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联想能超越苹果和三星吗?

分享:

这家计算机生产商力争成为世界第一PC销售商。现在,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正努力打造一个全球化品牌——他还要超过苹果和三星。

    中国计算机巨头联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居住在北京北郊的一个商业小区。小区里遍布豪宅,草坪宽阔,看上去是一个远离京城喧嚣的世界。杨元庆的房子建在湖畔,在小区的所有住宅中鹤立鸡群,与其说它是郊区住宅,还不说是一座法式城堡。杨元庆的一位副手称它是“微型凡尔赛宫”。

    杨元庆现年48岁,被人称作“YY”。他每年都会有一天打开房门,举办最不寻常的公司集会——请他的高管吃豪华大餐。今年的大餐在春天举行,由七道中西佳肴组成,配以各种昂贵的葡萄酒,包括一瓶在很多就餐高管出生之前生产的柏图斯(Petrus)红酒。侍者们端上菜肴,斟满美酒,仿佛身处英剧《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里的宴会,高管们则开始了公司的一项传统。他们一个接一个起身,手里端着酒杯,为本部门定下目标,然后祝酒干杯。我们将在一个亚洲大国成为智能手机老大。干!我们要打败这里的惠普HP),打败那里的黑莓(Blackberry),还有那边儿的苹果(Apple)。对,就是苹果。干!我们将提高利润,扩大产量,扩张我们的零售网络。干!

    这一传统开始于数年前,起初是轻松的比酒,但当高层的两名女性之一、人力资源主管乔健在宴会后第二天上午发出一封电子邮件,提醒高管们做出的承诺时,就带些严肃的气氛了。参过数次游戏的人知道,先玩有优势,因为每次祝酒过后,目标会变得越来越高。如果目标不够宏大,马上就会招来一通喧闹的抗议。中西高管之间善意的起哄透露出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这是一群极为争强好胜的人,敦促彼此征服技术世界。

    杨元庆的个头比他的大部分同事都高,他带着王者的气度主持这些活动,时常插话,可能会埋汰某位高管没有实现在前次宴会上许下的目标。在来到联想后逐级晋升的过程中,杨元庆逐渐成为一位具有前瞻眼光的全球化领导人,推动董事会投下让公司乃至整个行业转型的巨赌:在2005年并购了IBM亏钱的个人计算机业务,结果造就了不同于中国、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的企业。它比大部分西方跨国公司都更国际化,拥有双总部,分别位于北京和IBM计算机业务的总部所在地北卡罗来纳州。它的14位高管来自7个国家,通过在德国、巴西和日本的并购,联想让自己的制造与研发遍布全球。杨元庆起身,宣布他自己的目标,整个房间不出意料地安静下来。他手端着酒杯说,他想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干!

    即便在没喝酒时,如今的联想高管也是一群极度自信的人。他们也有很好的理由自信:公司在个人计算机上的逆势押宝已经收获了丰厚的回服。近些年来,联想大力投资于研发和并购,加强了自己的工厂网络,比起将大部分制造业务外包的竞争对手,联想能更快地将创新带向市场。结果是,在过去16个财季,联想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个行业,规模比收购IBM时增长了两倍,销售收入达330亿美元。今年,它就要追上惠普,成为全球个人计算机行业的老大了。的确,这个行业已不像从前那般伟大。今年第一季度,全行业的销售额下降了14%,为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即便如此,据研究机构IDC公司称,联想守住了增长的势头。在世界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市场美国,联想的业务在第一财季增长了13%,原因之一是Yoga等产品的热销。Yoga是一种可兼用作平板电脑的时尚超薄笔记本。在分析师认为注定要进一步萎缩的领域,杨元庆却看到有85个点的市场份额可以争取。他的公司销售额目前占到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的15%。在北京联想总部接受一次采访时,杨元庆说:“个人计算机绝对不会消亡。”他乐于看到眼下惠普和戴尔Dell)的混乱状况,说死掉的将是他的几位对手:“只有少数几家公司会活下来。”

    杨和他的团队才刚刚开始。他们认为,通向个人计算机霸主的征程已是一件完成的使命。现在的联想正专注于一个更为大胆和艰难的目标: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挑战三星和苹果。《财富》杂志研究过杨元庆给公司普通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写道:“我们必须在所有地方向这两个领域发起积极、有效和高效的进攻。”

