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科技公司崛起靠烧钱?大错特错!

分享: [双语阅读]

苹果、Facebook、亚马逊在成立早期远比今天的准“独角兽”们节俭。

2019年4月30日,Facebook F8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麦克内里会议中心举行,一名与会者试用新款Oculus Quest。图片来源:Amy Osborne—AFP/Getty Images

今年5月底,网约车巨头Uber提交了上市以后的首份财报,披露了亮眼的财务数据,季度营收达30亿美元。但麻烦在于,营收数据背后的成本达40多亿美元。

Uber的竞争对手Lyft也在今年上市,5月早些时候,Lyft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披露的亏损数字更大¬——净亏损达11亿美元,营收为7.76亿美元,净亏损数字几乎达到2018年同期2.34亿美元净亏损的5倍。(也算是一种进展。)特斯拉情况差不多,2006年以来累计亏损66亿美元,然而在投资者推动下,公司市值现已达到400亿美元。

企业想在新经济时代中成功就要大手笔花钱,几乎已经变成公理;新兴市场正在迅速演变为赢家几乎通吃的局面,初创企业别无选择,只能尽快抢占市场份额,挤垮竞争对手。企业还得在技术、营销和顶尖人才方面三管齐下,因为毕竟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行业大佬都是这么做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就是《财富》杂志的肖恩·塔利回顾苹果、亚马逊、谷歌(如今叫Alphabet)和Facebook历年财报之后的发现。“事实证明,成功的科技公司早年需要大量烧钱的假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错得离谱。” 他写道。

肖恩计算了各巨头的净现金流(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减去资本支出),发现谷歌显然从未有过负现金流,令人震惊。与此同时,苹果和Facebook也只是短期曾经出现过入不敷出。就连最常被称为“靠花钱赚钱”之典范的亚马逊,也远比今天的准“独角兽”们节俭得多。即使净现金流为负时,亚马逊的烧钱率与总销售额相比也不算大。

正如肖恩的出色分析提供的证明,商业领域中数学最能打破传统智慧。另一个例证便是《财富》杂志7月刊的封面故事,由阿里克·詹金斯撰写有关虚拟现实沉浮及能否再次兴起的精彩故事。五年前,Facebook斥资3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头盔生产商Oculus时,许多技术专家似乎都认为,虚拟现实将是全球娱乐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当时,风险资本家争相为虚拟现实初创企业提供融资,仅2016年便投资逾8.5亿美元,结果却是市场因为消费者兴趣寥寥而萎靡不振。

该例子同样可以用数学分析:根据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的说法,去年Oculus旗舰版头盔的出货量仅为35.4万副,仅为同期索尼PlayStation 4游戏机1700万台出货量的2%。

为什么会失败呢?阿里克解释道,部分原因是设备笨重又价格高昂。但真正的限制因素是,缺乏充分理由吸引人们花高价购买然后戴上笨重的头盔:应用不够好玩,很少有玩家高频使用。

然而,情况或许终将改变。根据阿里克的报道,虚拟现实已经实现升级换代,不少开发人员也为该技术找到了一些企业层面颇具吸引力的用途。

毕竟,虚拟现实领域确有可能存在大机会。但建议先读一读阿里克的专题报道,再决定要不要投身其中。(财富中文网)

本文另一版本登载于《财富》杂志2019年7月刊,标题为《跟着金钱走》。

译者:冯丰

审校:夏林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Lyft的股票被大举做空,谁会是大赢家?
  2. Uber上市在即,已甩开对手几条街
  3. 要避免重蹈Uber覆辙,WeWork 在IPO前必须做三件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