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生活

中国古琴热

分享:

既拜金也尊崇传统文化,两者叠加,造成古琴价格飞涨。

大圣遗音

    别老盯着美酒和现代艺术了。随着中国的新兴拍卖市场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追逐时尚的藏品,转而钟情于古董。实际上,近来的竞拍者已经不甚关注中国的现代艺术,而是青睐于传统文化。他们要竞拍的藏品,引发了一阵狂潮。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近来重新焕发了生机,销量与价格均出现暴涨。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总裁甘学军说:“古琴正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一把明朝的古琴10年前只卖几十万元,现在能值好几百万。”

    年代更久远自唐朝和宋朝的古琴更加昂贵。去年,一把制作于唐朝、有1,200年历史的古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出了1.15亿元(约2,320万美元)。这把古琴名叫“大圣遗音”,意为“圣人的遗物”。而七年前,它只拍出了891万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仅大约相当于108万美元。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对古琴价格飙升并不感到奇怪,他们强调这些是稀有文物。据估计,存世的古琴仅2,000把左右。一些专家表示,最古老的唐代古琴仅存十四、五把。古琴稀少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是木制的,容易损坏。

    古琴据信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们的结构充满了象征意义。古琴最初只有5根弦,代表五行,但现在的琴有7根。弦的长度为三尺六寸五分(1.22米),象征一年的365日。

    售出天价的古琴通常有着不寻常的起源,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就是被知名音乐家使用过。不过如今专家们认为,一些收藏大家也抬高了价格。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越说,大圣遗音就是这种情况。此琴的两次拍卖都是在嘉德公司进行的。它曾由数位知名收藏家收藏,比如在北京的中国著名传统文化学者王世襄。刘越说,从前的主人与这把琴的关系提升了它的形象,也让竞拍者更愿意花大价钱。

这些买家又是谁呢?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负责古琴的高级经理郑阳说,买家多为资深收藏家。她说,这些收藏家有研究,知道要找什么。“他们依靠材质和铭刻来鉴定古琴。”

    目前,中国的拍卖行仍是古琴拍卖的主力军,占到拍售额的大部分。不过,外国拍卖行也注意到了中国的古琴热,渴望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市场分到一杯羹。去年,佳士得(Christie's)香港拍卖行拍出了一把明末古琴,售价116万港币,约合14.9万美元。超过预估最低售价将近10倍。古琴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开始涌现。今年3月,佳士得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上拿出了两把古琴。其中一把是少见的白色古琴,另一把为灰绿杂色石质古琴,分别卖了74,500美元和30,000美元。

    虽然古琴在国际上已经小有名气,但专家表示,古琴能在中国国内不断振兴,仍在于它有“国宝”的美誉。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第一个获此地位的中国乐器。2008年,古琴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标志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琴与围棋、书法和绘画一起,被认为是传统中国文化最著名的四大要素。

    古琴在当代复兴,表明中国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后,开始致力于维系本国的文化认同。著名古琴制作师王鹏说:“在上个世纪,我们经历了很多战争与变革。我们把文化丢了,现在要把它找回来。但是,发展文化并不是赋予中国文化符号很高的金钱价值,而是让它们在教育人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古琴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它表达了儒、释、道的教义。”

    古琴大师唐世璋(John Thompson)解释了这种乐器在经历类似复兴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一枝独秀的原因。他说:“重拾对传统的兴趣在古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因为古琴涉及中国文化太多的方面。除了是乐器,它还是艺术品,也是一件引发思辨的物体,甚至是灵物。”

    唐世璋是少数会演奏古琴的美国人之一。除了到世界各地演出,他还从15世纪和16世纪的手稿中复原了200多首曲目。他开办了个人网站silkqin.com,日点击量在1万左右,赢得了稳定的粉丝群。

    更多的中国人喜欢上了古琴。北京海棠花溪音乐教室的古琴教师李冰说:“现在弹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我们比从前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我觉得这种乐器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与今天的许多音乐学校不同,在李冰的课堂上,并没有太多希望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他们上好学校的中学生。他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白领,渴望暂时离开紧张的工作,接触他们的文化之根。


    但唐世璋说,现在古琴的音乐及演奏方式并没有能真正复原传统的中国文化。很多演奏者使用的不是古代的丝弦,而是尼龙金属弦,这种弦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引进的。他说:“古琴所表现的审美情趣,与你在今天的音乐舞台上听到的东西完全不同。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需借助于微妙的演奏手法,你只有用丝弦弹琴才能感受到。在我看来,现在的古琴乐与传统古琴乐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现代油画与传统水墨画之间的关系。”