    公司的开局不错。联想的手机设备业务还不到两年,但在世界最大、竞争也最激烈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公司的销量已经排到第二位。目前,移动设备占到联想营业收入的11%。公司希望在其他快速增长的市场复制在本国取得的成功,比如印度、印度尼亚西亚,最终是在美国。(IDC称,由于在手持设备初战告捷,联想的“可连接设备”销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可连接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如此赤裸裸的全球化雄心出现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不仅对于联想、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在联想寻找新的增长点时,中国也认识到,只当世界工厂不能继续保持繁荣。中国正依靠像联想这样的巨头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国家,希望它像从前韩国和日本企业那样,影响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凭借它的规模、投资和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团队,联想颇有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性消费品牌。杨元庆对此毫不怀疑。在那份备忘录中,他写道把联想转型成为能与世界一流的移动计算巨头直接竞争的大公司将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接着他又说:“如果我们成功,将写下我们最伟大的一段历史。”

    喧闹的中关村电子市场——北京购买技术产品的最佳去处——与位于城市东北部望京小区的颐堤港购物广场大约相距10英里(约16公里)。不过,从购物体验上看,它们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很好地展示了联想曾经在哪里和它希望去什么样的地方。中关村的计算机商城是一个由凌乱商铺组成的拥挤迷宫,店员们冲着行人大声吆喝。仅在商城的头三层,就有大约15家联想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颐堤港商场是一个安装了曲面玻璃、熠熠生辉的现代化建筑。有钱的主顾在阿迪达斯(Adidas)、H&M、丝芙兰(Sephora)这样的商店购物。联想的商店位于第三层的黄金位置,风格有点像百思买Best Buy)与苹果店(Apple Store)的结合。白色长桌的金黄色木质桌面上摆着联想最热门的产品:超薄笔记本、各种型号与尺寸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还有互联网电视。商店鼓励消费者试用产品。在收银台附近,员工们在解答顾客的问题,这里就像苹果著名的天才吧(Genius Bar)。店里甚至还有三套矮桌和矮凳,都配上了装满游戏的平板电脑和计算机,家长们在购物时可以先把孩子放在这里。

    联想并不准备放弃在中关村这样的地方向大众销售廉价电脑。多年来,公司一直奉行它所谓的“攻守兼备”战略。大众计算机市场是它坚决要守住的阵地。它的战略是让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能在50公里范围内找到一家联想店,这正是它在中国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全中国的市镇乡村,联想代理店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0,000家,而在2010年只有6,000家。(苹果在中国有8家店)联想还将这一零售战略外植到其他新兴市场,这些国家的计算机拥有率不到20%,联想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但是,颐堤港购物广场显然位于联想的进攻方向。此外,今天夏天,它还将在天安门附近开设一家更大的旗舰店。这些都显示出联想的全球化渴望。联想正在产品线和公司形象两方面重塑自己,吸引中国和印度的上层消费者,还有从波特兰到巴黎的品牌消费者。它希望谈论三星和苹果的消费者也能谈起自己。联想的首席营销官大卫·罗曼(Daivd Roman)承认:“联想在市场上的个性不强。”

    这并不是说,罗曼要从零开始。20多年来,联想的ThinkPad系列一直就是创新的同义词。该系列的核心就是IBM最初的黑色外壳设计,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那里可以卖出高价。(事实上,在很多地方,ThinkPad品牌比联想自身还要知名。)罗曼的任务是将ThinkPadIT产品购买者中的声誉注入联想的其余产品。他在两年前开始了这项工作,以“为了行动派”(For those who do)为新的广告语打广告。

    这个口号似乎带着对苹果的妒忌,事实确实如此。(顺便提一句,罗曼曾在惠普和苹果工作过。)联想在2011年的一则歌颂“鼓捣者、建设者、创造者”的广告让人回想起了苹果那著名的赞扬“疯狂者、不称职者、麻烦制造者”的广告,广告里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鲍伯·迪伦等偶像级人物。其他行动还包括由007系列电影的一位导演制作的一部动感十足的广告片和与全美橄榄球联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都帮助联想巩固其“值得时尚、优雅人士拥有的品牌”理念。多项调查表明,过去两年,在美国市场上,对联想品牌的关注由第10位上升到了第4位。

