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技术

被停课?网红教师“变现”触动了谁的神经

分享:

网红教师争议的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命题。

近日有传言称,因鲜明教学风格和靓丽外型走红网络的“复旦美女教授”陈果被学校叫停授课。12月14日,复旦大学对媒体否认停课一事,称其一直在校内讲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下个学期的课已经排好。

尽管停课的谣言得到了澄清,但和她所处的群体一样,这位“网红教师”仍需面对来自外界的争议。

不按套路出牌的思修课老师

你很难对陈果“复旦美女教授”的名号提出质疑。

在最广为流传的照片中,她穿着卡其色的羊绒系带大衣,梳着棕色的偏分卷发,化着精致的妆容,双眼定定望着你,优雅又知性。这张照片被印在她的畅销书《好的爱情》的腰封上,也是喜马拉雅音频课程《陈果的幸福哲学课》的封面。

《好的孤独》腰封图

201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因一段授课视频走红网络。她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担任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

气质和外形是她吸睛的利器,充满激情的排比和肢体语言则是她俘获观众的秘诀。当你打开她的视频课程,也会不自觉受到感染,听她娓娓道来。

“自由是一种清明安和的心境,自由就是你找到了你生命的节奏。从此以后,你按照生命的节奏去生活。自由就是不管你是高调还是低调,你找到了属于你的调调,于是乎今后的人生,你用你自己的调去歌唱生活;自由就是你永远朝着阳光,但是你按照自己的时间开放,你是一个有着自己的开放时间的小花,阳光雨露滋养着你,但是你按照自己的花期在墙角静静地开放。”

在一段论述自由的视频里,陈果在讲台踱步来回六次,不时挥动着双手,最后两臂交错,定格在“静静开放”的模样。她穿了同为灰咖色系的内搭衬衫和大衣,系着一根亮闪闪的银色细腰带,浓密的长卷发被高高绑起,珍珠耳饰点缀在脸侧,显然是精心搭配过。

陈果视频课程截图

除了课程,陈果的书也是火爆异常。例如《懂你》,这本关于对道德教育语言艺术思考的小书在当当图书畅销榜上表现不俗。2019年1月排在第28位,2月升至第12位,仅次于年初大热的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陈果是“网红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在这群特殊的“网红”中,有人端着鸡汤走上神坛,有人频频活跃在综艺节目,也有人被奉为人型考研宝典。

这些“网红教师”并不像一些专家那样,名字被印在中学教辅书籍封面,成为权威的象征却毫无生气。大众眼中的网红教师们是鲜活的人物,他们获得关注的同时,公众探究的目光也随之而来。

争议一:你够资格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力是否与名声匹配,是顶着“老师”名号的网红教师们要面临的第一个摸底测试。

于丹是最早被质疑学术能力的网红教师之一。

2006年“十一”假期,于丹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连续七天播出的“于丹《论语》心得”被大众熟知,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学术超女”。

伴随着各地巡回讲座盛情邀请的是连续不断的质疑。媒体评论人梁宏达公开指出于丹的讲座是一种“心理按摩”,“每一句话都正确,但都是正确的废话”。2014年,在于丹发表精神抗霾言论后,作家李承鹏讽刺其“浑身正能量,满血是鸡汤”,大众对于丹的评价也逐渐下降,认为她的空洞无物的心灵鸡汤实则是“心灵砒霜”。

于丹微博截图

舆论场里,陈果似乎正在步于丹后尘。在被她与众不同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吸引后,部分人开始厌倦,认为她的课程和书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思修心得”。

有网友说,陈果的授课内容没有实际内涵,她在课堂上的语录“像绕口令一样把人绕进去就完事儿”。还有网友评价:“她的课能走红,暴露的是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精神匮乏的问题”。

网红教师不仅面对着课程内容是否有营养的质疑,头上“老师”的头衔也会被再三打量。

张雪峰是一名考研机构的辅导人员,因《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蹿红。许多人认为,他虽然在考研机构任职,但并不进行专业课教学,工作内容与“留学咨询顾问”相似,甚至自己也没有考研成功的经历,还称不上是“老师”。

“是否够资格”的疑问同样发生在来自高校的网红教师身上。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经济学者薛兆丰因得到课程和《奇葩说》被大众熟知,而“北大教授”的前缀为他吸引了不少视线。2018年,同为北大国发院教授的唐方方对薛兆丰的教授身份提出了疑议,称他并不在北京大学考核名录内。后经确认,薛兆丰属于北大国发院“院聘教授”,没有编制。

争议二:本职工作还要吗?

