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亚马逊掌门人能否复兴《华盛顿邮报》

分享: [双语阅读]

《华盛顿邮报》因报道水门事件名动天下,一直是普利策奖的获奖专业户。但是,这份成就斐然的老牌报纸同样无力抵御网络对传统新闻业的侵蚀。现在,亚马逊掌门人贝佐斯以个人身份收购了这份报纸。他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位眼光长远的战略家,而这正是报业目前所需要的东西。

    凡是关心新闻业公共服务功能的人,在听到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将收购《华尔街邮报》(Washington Post)的惊人消息之后,第一反应肯定是谨慎的乐观。

    如今,整个报纸行业正面临大规模的痛苦转型。在这样混乱的大背景下,执掌《华尔街邮报》80多年的格雷厄姆家族显然已经无力继续经营它最成功的资产。非家族性报业公司尤其如此,他们更多受惠于投资者和债权持有人。对于这些公司而言,为了取悦股东,偿付债务,即使公司的收入已经跌至谷底,短期财务目标的重要性仍然远远高于投资未来。但报纸行业既想实现盈利,又想与时俱进,就需要对未来进行投资。

    贝佐斯此次收购《华盛顿邮报》与亚马逊无关。贝佐斯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位眼光长远的战略家。他将放弃眼前的利润(这将令华尔街的许多人大失所望),以持续改善服务、获得市场份额,同时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这宗交易将不包括Slate.com、《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和TheRoot.com,但将包括多家地方性报纸。】

    当然,我们无从知晓贝佐斯会如何处理这家公司,但他肯定会进行投资,而不是像《论坛报》(Tribune)和先进出版公司(Advance)等其他报业公司那样,简单通过削减成本(和质量)获取短期利润。其他许多报业公司通常会打着进入报纸行业新时代的幌子,谋取短期利益。

    贝佐斯认为,没有人知道未来五到十年报纸行业的新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报纸行业的未来将取决于像他一样的人。他在一份声明中称:

    “互联网几乎改变了报纸行业的方方面面:它缩短了新闻周期,侵蚀了长期可靠的收入来源,同时产生了新的竞争,而且其中许多竞争对手根本无需承担、或只需要承担很少的新闻采集成本。报纸行业的发展没有路线图,要画出一条路来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创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尝试。”

    而尝试就意味着投入,同时接受更低的利润率。报业公司大都习惯了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初的高利润率。贝佐斯对此当然心知肚明——那他为什么还要来趟这潭浑水呢?

    去年,贝佐斯层对《财富》杂志(Fortune)表示:“亚马逊坚持三个大的理念:长远思考、客户至上和愿意创新。”将“客户至上”换成“读者至上”,便是报纸行业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时所需要坚守的理念。


    贝佐斯表示,报社目前的管理层将继续留任,也不会裁员。这意味着已故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孙女凯瑟琳•韦慕斯将继续担任报社发行人。韦慕斯领导这份报纸期间,它经历了最具传奇色彩的发展时期,其中包括水门事件。这对于报纸行业而言是另外一个好的信号。之前,报纸行业经历了多年裁员和管理层混乱,对报纸的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曾经认为这是《新闻周刊》(Newsweek)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后者曾孤注一掷,尝试与《每日野兽》(Daily Beast)合并】。

    《华盛顿邮报》是最早尝试在线新闻、同时也是最懂行的参与者之一,时间甚至早于网络的诞生。目前,它在互联网上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许多栏目也颇受欢迎,如厄兹拉•克莱恩的栏目Wonkblog。但与此同时,它也表现出“旧媒体”的一些趋势,造成年轻读者日益流失。比如新闻内容通常乏味冗长,采用“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报道模式;而且报纸的社论版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华盛顿邮报》在政治上没有立场,而不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当天发生的问题。此外,该报纸也失去了创建“政客新闻网”(Politico)的机会。后者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新媒体机构。

    当然,报纸与整个行业都承受着同样的市场压力。过去六年,《华盛顿邮报》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印刷品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下降趋势不可阻挡。很明显,它现在的老板已经没有勇气对公司业务进行全面改革。韦慕斯自己也曾对《华尔街邮报》媒体记者保罗•法伊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果说新闻业是一种使命,那么鉴于削减成本和盈利的压力,上市或许并不是《华盛顿邮报》最好的归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贝佐斯一定能成功。报纸行业所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我们并不能确定,我们通过报纸了解的那些专业报道的公共事件新闻能否产生足够高的市价,以支撑报业生产。互联网迫使报纸将新闻报道与最能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其他部分(如优惠券、意见栏和星座等)分离。纯粹的新闻必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即便是贝佐斯也不见得能取得成功,而且他的耐心总有耗尽的时候。去年,他就曾对《财富》杂志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充满信心。但再远的未来也有走到头的时候。”(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纽约时报》携苹果系列报道冲击普利策奖
  2. 亚马逊旧将挑战前老板
  3. 亚马逊的劲敌:公共图书馆
  4. 华尔街缘何踩苹果而捧亚马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