    不过,罗曼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联想的“走向市场”策略与其品牌理想多少有些冲突。苹果的产品线稀少表明,保持简约对偶像级品牌有好处。相比之下,联想的成功靠的是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填充每一个可能的细分市场。而且,公司的高管并不打算改变路线。前IBM资深员工、现任Think业务集团(Think Business Group)主管的彼是·霍腾休斯(Peter Hortensius)说:“我对成为苹果不感兴趣,我们对成为联想感兴趣。我们将继续按照从前有效的方式运营。”


    目前,联想尚未打入的一个关键领域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这个策略存在争议,公司有可能在这些关键市场沦为长久的看客。但联想高管坚持,首先聚焦于动态与中国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是合理的。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盈利,发布了20多款手机,价格一般远低于三星的可比产品。在此之后,联想又于去年将它的手持设备带到了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俄罗斯。它计划到今年年底进入16个国家。

    罗曼说,他希望在他向美国发布手机之前,让联想品牌在美国更加知名,目的之一是避免HTC公司那样的业绩不能保持一致的命运。不过,联想手机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似乎在不断增强,至少是那些喜欢大屏幕的消费者。公司刚发布的K900拥有5.5寸屏幕,是手机中的巨兽,但外观轻薄,运行迅速,在最近一次的消费电子展上大获好评。根据目前计划,联想的手机可能于明年对美国市场销售。前戴尔公司高管、目前主管联想美洲区业务的盖里·史密斯(Gerry Smith)说:“我非常渴望在未来进入这片空间。”    

    在惠普于帕洛阿尔托的一间车库里开始创业之后的45年,联想也在一间同样不起眼的建筑里诞生了: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的一间警卫室。这是一座像气缸座似的小房子,木制的窗户周围红漆斑驳。它的复制品保存在联想的北京总部里,供后人瞻仰。如今的联想总部是一座现代化的公司园区,遍布水泥和玻璃大楼,大楼之间以水池相隔。1984年,就是在那间警卫室,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工程师柳传志与9位工程师一起创办了联想。除了让这个团队使用警卫室,科学院还提供了2.5万美元启动贷款。

    公司早期的英文名字是“Legend”,它起初开发了一种能让中文使用者操作微机的技术,后来开始在中国倒卖国外制造的计算机。

    1990年,它开始自己生产电脑。在随后的一年,柳传志任命时年29岁的杨元庆管理计算机部门。[柳传志现仍担任联想控股(Legend Holdings)董事长,该集团至今仍拥有联想的股份。]杨元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生长于中国东部城市合肥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拼命推动团队,以快过竞争对手的速度创新。在他的领导下,联想成为第一家将奔腾电脑引入中国的计算机厂商,销量因此飙升。到1997年,公司成为本土市场的冠军,这一地位至今未变。

    但柳传志一直梦想到中国以外扩张,公司改名为“Lenovo”——“Le”是“Legend”的遗留,“novo”是拉丁语“新”的意思——他的指定继承人杨元庆主持了一次大胆和难以置信的交易:收购IBM的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IBM这一业务的规模是当时联想的4倍大。这次收购让人非常意想不到,以至于出现IBM与人谈判的传言时,《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以“谁?”为开头做了一篇报道。参与这次交易的人看到了其中的逻辑。当时为IBM工作的霍腾休斯说:“很明显,IBM不给这项业务投资了,我们都知道最后的去向是哪里。如果有打算让这项业务获得新生的人来,你会听他说什么。”

    联想并购IBM花了17.5亿美元,起初遇到些波折,由于文化差异和财务危机,一度更加困难。但随后,这次并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主要归功于杨元庆决定从一开始就放手旁观,只担任董事长一职,让美国方面的经理人负责管理。为了学英语,他搬到了北卡罗来纳州,在那里住了几年,他下令英语为公司的官方语言,并让自己沉浸在美国的管理风格当中。他还让手下几位高管到美国长期任职。


    与此同时,联想也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受益,尤其是聚焦于长期目标的喜好。联想以类似的策略进入每一个市场:一开始在产品定价上很大胆,不惜牺牲利润。高管在市场占有率达到两位数后才被寄望实现赢利。这一冒险方法回报丰厚。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Bernstein)的分析师阿尔伯托·莫尔(Alberto Moel)说:“公司不断让我感到惊喜。”他说,在行业混乱之时保持不断的增长是“一个重大的成就”。但摩尔还警告,扩大营业利润率——目前是2.5%,大约相当于戴尔和惠普产品的一半——会比管理层想象的更加艰难。这种担心也影响到了股价。在去年,联想股价一直在一个窄幅内波动。它的ADR(美国存托凭证)价格由23美元跌至18美元。在过去4个财季,联想净利润为5.75亿美元,目前市值在90亿美元左右。

