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生活

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

分享: [双语阅读]

令这位建筑师备受赞誉的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作品,都是在建筑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杰作。

1989年3月29日,贝聿铭坐在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旁边。图片来源:Bernard Bisson—Sygma via Getty Images

上周,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是上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令他备受赞誉的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等作品,都是在建筑史上有一席之地的杰作。

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丹佛人来说,他的作品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市中心的一座具有国际风格的建筑,它由4栋楼组成,高22层,长约一个街区。这座建筑于1960年完工,虽然它在贝聿铭的作品中并不出名,但它的设计是非常超前的,它是一个集酒店(起初是希尔顿酒店,现在已经换成了喜来登酒店)、停车场、公共空间和百货商店集一身的商业综合体。这种地产项目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 60年前却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因此,该项目毫无悬念地获得了196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国家荣誉奖。(遗憾的是,该建筑的一个亭子后来被拆除了,百货商店也重新装修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为或自然损毁,酒店内部的很多细节也没能保存下来。但它时至今日仍然是一座很美的建筑。)几年后,贝聿铭又在附近完成了另一座宏伟建筑——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它坐落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一片山坡上。贝聿铭的公司还设计了丹佛的16街商场,这家商场于1982年开业,成为了市中心的新地标。

贝聿铭不仅懂得设计能够打动人的建筑和空间,也懂得设计与文化和社会相和谐的建筑。他的设计兼具传统和前卫风格,能够紧抓时代潮流,这也意味着他敢于突破边界。同时,贝聿铭的设计又十分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贝聿铭从来不是一个追求时尚和潮流的人,他的作品关注的是体积与重量、结构与材料,他对简单的几何图案运用得炉火纯青。

贝聿铭既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设计师,也是一名精明的商人,在政商两界都游刃有余。随着他的设计业务大获成功,他的公司也变得十分富有和强大(贝聿铭于1955年创办了自己的贝聿铭建筑事务所,1966年将公司的英文名从I.M. Pei & Associates变更为I.M. Pei & Partners,1989年又将其更名为贝聿铭考伯弗里德事务所(Pei Cobb Freed & Partners)。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本周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贝聿铭是“少数几个对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大佬和艺术馆的董事会(当然,第三种人通常由前两种人组成)都同样有吸引力的建筑师之一。”这就是贝聿铭的世界。

可以说,贝聿铭的成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叶祖贻是中国最大的银行家之一。他从小就在广州(也是他出生的地方)、香港、上海等地受到了上流教育。他的家庭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但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和理念。

贝聿铭的商业头脑,很大程度上是在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形成的。他在哈佛设计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与他曾经的老师、包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沃特·格罗皮乌斯并肩执教两年。(贝律铭的本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期间曾经短暂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就读,后来转出了该校。)最终,大胆的纽约开发商威廉·泽肯多夫聘请了贝聿铭,30岁出头的贝聿铭开始进入建筑师生涯的上升期,很快实现了名利双收。泽肯多夫在政界和商界的关系为贝聿铭提供了难得的跳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贝聿铭先后完成了克利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1963年,印第安那州哥伦布市)、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1979年,波士顿)和中银大厦(1990年,香港)等一系列备受赞誉的作品。

很少有设计师的作品可以用“永恒”二字来形容。在评价建筑作品时,我一般也会避免这个字眼。但贝聿铭的多数作品用“永恒”来评价并不为过。他天才而又直白地使用各种造型和形状,构造出宏大而又简洁的建筑,从而展现出强烈而清晰的设计语言。他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看到了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你会清楚地记得它的风格。贝聿铭的很多作品现在也已经上了年纪,但它们仍然能够刺激人的感官和情绪。贝聿铭是一位目光长远的建筑师,他设计的建筑,也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当然,贝聿铭也并非事事一帆风顺。比如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厦就因为施工混乱、财务困难和多次延期,成了众所周知的一个失败项目。纽约的雅各布贾维斯会议中心项目也由于暴露了诸多问题而饱受批评。不过瑕不掩瑜,贝聿铭对建筑界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他一直以来的超前思想和远见卓识就是他终极的力量。(财富中文网)

译者:朴成奎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89岁的建筑大师:我是这样起步的
  2. 利用数字技术搞建筑
  3. 纽约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克莱斯勒大厦”即将出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