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中文网 >> 管理

领英的首席人脉官

分享:

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掌握了职业发展的艺术,本文让你向他学习如何管理你的职业。

《财富》(中文版)-- 杰夫·韦纳(Jeff Weiner)决定读一封信,即便时间有点晚了。领英公司(LinkedIn)的首席执行官已经侃侃而谈了一个多小时,话题各种各样,从管理技巧到员工满意度以及对他本人职业道路的反思。当然,这些话题与他的公司的关系尤为密切,韦纳一说起它们就兴奋。他的公司所做的,就是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它的急速发展的网站维护用户的永久性实时简历,通过给招聘经理介绍求职者赚钱。可是,韦纳每延长谈话一分钟,都会使他本已经排满的计划向后拖:那天,他本该离开公司,到戛纳的一个广告会议上发表讲话。就在此时,一位评估分数很高的工程师打算离职,正在他的办公室外面等着他,告诉这位首席执行官她为什么对这里不满意。韦纳知道他有时间限制,但是却不为所动。他一定要读这封信。他说,这对他“非常有意义”。

    尽管他的办公室看上去似乎没有纸—韦纳的工作地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领英总部,一尘不染,他的办公桌上主要有两台一模一样的苹果显示器,显示器上展示着巨大的蓝色领英图标—但是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有三页纸、以一倍行间距排版的备忘录,抬头处简单地写着“爸爸”。他解释说,这是他在20年前写给父亲的“模拟封面信”。他的父亲是一位电视台高管。韦纳现年44岁,当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拿到经济学学士后仅有两年,在波士顿的一家名叫Braxton Associates的机构做管理顾问。他不确定,他刚起步的职业生涯会走向何方,所以他的父亲鼓励他写下自己的志向。

    这封信不过是在模仿一位有志当高管的年轻人,讨论他那尚未成为现实的归宿。“爸爸,”韦纳大声读道,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我喜欢商业世界,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不仅仅想赚钱。我想要增加价值,想拥有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的感觉……我容易感到无聊……我宁愿拍电影,也不愿去制作鞋带头上的塑料头。”

    现在,韦纳认为,这封情真义切的宣言是他的关键价值观—在他看来,这是具备领导力的先决条件。随价值观而来的是使命感。韦纳继续朗读这封孝子致父亲的信,他马上就念出了他年轻时的使命宣言:年轻时的杰夫渴望就职于一种他所谓的“汇聚型”行业工作,即采用新科技让各种电子公司和媒体公司汇集到一起的行业。那是在1994年,韦纳后来追随了特德·特纳(Ted Turner)、史蒂夫·罗斯(Steve Ross)、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等大佬,这些人在争相重塑他们的领域。(默多克至今还在做这项工作。)他对父亲解释说,他的目标是在电影、电视或科技行业找一份工作。再过两年,他就能“沿着互动的未来,找出前进的方向。”

    韦纳大声朗读这封信,不仅仅是在炫耀他的具有先见之明的职业规划备忘录—不过,这让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早熟的年轻人通常会成长为相当自信的中年人。这位首席执行官喜欢穿牛仔裤,常年留着胡茬。他很有见地,有很强的自知之明,懂得他自己的职业轨迹体现了领英对其会员的承诺:保存和阐述你的成就是实现和管理你的目标的第一步。

    事实上,20年来,韦纳一直保持着一位成熟的、数字时代的管理大师的形象,带有一种独特的结合:既有富于魅力的领袖气质,又保持了对运营细节的关注。他的方法涉及使用吸引眼球而又科学合理的口号,恰好与领英自身的推广用词完美契合。比如,韦纳说过:“价值观是我们用来制定每日决策的首要原则。”还有他的理念的关键之处,即定义“核心”的重要性:核心是你的公司做得极好、以至于成为首要的重点的事情。他说:“在我们看来,‘大规模地把人才与机遇联系起来’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主张。”韦纳口中总在强调这些话。尽管其中许多是早已经被广泛认同的商业智慧,但是他阐述这些智慧的技巧令他与众不同。这也帮助领英公司在韦纳的领导下发展壮大。自从他于2008年年末加盟以来,公司的营业收入上涨了20倍。公司的市值达到了将近200亿美元(公司2014年的预计营业收入只有20亿美元),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硅谷的明星上市公司之一。

