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理财

直接上市在硅谷风行,为什么风投抛弃IPO而移情直接上市?

分享: [双语阅读]

IPO尽管是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的方式,但其实它已经过时而且低效。

风险资本家比尔·格利拿着粗粗的黑笔,在他打印出来的消息里圈出了“愚蠢”一词。最新报道评论内容是创业公司上市的传统过程,即首次公开募股(IPO)。报道认为,IPO尽管是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上市融资的方式,但它已经过时且低效,投资银行业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实在愚蠢。

不过格利并不是这篇文章强烈批评的对象。文中认为“愚蠢”的是音乐流媒体服务Spotify的首席财务官巴里·麦卡锡。

作为 Benchmark公司的科技行业知名投资人,格利确实可能会说出这个词,还有可能亲自撰文批判。他向来大力支持所谓的直接上市,也是IPO 的另一选择,近来直接上市在硅谷日渐流行。

传统的IPO当中,银行家们要花数周时间(并赚取高额费用)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纷纷买入股票。新上市的公司热热闹闹地宣传一番,还有大笔现金注入以促进增长。

但如今许多拥有私人资本的初创企业并不需要现金,主要想寻找有效的方式让早期投资者出售部分股份。

直接上市时,公司不会发行新股,也不用募集额外资金。而是股东直接向公众出售现有股票,过程中投行仅充当顾问,而不是承销商。

风险资本家的好处非常明显,直接上市的公司不必向投行支付数千万美元的手续费。只用支付咨询费,金额往往少得多。

此外,由于不用发行额外的股票,对现有投资者的稀释作用较小。在传统IPO中,“馅饼”变大,意味着风投之类的早期股东在公司里所占的股份比例会缩小。

此外,在直接上市后几个月,内部人便可以自由出售股票,因为跟IPO不同,直接上市没有“锁定期”。

格利等风险投资家还提出了另一益处:打破现状。“我们遵循固有流程已经太长时间了。”格利说,他是Uber和房地产网站Zillow的早期投资者,还投过其他一些颠覆传统产业的初创公司。

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只有两起知名的直接上市案例,2018年4月总部位于瑞典的Spotify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企业通讯服务软件Slack紧随其后,今年6月上市。格利曾经在华尔街担任股票分析师,跟他类似的风投从业者希望有更多的公司跟上。

“他就是这些风潮的幕后推手。”风险投资公司Kleiner Perkins的合伙人马莫恩·哈米德说。“比尔之前是银行家,在风险投资和公开市场方面却是学生。我认为颠覆银行业就像他的使命。”

如果说身高6英尺9寸的格利是幕后推手,那么他背后财大气粗的智囊团不仅有哈米德,还包括红杉、安德森·霍洛维茨和Greylock等顶级风投的投资人。就在今年6月Slack直接上市几周后,几位顶级风投资本家聚集在加州门洛帕克的Kleiner Perkins豪华的沙丘路办事处,讨论直接上市事宜。“在我看来,这是史无前例的。”格利谈起竞争激烈的风投行业在直接上市问题上联合起来时表示。

下一步计划,则是今年秋天晚些时候与一些最有前景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召开峰会。

格利说,支付平台Stripe的创始人爱尔兰企业家兄弟约翰和帕特里克·科里森已经对直接上市表示兴趣,项目管理软件提供商Asana的首席执行官达斯汀·莫斯科维茨也一样。(两家公司均拒绝置评。)据传爱彼迎(Airbnb)也在考虑。

Slack其实资本雄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超过8亿美元,上市放弃融资没有问题。但对直接上市兴趣不大的投资银行表示,许多公司仍然会选择IPO。

《财富》杂志与四位投资银行家就直接上市的问题聊了聊,考虑过该问题的敏感性,他们只愿身处幕后提供信息。一致意见怎样?虽然他们表示投资银行也喜欢直接上市,但并不适合每家公司。

一位银行家把上市比作生孩子的不同方式。“可以自然分娩,也可以剖腹产,不过如今我已经想不起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只关心现在状况怎样。”他说。

归根结底,虽然投资银行家通过直接上市也能赚钱(也有一些好处,比如没有锁定期),但热情没有风投足。原因很简单:参与其中的银行数量减少,即便能够幸运参与的几家银行赚的钱也更少。

长远来看,或许直接上市能切实推动更多公司上市或加快上市步伐,对相关风投、创始人、投资银行家和其他股东都有好处。正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副主席兼首席商务官约翰·塔特尔所说:“在私人资本遍地,人们也不太谈论公司上市有什么好处的当下,这是公司进入市场的另一种途径。”(财富中文网)

本文另一版本登载于《财富》杂志2019年10月刊,标题为《风投钟情于直接上市》。

译者:冯丰

审校:夏林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两分钟弄懂“直接上市”与IPO的区别
  2. 他从50多岁才开始做风投,硅谷大佬竞相向他学习
  3. WeWork上市败局中的亮点:其实投资人关心的是公司治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