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混个脸熟就能赚钱,了解一下新型创业导师

分享: [双语阅读]

对于这类创业导师来说,曝光度造就成功,成功带来更多的曝光度。

Illustration by Sam Peet

作为创业者成功学导师,克里斯·温菲尔德会定期举办会议,传授自我推广的艺术,而对于他本人而言,生活和教学内容已经混为一体。长期以来,上下班的路程都是他录视频的背景,他在视频里滔滔不绝地谈论商业成败并放上Facebook。每当有进账,他都会发Instagram,激励粉丝。和女儿去逛糖果店,他也能受到启发,思考坚持的意义,还会放上社交网站和粉丝分享。温菲尔德的感想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简直像是励志海报上的节选。

温菲尔德绝非唯一一个把生活变成LinkedIn主题真人秀的人。这一策略是由像精神领袖一样的商业人物加里·维纳查克推广起来的,在一些创业群体中十分流行,尤其是那些把自己定位为导师或者咨询师的群体。内在逻辑十分简单:成功和曝光度是这枚闪光硬币的正反两面。曝光度造就成功,成功带来更多的曝光度,不断循环往复,过程中还必然伴随着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超级话题、引发文化潮流、发布视频片段。

如果觉得这种生活听起来就很累,你不是一个人。瑞贝卡·赫兰是名品牌战略师,说话温柔,曾就职企鹅、联合利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生了二胎后决定闯荡一番。最近交了2500美元参加了温菲尔德一场一天半的会议,学习如何“显著提升曝光率”。

赫兰说很高兴她去了,因为她遇上了一些有意思又充满活力的人,还因此又注册了温菲尔德的另外两场活动。但她也意识到,温菲尔德式的自我推销简直无处不在。一刷新Facebook,全部都是她在会议上结识的人们在发推广资料。“每次我打开Facebook主页,都能看到有人发了视频,我有点崩溃。”她说。最近,她决定暂别社交媒体喘口气,这样也好专心维护现有客户,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多来往。总体感觉好多了。然而这一切和她知道她应该要做的事情恰恰相反:她应该生产更多内容,这样才能和粉丝多互动,才能涨粉。换句话说,她应该更像温菲尔德。

也许这些标准本来就不对。毕竟,没有证据表明自我营销做的好就能当个好导师。品牌公司Vivaldi的首席创意师汤姆·爱杰罗说,当然,对于咨询师来说,维持广泛优质的在线活跃度非常重要。

但永不停歇地活跃在社交媒体上能取得的效果可能被夸大了。“人们盲目相信维持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但这会占据从事其它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及《用你的爱好(不)赚钱:性别、社交媒体、励志》的作者布鲁克·艾林·达菲说。

想获得新客户,口口相传和每天在社交网站上更新状态发视频效果一样好,而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很容易沉没在达菲所说的“不害臊的社交媒体和个人营销狂欢”中。赫兰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别人推荐的,这是她一开始误信的策略,因为这种策略和用写满她优秀品质的博文轰炸社交媒体主页相比,没那么主动,成功也更偶然。

但对于大多数的导师和咨询师而言,“做企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并非推广,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形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提升现在工作。”社交网站战略师及数字咨询公司Digimentor创始人希瑞·斯林瓦森说:“多不一定意味着好。”

最好能停下来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是用你的专业、经验和技能为固定数量的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斯林瓦森建议你从小处着眼,再有组织地逐步扩大规模。有针对性的社交战略可能有用,但并非必须,尤其是那些已经建立了强大线下网络的人更不需要这么做。

温菲尔德的故事却并非如此。在他和别人共同创办的搜索引擎优化公司2013年破产后,他重新调整了个人定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在个人发展、生产力、公共宣传领域提供指导的导师,最终在各种平台上都聚集了数十万的粉丝。他靠的不是原有客户或硬资历,而是个人经历,通过上传日常对于失败、感恩、“相信过程”(“失败不是从点A走到点B……而是离开点A。”)的思考和视频来提供指导。“我把自己当成活体实验。”他说,而且他觉得有义务和粉丝分享自己的挣扎和胜利。

“最终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希望人们可以建立更多联系”,他说,“希望人们能和其他有创造力的人们多建立联系,希望他们能和自己最大的潜力建立联系。”

换句话说,他卖的是指导性的哲学想法和方式,而非任何确切的产品或服务。我问他每天都在做什么,他告诉我“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帮助别人,和别人对话。”

温菲尔德是个导师,又指导大量的其他导师按照他的形象进行自我营销,他把自我推广变成了一种商品,用举办会议和研讨会的形式出售,这是种非常现代还带点循环性的商业模式。

但斯林瓦森提醒道,这不见得是个适合所有人的商业模式。如果你不想在网上“沽名钓誉”,想要实实在在地当好导师或咨询师,或许更好的策略是少花点时间在社交网站上更新日常,多花点时间为现有客户提供帮助,建立线下网络,发展有针对性的(而且可操作的)社交战略。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导师和咨询师而言,“成功不是源自对个人生活的夸夸其谈。”他说。(财富中文网)

本文另一版本发表在《财富》杂志2018年8月1日刊,名为《影响之下》。

译者:Agatha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精益创业”思维如何成就了一位创业大师
  2. 美国最适宜创业的5个城市 | 《财富》视界
  3. 要想创业成功,请一定保持好身体状态
  4. 美国“海漂”的创业之路:从月薪五千人民币到身价上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