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生活

安身与立命

分享:

“安身立命”就是在根本处见性,在世人眼里,更多指的不是参悟佛法,而是事业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中国人,尤其中国文人,好讲“安身立命”,与西人不同,西人喜欢讲人的得救与否。

安身立命,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说。一是“安身”,二是“立命”。

首先要说的是,“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并非儒学词汇,而是禅宗词汇。出处见《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曰: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曰:却据地时如何?师曰:拖出死尸着。”为学,“不据地时”必不得“放心”。由此,“安身立命”指身心有依处而不纵逸。“拖出死尸”是个比喻,即“活死人”,喻妄想烦恼起时,拖出自己的尸体来对治,即可消除一切思量分别之妄想,实为安心法门。

“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曰:尽十方世界是你心。曰:恁么则学人无着身处也。师曰:是你着身处。曰:如何是着身处?师曰:大海水,深又深。曰:学人不会。师曰:鱼龙出入任升沉。”

可见,“安身立命”就是要有“着身处”,意即在根本处见性。归根结蒂,佛法大义,乃一切无着,亦不着于“无着”。景岑这段问答,处处机锋。这位禅师乃唐五代僧人,为南泉普愿法嗣,禅史上称为长沙景岑,住长沙鹿苑(今麓山寺)。禅风泼辣,时人呼为“岑大虫”。

虽然佛学在出世间法上独擅胜场,但论及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之世间修养,还是要仰赖儒家智慧。“安身立命”在世人眼里,更多指的不是参悟佛法,而是事业有着落,精神有寄托。这可以追溯到《周易》的“安身”说和《孟子》的“立命”说。

《周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屈,消退;信,通伸,长进;尺蠖行动时,先屈而后伸;蛰,潜藏;神,阴阳不测。精研义理达致神妙,来致力于运用;宜于运用以安居其身,来增崇其德。《周易·系辞上》谓“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致用”即此“广业”。由此可知,屈伸是儒者全部德行和事业的指导方针。“过此以往,未之或知”,除致用崇德之外,不知还有什么可说的。而真正盛大的德行,是能穷尽阴阳、通晓化育。

孟子讲“立命”时并未言“安身”,他所使用的词语是“修身立命”。《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这一段大可称为儒家“内圣学”纲领,因为它包括了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修身、立命等。尽心,就是通过反思洞察自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离娄上》);知性,知晓自己受之于天的本性,此处须知本性非习性,所以孔子才会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而了解本性是了解天命的必然之路。

尽心知性,存心养性,这里可以看到儒学与禅宗相通之处。《六祖坛经》:“五祖知六祖悟本性,谓六祖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本心就是自心,不认识自己,所有的修行都是心外求法。所以孟子又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孟子的意思是: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希望自己能自然获取心得。能自然地获取心得,就能坚定掌握而无不安;能坚定掌握而无不安,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足够深厚,用起来便能够随处都遇到源头而取之不尽。所以君子为学,总是希望自己能自然地获取心得并有所领悟。

孟子提到“居之安”,但在“内圣学”纲领中,他进一步提出“立命”。所谓“立命”,就是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汉赵岐《孟子注》云:“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人诚知天命便能安然顺受,所得的便是正命;君子不会做立于即将垮塌的危墙之下的蠢事,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尽修身之道、终老其身的是正命,违背天命以至遭刑戮桎梏而死的,就不是正命。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生命与天命之间存在的张力。前者属于先天所定,后天人为无助于事,所以不可能强求。《曾国藩日记》对此有最好的领悟。其同治元年日记中有云:“四点入内室,阅王而农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焦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如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这的确是有关安身立命的至论。(财富中文网)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孟子论知言
  2. 孔子正名
  3. 孔子论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