    这种潮流也殃及到古琴文物,包括那些拍出天价的古琴。唐世璋说,很多演奏者对古琴做了翻新,以便能更好地配合尼龙金属弦,这么做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由左至右:号钟式-背面;香港佳士得拍品;万壑松式养和;流水式-行云流水

    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买家更感兴趣的是古琴的形态美,而非欣赏古琴的乐声。王鹏说:“人们把古琴与高品位的文化联系起来,所以他们经常把古琴挂在家里炫耀。”尽管主张把古琴当作乐器来使用,但对古琴向家居装饰转变,王鹏完全不予批评,因为这种转变会给他带来很多生意。他说:“就算你只把琴挂在那里,它也能起到让人想起古琴文化的作用。这类买家也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鹏在以色列演奏

    王鹏的作品可以证明市场扩张之快。新一代的当代制作古琴也价格不菲。由他手工制作的古琴最初售价为40万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20万。由他厂子里其他人手工制作的古琴价格相对较低,从1.5万至3万元(2,400美元至4,800美元)不等。价格如此之贵的一个原因是时间,王鹏和他的工匠们制作一把古琴至少需要两年。

    古琴作为乐器和吸引眼球的家居饰品的再度升值,只是一个方面。在像楼市这样的传统投资遭受抑制后,渴望获利的投资者纷纷把眼光瞄向了古琴。甘学军说:“经济在不断增长,资本要寻找出路。古琴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目标,所以现在它成了拍品。中国既拜金也尊崇传统文化,两者叠加,造成古琴价格飞涨。”其他拥有财务与文化双重价值的门类也吸引了投资的眼球,比如红色老邮票、黄花梨古董家具,甚至还有经典的茅台酒。

    然而,对投资者来说,古琴市场并非没有风险。一些专家认为,高价是因为投机。但与其他古物不同,对古琴旺盛的需求还没有造成假货横行,繁荣的市场尚未因此遭受严重打击。“相比其他门类,确保古琴的货真价实要容易的多,因为它们太稀少了。古琴与书画、瓷器和玉器有很大不同,它只有被名人收藏或是由名家制作才能传世至今。名古琴几乎都有可考的历史。假若来历不明,它们的价格便不会快速上涨。”

    即便以现代手法仿制,也构不成威胁。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琴高级专家和鉴定师郑珉中说:“现在有人在制作古琴时以添加裂纹来做旧,但这些仿旧品永远不会被错认成真古琴,因为木材因年代久远而弯曲开裂的样子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它们的声音也不一样。”

    但有人认为,古琴在拍卖会受追捧和价格飞涨很危险,因为过于强调金钱的价值,有可能削弱古琴作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地位。李冰说:“我的梦想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琴。我希望不要把古琴当成一件商品来炒作。即便古琴市场没有暴涨,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喜欢上古琴。”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喜爱

    不过,中国的富裕阶层已经初步形成,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拍卖会上的高价不算是个问题。据《2012年中国奢侈消费品白皮书》,中国已经拥有270万高净值人士,他们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约95万美元)。这份由兴业银行和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还提到了总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为6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0%。

    虽然购买力增加,一些业内人士预测,古琴市场未来将降温。甘学军说:“未来,估计不太可能出现目前这样的爆发式增长。眼下古琴市场的繁荣,不仅与现实情况有关,还与前几年的环境有关。中国的艺术市场现状是经过了20年的复苏的结果,所以,未来几年,市场很可能将保持稳定,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有限的供给也会抑制销售。保利的郑阳说,拍卖行不断接到有意向的买家的电话,他们的需求难以满足。

    由于拍卖行与中国的博物馆都在收集古琴,在私人收藏家间流通的古琴数量可能进一步萎缩。目前,中国政府并不限制私人收藏,但未来很难讲。故宫博物馆收藏了四把唐代古琴,相当于据信现存数量的四分之一。郑珉中说:“保护古琴并不容易,要保护文物并允许公众参观,就得把它们放进博物馆。”

    未来的供需情况不可知,价格也是如此。郑珉中在乐器方面拥有将近80年的造诣(现年89岁——译注),但他说,连他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很难说未来会有什么事,可能现在已经是高峰,以后会下滑。但也可能冒出一把秦朝的古琴,比我们从前看到的所有古琴都值钱。”。

    译者:穆淑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收藏之美
  2. 拍卖中:雷曼艺术藏品价格不到两千美元
  3. 收藏:投资与游戏
  4. 名表价值引领收藏之道
  5. 最值得收藏的老爷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