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管理

只有“刺猬”型领导者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分享: [双语阅读]

不要轻信那些自称在创造历史、而没有跟随历史潮流而动的人;也不要相信那些过于理想主义的人,哪怕再虔诚也不行。这些人可能小有成就,但很难成为真正引领变革的领导者。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潜力看来永无止境的时代,因此,有很多人认为,能让世界大变样已经不算什么意外了。事实是,很少有人会实现雄心壮志。那么,成功做到的人有什么秘笈呢?

我希望能给所有期望改变世界的人一些帮助。这些人主要是高校里的莘莘学子,也有活跃在谷歌这种大企业或者比尔•盖茨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家。

过去八年,我写了十位真正改变世界的人,无论用什么标准评判,他们确实改变了世界,而且影响不仅停留在他们生活的时代,一直流传至今。这些任务不单单是伟大的思想家,还得是实干家——他们亲身推动文明步入更高层次,引领人类迈进全新的纪元。

最初着手研究这十位任务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年代时,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共同点。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获得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当我完成研究开始动笔时才想起要问:“如果把这十人视作一个群体能观察出什么?他们如何获得成就的?”

我得出了三大结论。

其一,用哲学家以赛亚•柏林的著名划分法来看,这十位全是“刺猬”型人,都不是“狐狸”型人。刺猬型人只知道一件大事且只做这件事,从病理学角度看,这类人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元价值。狐狸型人则追求多个目标,但都浅尝辄止。

刺猬型人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让•莫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二十出头的莫内沉迷于拉近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他一直做各种尝试,一直到1951年创立欧盟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很久。

同样地,美国商人赛勒斯•菲尔德也是这类人。他认为大西洋两岸传送电报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全球通信工程,所以在二十多年时间里心无旁骛地努力,就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直到实现目标。

其二,以我对这十个人成就的了解,他们并没有改变了历史长河的流向,只是加快了历史的进程。他们的成功也要感谢所处环境存在机遇,他们只是比其他同行更迅速把握了机遇,也利用得更充分。换言之,他们成为英雄是需要一些特殊客观条件的。

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是一例。她是一位具备高超技巧的政治家,有能力主导激进的社会变革,以自由政策取代社会主义。但让她之所以推进得顺风顺水,是因为此前十年英国政策全盘失败,经济濒临崩溃,政府已经没法有效治理国家,那种情况下民众亟需、也愿意接受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还可以举出一个类似的人物——上世纪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中国封闭三十年后,他启动了改革开放,他的巨大成就正是建立在之前混乱的基础之上,三十年的自我封闭导致中国错过了与东亚各国一起发展的黄金期,数千万的中国人也身陷苦难。

其三,虽然我研究的十位人物都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让原本沟通不畅的社会关系变得紧密,可那并非他们的初衷。他们根本没考虑过全球化,想的都是别的事情,比如个人权力、积累财富、维护确保个人地位等。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主持修建船只,组织船队,采用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让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探险者最终能抵达亚洲和美洲,由此成为欧洲航海探险之父。虽然亨利王子自称航海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彼时葡萄牙王室穷困潦倒,国王的第三子亨利更主要的目的是找新办法赚钱并提高声誉。

18世纪末,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出身于欧洲最受压迫的犹太人贫民窟。但后来他和五个儿子一起创立了当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还一手缔造了全球债券市场。尽管如此,我怀疑他们有没有考虑过让世界更和平、更相互融合。他们只不过想发家致富。

因此,总结成功人士经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道理:假如要寻找真正会改变世界的人,要小心那些不管多么努力,但精力十分分散的人。不要轻信那些自称在创造历史、而没有跟随历史潮流而动的人;也不要相信那些过于理想主义的人,哪怕再虔诚也不行。这些人可能小有成就,但很难成为真正引领变革的领导者。

作者杰弗瑞.E.加藤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有《从丝绸到硅谷:以十段非同寻常的人生道路讲述全球化》一书。

译者:Pessy

校对:夏林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可口可乐的领导力秘方:让明星高管离岗6周
  2. 领导力案例:如何拯救一个差劲的领导?
  3. 如何拯救一个差劲的领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