抛开能力,围绕网红教师的另一大争议是与本职工作的脱节。

“上综艺比上讲台还多”是不少观众对网红教师们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魏坤琳以科学判官Dr.魏的身份活跃在《最强大脑》,考研机构辅导老师张雪峰出没于《火星情报局》、《演说家》等多个综艺节目,薛兆丰教授连续两季担任《奇葩说》导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教师频繁出现在屏幕上。

有人发出疑问:不好好教书跑来上节目,这些老师到底想干嘛?

除了上综艺,有些网红教师还要当“畅销书作家”。

虽然著作傍身的学者备受推崇,但这些“网红教师”的作品能否经得起品读又是另一回事。

复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信息显示,陈果共出版过四本专著,其中两本为《好的孤独》和《好的爱情》,内容也延续了和她授课方式一致的缱绻文风。书评褒贬不一。针对《好的孤独》,有知乎网友认为“感觉没什么实质内容,看不下去。”另一位知乎网友直接将其成为”作文书”。

在《好的孤独》截图中,陈果阐述了对“孤独”和“寂寞”的认识
 
其他网红教师们出版的书籍也普遍存在争议。于丹的“心得系列”常年在书店的文化类畅销书榜名列前茅,但和她的讲座一样,被抨击是把古人的言论用自己的想法包装一番,“变成了可以在广泛范围内应用的心理按摩技术”,给人“灌迷魂汤”;《奇葩说》第五季播出后,《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在淘宝的单店最高销量达4.1万笔,但其前同事,北大国发院教授汪丁丁在社交平台批评他的作品“是完全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写的”;以运动控制为主要研究领域的魏坤琳出版的《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被认为是“披着脑科学外衣的育儿书”……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书作家”,但作品的评价和销量却不成正比。

而除了卖书之外,付费课程也没有被落下。

不少网红教师们在不同的平台开设了音频或视频课程。在喜马拉雅app上,陈果的《幸福哲学课》购买价格为99喜点(1喜点对应人民币1元),收听人次8000多万。在知识付费应用得到app上,魏坤琳的得到课程《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有12万人加入学习,而《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已有45万人购买课程,按照199元单价计算,总营收超9000万,付费课程似乎成为网红教师实现“财务自由”的最快路径之一。

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界面截图

知识付费并不是坏事,而网红教师所面临的质疑主要是,付费购来的知识是否“物有所值”?

有人认为,他们依靠“教师”身份收获关注,却走下讲台,活跃在公众眼前,是不是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和抛弃?在知识付费变现过程中,“网红”“教师”的身份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如果魏坤琳没有参加过《最强大脑》,薛兆丰没有上过《奇葩说》,陈果不是“复旦美女老师”,他们的书和课程还会有这么多人买单吗?

触动神经的“变现”

网红教师争议的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命题。

网红教师是全民娱乐氛围下的草根造星。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民众话语空间增加,但空间的增加不代表话语权的增大。与此同时,全民娱乐化风潮兴起,“明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于是,公众开始热衷于参与“明星”,借由此过程来争取话语权的表达,草根造星应时而生。

公众制造了“网红教师”,也为其大规模变现提供了土壤。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多种攫利方式,其中IP运营和知识付费长居风口。网红教师作为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流量收割——个人IP打造——付费知识共享”的模式获取了大量收益,完成了文化商人的转型。

问题在于,商人具有天然趋利性,这和社会对于教师的定位和期望是背离的。

教师是被神圣化的职业。甚至更多时候,教师不被当成一种职业,而是一个用于寄托情感和希望的符号,承受着整个社会的学术和道德崇拜。正因为如此,网红教师的“变现”才触动了众人的神经,引发大量争议。

当然,对于网红教师自身来说,既是“网红”,也是“教师”。他/她如何看待这两个身份?孰轻孰重?这或许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民们对其是毁是誉。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不走寻常路的拼多多:你们下沉,我要上行
  2. 三大黄金法则:网红营销如何“趋利避害”? 
  3. 收过路费的 vs 带货的:互联网两大门派,谁能胜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