的工作方式。还没有足够多的高管团队知道如何去实现它。

    它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管理思维?

    首先是,必须计算资源生产率。目前,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很好地执行这一管理措施。大多数CEO会告诉你他们的资本回报,或员工人均产出,但几乎没有人能告诉你资源生产率。

    然后呢?

    如果你是一名CEO,你应该问问自己的下属:我应该如何将资源生产率每年提高5%至10%?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过去20年,我们每年才能提高1%的资源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却超过3%。必须从整个业务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找出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有效方法。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如何将一款产品的重量和成本减少80%至90%?如何从供应链中去掉大宗商品价格与可用性风险?是否有机会将设备使用率提高两倍,进而减少80%的水资源消耗或40%的能源消耗?

    你认为资源革命将帮助美国创造收入丰厚的工作,但历史老师教导我们,科技与效率会毁掉工作岗位。

    每一次这种巨大的经济转型都会让一些人丢掉工作,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从长期来看将增加就业,提高工资水平。

    目前,在美国存在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许多增长迅速的就业领域没有足够的工人,因为求职者不具备操作精密设备所需要的数据密集型的蓝领技能。而另一方面,许多更为传统的工业岗位却在消失。这就是一场竞赛。要看创造新工作的速度和毁灭工作的速度,哪一个更快。


    新的工业岗位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现在谈的经济变革将把更多信息与决策权下放给一线工作人员,进而提高每一位一线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价值。

    但我们已经看到,这种隐含在生产资料中的转变每次都能得以实现。比如,如果我们不必担心高企的油价,因为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公司可以在高生产率劳动力上投入更多。但这需要对工人进行一定的培训,让他们承担新的职责。

    大公司往往不会主动迎接激进的改革。如何才能让他们引领资源革命?需要一场危机才行吗?

    2007年和2008年能源价格暴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最近,食品价格和金属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现在,各家公司已经认识到资源在自己业务中的作用所带来的风险。中国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一方面又在努力降低在环境风险和资源价格暴涨方面的脆弱性。

    你认为我们能够做到吗?

    这场革命的挑战在于,从根本上转变管理者的职责。我乐观地认为我们能够做到。这是企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因为共同的利益第一次达成一致:面临爆炸性增长的需求,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垃圾变能源
  2. 中国登月剑指新能源?
  3. 北极圈成为能源争夺战热点
  4. 传统能源投资缘何人气不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