    分析师认为,在全球拥有27,000员工的联想是以公开、透明的西方标准运营的。与一些在美国并购和扩张业务受阻的中国公司不同,联想三次收购美国企业都被监管者放行。它向联邦政府机构销售了数万台电脑。中国高科技行业专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说:“它不该像其他中国公司那样受人指摘。”但他又说:“他们也一直面临躺着中枪的风险。

    杨元庆拿出五款联想的产品,在他面前摆成了分明的两堆。第一堆由一部智能手机、一台10英寸平板电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组成;第二堆包括一个大屏智能手机和一台可变成平板电脑的超薄笔记本。杨元庆说,每一堆都以不同方式涵盖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装进口袋的设备,出色的电子阅读和媒体消费体验,还有计算机的全部威力。他说:“两种组合都有可能。”他喜欢第二堆的两款设备组合。

    这个小演习很能说明联想对于未来的逆向看法。杨元庆说,认为平板电脑注定将吞噬个人计算机的传统观点这是错误的。没错,平板很重要,联想决意在这一领域积极进取。而且,由于消费者推迟更换旧机器,平板的购买浪潮也造成计算机销量的一时下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的平板电脑将受到大屏手机和可翻转笔记本的挤压。IBM资深员工霍腾休斯说:“界线正在模糊。10英寸平板越来越像笔记本,笔记本越来越像平板。”在模糊两者的界线方面,联想的投入最大。大多数竞争对手只销售一款能翻转成平板电脑的笔记本,联想有4款,而且还将推出更多。

    押宝已经给联想带来奇迹。英特尔公司Intel)执行副总裁、销售和营销部总经理蒂姆·基尔罗伊(Tim Kilroy)说,它的可翻转笔记本的旗舰产品Yoga在假期适时推出,很快成销售最好的超级本。他还说:“Yoga的设计和创新很出色。”根据联想自己的研究,它斩获了Windows 8可翻转笔记本将近一半的市场。美洲区主管史密斯说:“我生产的每台机器都卖掉了。我们本来还能卖掉更多。”史密斯不久前还负责联想的供应链。

    对于一家之前从未在美国售出过一台高端笔记本电脑的公司来说,Yoga是一个重大突破。联想现在正以一款名叫“Horizon”的独特计算机吸引高端消费者。这是一款时尚的一体机。由于安装了可感受十根手指运动的特殊多触控软件,它可以供数人同时使用。杨元庆称之为“人际计算机”,希望它能鼓励被数字设备隔绝越发严重的人们围绕一块共享的屏幕交流。与售价不菲的早期平板-计算机原型设备不同,Horizon起步价为1,700美元,可与其他高端笔记本竞争。尽管也许成不了销量冠军,但Horizon的存在表明,在竞争对手担心个人计算机时代终结之时,联想正忙着努力重新定义它。

    对于联想,杨元庆显然有着各种宏大的计划,但与雄心勃勃的中国对这个国家最闪亮的技术明星的计划相比,它们就显得苍白了。据说,在联想收购IBM计算机业务后不久,前任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联想北京总部时说:“你们肩负着中国的希望。”温家宝的话到今天仍然有份量,因为中国正期望本土企业去证明,这个国家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创新并打造出全球化的消费品牌。

    事实上,困扰营销总监罗曼的“缺乏个性”问题在他向世界推销联想电脑时反而可能成为一个优势。在巴西,超过43,000年轻人齐聚于联想的一款Facebook游戏,相互“偷取”虚拟的Yoga。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足球明星中田英寿(Hidetoshi Nakata)向千百万日本人宣传联想的计算机。在印度,联想是考虑购买计算机的人的第一选择。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消费者是否知道或是在意联想是一家中国公司。看看联想的拓展和它的国际管理团队,你也许能给对想要成为国际化品牌的中国公司提供一条经验,那就是变得更全球化一些。(财富中文网)

    译者:古正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联想一体机挑战苹果iMac
  2. 联想: 责任员工、责任产品和创新公益
  3. 联想收购戴尔的可能性有多大
  4. 全球PC市场大滑坡,联想成唯一亮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