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ret能火多久?
Erin Griffith | 2014-02-18 11:21
分享:
[双语阅读]
手机应用一夜爆红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从愤怒的小鸟到到最近大热的Flappy Bird,例证层出不穷。不过,很快就会有新的热门应用冒出头来取代它们。眼下红极一时的是匿名分享应用Secret,但鉴于如今的潮流“降温”格外迅速,它需要放聪明点,才能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最近几天,一款名为Secret(秘密)的社交应用正经过口耳相传变得炙手可热起来。这款iOS应用的发布时间只有一周多,用户可以通过它匿名分享信息和照片。
根据App Annie网站的数据,Secret在App Store的排名正在稳步攀升,目前已挺进社交网络分类的前20名,在整体排行榜中也已跃居前150名。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款应用已经抓住了科技与传媒界早期使用者的芳心。不过,眼下的热闹可能也意味着Secret面临的隐患:一款应用流行得越快,也就死得越早。回顾过去几年,聊天网站Chatroulette、社交音乐网站Turntable.fm、以及曾经大红大紫的你画我猜(Draw Something)就是前车之鉴。因此,Secret眼下正面临挑战。
互联网用户尝试、然后抛弃一款应用的速度正越来越快。证据比比皆是:匿名聊天网站Chatroulette的低俗内容一度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它只坚持了大约9个月,后来就无人问津了。Turntable.fm在2011年夏天突然爆发,3个月后达到顶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去年年底,Turntable.fm正式关闭,不过在这之前,这家网站趁热打铁也拉到了750万美元风投。至于你画我猜,这款游戏2012年初突然窜红,在App Store排行榜上一路攀升六周后,社交游戏公司Zynga耗资2亿美元将它的制作公司OMGPop收入囊中。可几乎就在交易完成之后,你画我猜的用户马上开始流失。还有一些近来突然大红大紫的应用正在接受考验,其中包括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短片分享应用Vine,以及照片分享应用Frontback。这款应用在去年夏天曾获得不少关注,不过随后一直沉寂。结论是:大部分经口耳相传而名噪一时的应用或公司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游戏昙花一现的情况更加突出,如彗星般横空出世,又有如流星般销声匿迹。谷歌(Google)的一张趋势图列出了四款游戏在过去5年的搜索趋势:虚拟农场(Farmville)、愤怒的小鸟(Angry Birds)、糖果粉碎传奇(Candy Crush)和最近大热的Flappy Bird,无一不是一夜爆红,然后迅速陨落的例子。
比起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面向个人用户的科技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变化时更容易成为一颗流星。随着消费者(更准确地说是用户)的兴趣不断转变,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一种新事物从兴起到衰退的速度正在前所未有的加快。
兰•博格斯特是一位游戏设计师,也是乔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负责人机学、文学、多媒体和通信学的教授。他说:“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以往需要数十年时间,但如今只需要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时间,而我们对这种习惯已经习以为常。”
博格斯特称:“大家收购Snapchat、Instagram、你画我猜、Flappy Bird或者Secret时,肯定觉得这款应用的流行时间不会太长……以后肯定会有新的应用取代它们。”他还指出,始终紧跟潮流的难度太大。他补充说:“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内行也觉得非常头痛。”
虽然科技界推陈出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但风险投资者们仍然乐此不疲,希望眼下的无名小辈能像Facebook和Twitter一样,挺到最终功德圆满的一天,成为一棵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摇钱树。这种事情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只需几周时间,一款应用就会彻底被人们遗忘。
最新的一款大热应用Secret必须有所作为才能逃脱前辈们的厄运。首先,Secret必须在用户之间创造联系。这样,他们才不会轻易离开。这也恰恰是Facebook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因为许多用户都已经无法离开Facebook,必须依赖Facebook上的朋友列表聊天。即使是Whisper这类在大学生中格外流行的私密社交软件,也想方设法在用户间创造了某种关联。
其次,Secret必须在不损害自身吸引力的前提下,解决(部分用户)匿名发布煽动性内容的问题。
Secret令人上瘾,就如同没用的八卦网站以及垃圾食品令人上瘾一样:这玩意儿就是带劲。看自己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发布的劲爆八卦让用户兴奋不已,尽管他们知道这么做不大厚道。
科技界人士迅速将Secret作为一种宣泄途径,在上面吐槽业内的小人,嘲弄自己最“中意”的反派,同时散播彼此的八卦。用户在Secret上嘴格外毒。考虑到Secret是匿名论坛,这也是必然的事。有人认为Secret有利于技术人士的身心健康,甚至称得上不可或缺,因为人们总是习惯看到技术人士摆出一副积极向上、自我宣传的姿态。(其他行业可能会避免在公开论坛上攻击同行,把这一点称作基本的职业素养。)
Secret不负责任、随心所欲了一阵。当时,一则Secret信息称,新创企业Evernote有意出售,但这个消息很快遭到了否认。此后没多久,Secret就遭到了强烈反对,那些匿名的中伤者被视为恶霸。科技网站Re/code的迈克•艾萨克质疑Secret能否幸免于这个平台上的煽动性内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艾萨克指出,匿名带来的负能量和不用承担后果的八卦已经招到了用户的嫌弃。“不管是不是朋友,并不是所有人躲在暗处时还能当好人。”
Secret眼下可谓盛极红极一时,但一不小心,它很可能昙花一现,几个月后就沦为所有人的笑料。硅谷显然不乏这样的先例。(财富中文网)
译者:项航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