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商业

巴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

分享:

中国已经找到了一种“财富复利的秘方”。

过去的几周我都待在巴西,在各地游览讲学。Inniti的约瑟夫·塔伯曼(Joseph Teperman)给予我热情周到的招待,为我在圣保罗、弗洛里亚诺波利斯、贝洛奥里藏特、维多利亚和阿雷格里港安排了游览行程。我得以在领导力研究院(Instituto de Lideres)与一些优秀的人物见面。这是一次精彩的旅行。

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巴西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对我而言,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为一张图表,如下所示。

红线代表中国,蓝线代表印度。他们的差异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国家在1985-1990年之间情况非常相似。两国都人口众多(约10亿)、人均GDP较低(约1500美元),且幅员辽阔。所以巴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什么也就是“你如何能更像红线,而不是蓝线?”

我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三点:

第1点:财富复利在过去20-30年持续增长

中国的财富(人均GDP)增速在1990-2000年开始超越印度。增速差距起初较小,之后迅速扩大。观察红色曲线的形状即可发现,中国的经济基本上呈指数级增长。其增速已经与印度拉开较大差距,而印度的增速相对保持平稳。中国每2-3年的经济增量即为印度的经济总量。

对此,我的简单解释就是财富复利。我认为红线即代表了财富复利。这也是沃伦·巴菲特在谈及中国时所表达的观点。他说道(大概如此),中国已经找到了一种“财富复利的秘方”。

复利令人赞叹

我喜欢超级英雄电影。我看过所有这类电影,也是看着漫画书长大的。但我只知道现实生活中你能够拥有的3种超能力。一是数学和/或软件(你几乎可以算出任何东西)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柔道(你可以打败几乎所有人)。第三就是复利。如果你持续增长,基数则会扩大,财富开始呈指数级增长。我最喜欢用的一个解释复利的例子是,如果你对折一张纸,其宽度会扩大一倍。如果再对折,宽度则再扩大一倍。如果你对折47次,其宽度将达到从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中国已经实现近30年的复利增长。其经济增速维持在每年5-10%的水平,并且现在呈现指数级增长。你无需高速增长,但需要在20-30年内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就做到了这一点,美国也是如此。沃伦·巴菲特也是一样的(他90%的财富都是在50岁后积累的)。但许多/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却未能做到。

第2点:让有志之士打破规则

关于这一点我在巴西和人们聊了许多。因为巴西与中国的一个共同点是国家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理所当然被称为“许可证之国”。巴西约45%的国民经济由政府主导。所以为什么一个政府主导的国家如此充满活力,而另一个国家则缺乏活力?

原因有许多,这也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但截然不同的一点是,中国政府(地方、省级和国家政府)通常会允许有志之士和创新人士公然打破规则。下面是一些例子:

共享单车企业在中国各个城市可能投放了大约1200万辆自行车。这在理论上并不合法,而且未经政府同意。但企业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市级政府也任其开展。这件事令人惊讶,而且在纽约或伦敦绝对不会发生。我的感受是他们不想妨碍这些企业,而是让企业暂时或多或少地打破规则。对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在一年后才开始推行。

2016年滴滴和Uber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上开展了一场史诗般的战斗。他们都投入了约20亿美元的司机补贴,我们有一段时间享受了非常廉价的网约车出行。在此期间,网约车在中国还未真正合法。政府再一次任其开展,之后才制定管理规定。事实上,网约车在2016年7月左右才真正合法化,并且不久之后出台了严格的管理规定。

第3点:数字化转型/颠覆是最强大的工具

我在巴西经常讲的另一个故事是阿里巴巴货币基金余额宝的诞生。在2012年,中国其实只有四家大银行,均为国有巨头。它们提供基础产品,服务不错,但在便利程度、简易操作和在线服务方面还远远不够。

之后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额宝,中国消费者可使用个人电脑或手机在余额宝中投资。操作非常便利,而且没有任何限制,使用极度简易。此外还可获得高额利率。

中国消费者蜂拥而至,在6个月内投入超过800亿美元。到2017年,余额宝管理的资产已增长至1650亿美元,使其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余额宝是一种新型数字工具,给予了消费者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尤其是便利。余额宝也说明了,数字工具如何能颠覆和转变停滞不前、发展缓慢的行业。

因此对于巴西这样一个政府控制根深蒂固的国家而言,数字化和颠覆是资本家最有力的工具。与其试图改革落后的或政治僵化的行业,不如对其进行颠覆。使用新型数字工具,摆脱体制的束缚,将目光直接瞄准消费者。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更大的便利,他们就可能蜂拥而至。(财富中文网)

注:作者Jeffrey Towson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投资学教授。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这三个巴西人最终会控制人类所有的饮食来源吗?
  2. 寻找融合切入点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3.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