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你会弃用谷歌邮箱改用私人邮件服务器吗?看我的试用报告

分享: [双语阅读]

与其等着隐私法跟上时代,消费者可以先启用能够保证个人数据安全的技术。

我们能阻止大型科技公司随意掠夺我们的数据吗?尽管隐私权倡导者多年来一直大声疾呼,但立法界几乎没有对Facebook和谷歌采取什么管控,这些公司收集信息的行为如今愈演愈烈。但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与其等着隐私法跟上时代,消费者可以先启用能够保证个人数据安全的技术。

这是Helm的承诺,该公司承诺其设备可以取代谷歌Gmail邮箱和微软Hotmail邮箱等企业电邮服务,后者虽然免费却可以让这些公司访问你的邮件。相比之下,使用Helm,你可以运行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器(是的,就像希拉里·克林顿一样),把电邮存储在家里。

我决定试一下,暂时用Helm的电子邮件代替两个Gmail账户中的一个(当然我承认,是不常用的那个)。我想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为隐私权冒个险,完全接受一项让你和公司电邮供应商分手的服务。

Helm个人服务器套装到货时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安装也很容易。设备自重很轻,5英寸高,看起来很像宜家卖场出品。

虽然Helm服务器可以通过家里或办公室的无线网络联网,但我选择使用硬线连接的方式,通过附带的网线直接连上路由器。然后,我用蓝牙将其与手机配对,下载了Helm应用程序,上面弹出了一系列如何把电子邮件定向投递到该设备的操作说明。

这个过程分两步。首先,在Helm程序中输入服务器的名字和新电子邮件地址。(新电子邮件的后缀不是“@gmail”或“@hotmail”,而是基于你为服务器选择的域名。例如,我的新电邮地址可以是jeff@Fortunereporter.com,或者其他地址,随你选)。这样,我iPhone上的原生电子邮件应用程序现在就能接收发送到新邮箱的邮件了。

这个新邮箱完全绑定在你家里服务器的域上。因此,如果有人给你的新邮箱发送邮件,根本不会经过谷歌或微软的服务器。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你现有的电邮,以及如何处理发到旧谷歌邮箱的邮件。这是这个过程的第二步。

这需要让Helm程序将我现有的Gmail邮件全部导入新的电子邮件账户。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但能肯定的是,操作完成时,6651条邮件全部都移到我客厅的Helm服务器上了。

如果确定要和谷歌邮箱彻底分手,我可以删除谷歌邮箱账户中所有的邮件,设置转发服务,只要收到新邮件就转发,并通知我新邮箱的通讯人。但我还不那么确定——这只是一次试用,所以我让谷歌邮箱还保持了原样。最后,我在笔记本电脑上将新的Helm电子邮件地址添加到电子邮件客户端(我用的是Apple Mail),这样在电脑上也可以收邮件了。

要买吗?

那么结论是什么?首先,我喜欢Helm设备带来的控制感。使用Helm,我的私人邮件就存在客厅的服务器上,而不仅仅是远方某一台谷歌电脑上。我们对技术的体验往往是被动的,Helm的设备恰恰提醒了我们,不需要和科技巨头进行浮士德式的数据交易,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等日常工具。我还应该把便签和日历等应用程序加到Helm设备上,这样就可以摆脱大公司的同类产品了。

Helm还有一个非常酷的功能,它可以添加多个电子邮件账户,这样如果家里人想设置自己的私人电子邮件也十分轻松。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选择保护自己的电邮隐私十分简单,还决定试一下能够保护隐私的网络浏览器和手机,不难想象会逐渐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会。最后,Helm设备的安全性似乎非常有保证。我不是那种能弄明白服务器盖子下都是怎么运作的专家,但那些能弄明白的人——比如科技博客网站Ars Technica的专家——说Helm是安全的。

然而,虽然我十分欣赏Helm的理念,但近期我不会弃用谷歌邮箱账户(哪怕是那个备用邮箱)。一个原因是费用。Helm套装售价299美元,第二年起每年订购费是99美元。虽然相对于你得到的东西,这个价钱完全合理,但和免费使用相比,仍然是一大笔开销。

但更大的问题是不方便。Helm不允许通过浏览器访问电子邮箱,但这个习惯很难改。另外,谷歌邮箱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操作方便360度无死角。当然,谷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多得我都不愿去想,最近一起侵权行为还涉及第三方访问谷歌邮箱,但这些都不会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总而言之,我喜欢Helm,而且相信它的使命(“隐私权是一种权利,而不是摆设”)十分崇高。但除非它能提供像谷歌邮箱一样方便好用的产品,否则可能很难将客户群扩大到核心客户——隐私权鹰派之外。与此同时,我们其他人只能寄希望于立法者能够共同行动,通过一部有意义的隐私法,也许这部法律能强制要求公司提供不掠夺客户数据的付费产品。(财富中文网)

译者:Agatha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调动数千人和先进的AI,Facebook的“整风运动”能管理好用户隐私问题吗?
  2. 破解Facebook隐私乱局——对最有钱的用户收费
  3. 别太相信大公司能保护隐私,都是夸夸其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