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跟联合创始人闹掰了,该如何解决?

分享: [双语阅读]

创业伙伴出现分歧很正常,只要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就可以避免矛盾升级。

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初创公司都经历过联合创始人决裂的危机。图片来源:Halfpoint Images/Getty Images

去年11月,一切(再次)近乎崩溃的那天,约书亚·温纳醒来时满怀兴奋。那是个充满加州南部特色的美丽早晨。他迎着欢快温暖的阳光,开车穿过太平洋海崖蜿蜒的道路,路边都是名人和有钱人家的豪宅,大门紧锁。

他将车停在一栋牧场风格房子的车道上,为一天工作做准备。温纳和商业伙伴,也是创意合作伙伴克里斯·希尔曼已深入合作两年多,两人全身心投入一项充满激情的项目,即制作一部关于悲伤的纪录片。片中采访了各类专家,但核心是温纳和希尔曼关于情感的个人体验。两人都有兄弟服用海洛因过量去世,温纳的弟弟在2007年去世,希尔曼的哥哥于2009年去世。

房主是希尔曼的父亲理查德,他同意接受采访谈论儿子去世。采访很顺利,理查德相当健谈且言辞动人。之后,希尔曼、温纳和摄影师拍摄了一些辅助镜头。温纳建议希尔曼出镜,后来拍了些他跟爸爸一起的镜头。希尔曼并不高兴。两人吵了几句,温纳很快站起来。后来这点不愉快很快过去了。

或许只有温纳以为事情过去了,但后来他收到希尔曼发来愤怒的语音邮件,希尔曼显然没忘,他还愤怒地抱怨了一大堆:拍摄太不专业,摄影师犯了很多错,温纳控制时间不力,不肯放弃艺术方面的掌控,还有各种例子证明“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温纳说。

有来必有回,“我停下手中工作。整整一天都被毁了。”后来温纳打电话给希尔曼,两人互相大吼。温纳挂断了电话。

好几个星期两人都没说话。为了这部纪录片他们投入了数百小时,还牵扯到痛苦的回忆和情感。两人都在想,会不会因为这件事两人一拍两散,项目也告吹。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差点散伙。

***

商业伙伴之间出现分歧非常普遍,仿佛密不可分。随便举出一家著名的创业公司,很可能联合创始人之间都出现过争斗,结果是一方将另一方挤出公司。 (例子:Facebook、Snapchat、推特、SoulCycle和特斯拉等等。)

创业公司的高调内讧事件总是很引人关注,但数百万美元,有时甚至数十亿美元都因此面临风险。硅谷的心理学家霍华德·斯科特·渥肖表示,但凡两人合作创立公司或合作创业,如果关系没有那么坚实的话,都要担心有决裂的风险。渥肖的主要业务是配偶和联合创始人关系咨询。

即使相互了解多年,非常喜欢彼此的人们也一样。以温纳跟希尔曼为例,两人2007年在论坛上相识,拍片子之前一直联系紧密。

渥肖表示,友谊和联合创始人的关系截然不同。他将公司或艺术项目的比例比作生孩子,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无论之前你是谁,到了那点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出现一些全新变化,之前不管你和合作伙伴都无法料到。”

这种不确定性其实令人不安,因为你会感觉并不真正了解对方,尤其当每个错误的决定都可能威胁到项目时。如果风险很高,即使微小的分歧也可能感觉像公投,导致联合创始人之间争斗不已。

温纳和希尔曼便陷入了僵局。这不仅关于太平洋海崖边那次拍摄。其实在语音邮件吵架事件之前,他们就有过许多分歧,争论不断升级。似乎真有可能就此决裂。

两个人都不敢相信事态如此严重。

***

项目早期令人兴奋的那段时间,住在纽约的温纳和住在洛杉矶的希尔曼不断沟通,发信息、打电话,发邮件兴奋地交流想法。希尔曼说:“有时我们会聊几个小时,感觉像胸中一团火越烧越旺。”这部纪录片对两人都是一种解脱。有了合作伙伴,接触久久萦绕心头的主题时也没那么让人恐惧。几个月后,他们聘请了一位新员工,在洛杉矶会面之后开始拍摄。进展定期推进。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每次见一两个星期拍片,慢慢将想法拍成镜头。

起初基本上没有冲突。从一开始,两人的角色就分得很清楚:希尔曼负责把控艺术细节。温纳负责掌握“大局”,他外向且温和,可中和希尔曼有时敏感易怒的性格,他还负责招募外部合作者和专家。

