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被智能手机征服的Z世代:幸福感低,不喜欢工作和性生活

分享: [双语阅读]

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屏幕”活动上的时间增多,与幸福感下降和孤独感、抑郁程度、自杀风险升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比前几代人,今天的青少年得到了更多保护,但也更缺乏独立性,而这种转变与2012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流行几乎同时出现。千禧后一代不再愿意与朋友外出,或者想方设法摆脱父母,而是喜欢宅在家里,在Snapchat上聊天,这让他们的幸福感更低。

社会心理学家珍·特文格为《大西洋》月刊统计的数据值得警惕。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时候,与2009年的八年级学生相比,今天的12年级学生走出家门的时间更少。2015年,只有56%的高中毕业班学生曾经约会,而X一代和婴儿潮一代的这一比例为85%。2000年至2015年期间,每天与朋友在一起的青少年人数减少了40%。

今天的青少年工作时间也少于前辈。虽然大衰退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消退,但今天的高中毕业班学生,只有55%在学校上学期间打工,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一比例为77%。另外,他们更少开车,出行主要依靠父母。他们的性生活更少,开始性生活的年龄更晚。

当然,许多家长肯定会长舒一口气,因为他们的孩子不再在外面痛饮狂欢,而且这还带来了青少年怀孕率下降等积极的副作用。但青少年的孤立却产生了可怕的后果——特文格表示,青少年抑郁率和自杀率之高,意味着Z一代面临着“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

特文格表示,证明这个问题与智能手机的关系的证据“再清楚不过”。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屏幕”活动上的时间增多,与幸福感下降和孤独感、抑郁程度、自杀风险升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文格将社交媒体的伤害,归因于互联网上所谓的“错失焦虑症”(FOMO),即担心错过其他人似乎都在享受的乐趣。网络霸凌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特文格认为,这些后果将对青少年产生长期的影响。青春期抑郁症在成年后更有可能复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技能的培养会变得越来越难。

幸运的是,特文格为此开出的“处方”非常温和。只要每天将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便可以缓解电子设备的一些最严重的影响。家长强制执行这个适度的边界,可以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帮助。(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智能手机的未来已不在于手机本身
  2. 小米与微软合作能挽回彼此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吗?
  3. 智能手机电池过热怎么办?如果是这款手机就没办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