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科技独角兽已经死了?太夸张了

分享: [双语阅读]

高盛的一位高管认为,当前的环境对打算涉足资本市场的科技公司来说依旧良好。

图片来源:GettyImages

对科技行业里某些曾经被夸上天的独角兽来说,今年一直纷乱不安。

在上市新股走势欠佳(像Lyft和Uber)以及IPO表现糟糕之际(比如WeWork),判断2019年会不会出现泡沫破裂算不上什么难事,而这个泡沫就出现在科技公司的身上,它曾经把投资者旺盛的胃口变成了极为膨胀而且不受控制的私募估值。

但在高盛的科技投行业务主管看来,对打算涉足资本市场的科技公司来说,负面新闻掩盖了依然良好的环境。

高盛的全球科技、传媒和电信(TMT)集团负责人尼克·乔瓦尼对《财富》杂志表示:“有几家非上市公司这几年过的很难,但独角兽就要死亡的报道有些言过其实。”

乔瓦尼指出,美国的科技公司上市规模已经连续四年上升,而且他预计这样的势头将延续到2020年。他说:“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说出现了‘超大周期’,现在我们正处于其中。我觉得2020年将成为科技公司IPO市场连续扩张的第五个年头。”

去年的一大特点是私募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科技宠儿发现股市中的日子可能并不好应付,这里还会强调透明度和对股东的责任。但乔瓦尼说这种“成长的烦恼”对较年轻的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不断扩大的未上市初创公司群体仍然会设法上市。

他说:“确实有一些知名公司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好,还有些高调的[未上市公司]价值缩水,但这并非新的现象。在这个阶段,股市必须学习怎样对私募[估值]基准较高的公司进行估值和交易,学习怎样交易直接上市的股票。我们对这些趋势持有乐观态度。”

公司上市新途径

说到直接上市,乔瓦尼认为资本市场已经发现了在他看来可以延续的“创新”。高盛为今年夏天直接上市的Slack提供了顾问服务,这家协同办公软件公司跟随着Spotify(2018年直接上市)的脚步,选择了一条到目前为止仍不寻常的路径。

直接上市模式允许公司将投资者持有的已发行股份拿到公开交易所中,而不是像IPO那样为自身股票的交易而发行新股。直接上市的公司绕开了承销商等中介机构,也避免了已有股份被稀释。

当然,直接上市模式也有局限性,比如无法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乔瓦尼说这已经让“需要融资”的拟上市公司望而却步。但这种情况有可能就要发生改变,因为11月26日有报道称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向联邦监管部门提交申请,打算允许公司通过直接上市融资。

乔瓦尼补充说,无论此举能否避开高额承销费,或者能否让投资者得以套现,和以前相比,“考虑直接上市的公司都要多得多”,而且2020年通过这种途径上市的公司数量也会有显著增长。

他认为,直接上市模式出现后还有可能成为一个跳板,从而“让今后的公司找到新的上市方法”,而且投资银行、监管部门和交易商一直在探讨让公司获得资金的潜在新途径。

并非只有消费科技

虽然Pinterest和Peloton等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吸引了股市的很大一部分注意力,但恢复活力的企业软件行业在2019年同样名声大噪,CloudStrike、Cloudflare、Dynatrace和Zoom等公司都通过IPO获得了资金。

乔瓦尼说:“我们发现,达到较大规模的企业软件公司数量有了迅猛增长”,这源于“企业软件在开发和销售方面的创新”。他还指出,随着企业技术需求的演变以及公司为其安装的软件投入更多资源,“我们预计这个趋势将延续下去”。

私募资金依然强势

与此同时,虽有人担心过多的泡沫不利于实际投资环境,但私募市场仍然在向前迈进。

高盛的研究显示,美国风险投资人通过彻底退出获得的回报在2019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此外,他们的“弹药”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足。高盛引用企业统计机构PitchBook的数据称,美国和欧洲风投公司尚未使用的资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440亿美元。

当然,高盛的研究还发现,今年风投的融资步伐明显放慢,2019年关闭的基金数量及其筹集的资金规模都低于近期的历史高点。由于软银还没有完全摆脱WeWork崩盘的不利影响,也有人高度怀疑私募价值能否准确地体现公司的发展前景。

乔瓦尼承认:“公司的重点是不计代价地扩张以及谋划未来的融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投资者和公司都有所退出。”

但由于许多私募投资者仍然通过漂亮地退出而获得了高额收益,他相信私募市场“仍在非常顺利地运转”。

乔瓦尼说:“支持顶尖公司的资金非常多,可以帮它们起步并扩大规模。我们在过去一年中看到私募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财富中文网)

译者:Charlie

审校:夏林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这是一个卖二手运动鞋的网站,最近刚成为独角兽
  2. 这家公司靠卖沙拉成为独角兽,秘诀是区块链
  3. 印尼最大的独角兽创始人改行从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