更重要的是,两人互相非常尊重,共同承担损失和也彼此理解。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专心投入工作,通过审视自身经历帮组观众更深入了解痛苦的含义,所以没什么分歧影响进度。 “我们追求的情绪非常深刻,都像逃离内心监狱一样。” 希尔曼说,“愿景和使命感非常强烈,所以各自行为的某些方面都不太在意。”

但关键是,两人没有坦诚讨论分歧解决问题,而且简单掩盖。随着项目拖延,两人关系越发紧张,冲突也越来越不容忽视。

两人都开始发现对方令人讨厌的一面,只是之前一闪而过没在意。温纳受不了希尔曼的脾气:“他经常生气,大喊大叫。一点点小事就能引爆怒火,他还经常生自己的气,然后发泄在我身上。”

与此同时,温纳性格温吞让希尔曼很难受,他还容易将中立评论视为攻击。开始拍摄之前,“我只是感觉他热情洋溢,做事投入。”希尔曼说。温纳事事防御的态度和害怕直接冲突“让我开始怀疑他。”

太平洋海崖拍摄前几个月,问题第一次出现,当时温纳向希尔曼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一位研究悲伤的著名学者刚开始有意参与,但拒绝接受采访。希尔曼问起温纳怎么找学者的情况,温纳认为希尔曼在批评。他以愤怒地辩解。当时正在旅行的希尔曼在邮件里简短回应了一句,“去你的。”事情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两人没有深谈,让事情自己过去。在渥肖看来,这种处理方式大错特错。“无法相互沟通并培养良好关系的创始人肯定会失败。”他说。如果过去有过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又没有形成解决冲突的机制,一些看似微小的误解就容易导致翻旧账揭疮疤。

“关键不是新出现的事情,而是新仇旧恨一起算。”渥肖说。“人们往往不愿意为之前误解导致的积怨负责任。”

***

不过在语音邮件事件发生后,温纳和希尔曼难得地做到了认真沟通。一周后,希尔曼先提出了免战书。因为实际问题和两人处理的方式差距太大,迫使二人采取行动。这部纪录片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不能继续吵下去。

所以两人细细梳理过去的冲突,主要是自我批评,也由此发现令人不安的真相。温纳发现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倾向于被动:“我没告诉他真实的感受。所有事我都憋着,感觉就算他知道也没用。在他最需要知道真相时,却听不到我的真心话。”

另一方面,希尔曼则正视了自己的愤怒问题。每当感觉沮丧或受挑战时,他倾向于出口斥责,而温纳只能忍受他的暴躁脾气。温纳将怒气憋在心里几周,有时几个月之后,会忍不住跟希尔曼对抗,或者试图设定界限,紧张的关系就会爆发变成全面战斗。希尔曼推迟时间,温纳生气抱怨,导致希尔曼脾气更大,温纳只得退一步忍耐。这是个恶性循环,两个人停止沟通,进一步拖延拍摄。

他们理了理过去的冲突,分析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确定沟通中的障碍,还有以后要注意和改变的方面。这项练习很有价值。现在温纳试着把担心的事直接讲出来发泄不快,哪怕只是很小的事,免得发展为严重纠纷影响进度。他也不再将希尔曼的直言快语当成批评。希尔曼方面,感到要失控时就注意管住脾气,多做深呼吸。他还努力鼓励温纳表达意见,避免不管不顾自己说了算。“我们之间80%的争吵都是因为其中一个人感到不受重视,”希尔曼说。“争吵的实际内容反而没那么重要。”

两人之间仍然会有冲突,特别是现在随着纪录片拍摄工作逐渐结束,准备参加各种电影节。两个人的性格都谈不上完全改变,温纳仍然倾向于压抑情绪,希尔曼还是急性子。但两人都表示更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这意味着误解升级之前可以及时处理。

“我们学会了多讨论。”温纳说。两人都表示如果换个项目可能很难做到这点。花上整个周六下午诚实地反省自身并不愉快,而且自省原本就是永远持续的行为。但如果两人想共同努力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打造出优秀的作品,自省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财富中文网)

译者:Pessy

审校:夏林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管理者如何处理截然对立的矛盾
  2. 约书亚·本吉奥(Joshua Bengio,美国Element AI公司联合创始人)
  3. 入世后回国创业16年,我都经历了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