    不久前,华尔街对领英的喜爱有所减退。它的股价较高点下跌了将近40%,逊于同行业公司,这是因为投资者对公司在新产品的巨大投入仍未产生回报感到不满。但是韦纳显然无所畏惧。他相信,领英在中国的努力—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登陆中国—和面向职业销售人员的新产品将帮助它保持增长。

    尽管公司的股价大跌,韦纳仍然是硅谷蒸蒸日上的明星之一。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创业者,当他们想在本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发展方向时,都可能以韦纳做榜样。这就使得他的档案—在领英出现之前叫简历—值得我们研究一下。

    韦纳从小就有方向感。他的妈妈彭妮(Penny)有一次带着他开车在费城郊区的一个街区迷了路。坐在后座上的韦纳说:“妈妈,我烦死了,我们老是看见一模一样的房子。我觉得你要走这条道。”他把妈妈带到了正确的方向。

    上小学时,韦纳的家搬到了纽约附近的韦斯特切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郊区。他回忆起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真阅读父亲的媒体行业销售情况的出版物。韦纳说:“从前他几乎每晚回家时都带着《综艺节目》(Variety)和《好莱坞报告》(Hollywood Reporter)。我会关注票房总收入和电视收视率。我是带着媒体的血长大的。”


    在Braxton短期任职后,韦纳得以满足了他从事“汇聚型”工作的愿望,他来到洛杉矶,在电影制作公司华纳兄弟(Warner Bros.)得到了一份企业发展的职位。他爱读书,被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的著作《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深深吸引。书里说,未来科技将会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韦纳自告奋勇,撰写华纳兄弟网络公司(Warner Bros. Online)的商业计划书,并在这一过程中吸引了华纳的联席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的目光。

    塞梅尔在韦纳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来,塞梅尔离开华纳,组建了自己的投资公司Windsor Media,韦纳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加盟了他的公司。将近一年后,泡沫破灭,处境极为艰难的雅虎公司(Yahoo)聘请塞梅尔担任首席执行官。塞梅尔再一次带上了韦纳,让他的年轻门徒在雅虎的协议制定部门任职,与另一位来自于Windsor的年轻高管托比·科佩尔(Toby Coppel)共事。

    二人认为,搜索广告[这是谷歌(Google)的地盘]是雅虎的软肋,准备通过收购把这块业务搞上去。科佩尔说:“杰夫领导这项工作,首先是抓企业发展,随后又抓运营。”雅虎收购了搜索引擎Inktomi和搜索广告平台、拥有搜索先驱AltaVista的Overture。随后,韦纳担任了他的第一个管理职位,领导这几块新收购来的业务。跟随他的第一个领导职位而来的,是他的第一条业务口号—FUSE,代表“寻找(find)、使用(use)、分享(share)、扩张(expand)”。

    韦纳的搜索理念FUSE富于远见:开发用于允许用户分享信息的产品,比Facebook和推特(Twitter)都要早。提出这个战略也巩固了他是一位善于清晰地表达意愿的领导人的声誉。曾经在雅虎为韦纳工作过的蒂姆·卡多根(Tim Cadogan)说:“这是一个例子,说明他有能力制定概念性的框架,并且以可理解的形式加以诠释。”据称在雅虎的日子里,韦纳喜欢故意找不痛快,有如伤人钝器。卡多根说:“他也许有点严厉了,十分让人害怕,喜欢劈头盖脸地提问。”

    他的战略也许得到了一贯的执行,但是并不成功。回想过去,韦纳说:“雅虎的战略构想很有难度,因为帮助公司大获成功的核心要素—即整理消费者网页—确实是公司的弱项。所以,雅虎没有过多地投资于媒体资产,因为它们的广告销售业务已经在互联网企业的大崩溃中彻底失败了,于是在广告搜索领域向谷歌发动了进攻。”但是在这场竞争中,谷歌把雅虎痛揍了一顿。2008年,韦纳因为大女儿出生而休产假,他决心辞去在雅虎的工作。此时,他已经在酝酿一个新的计划。

    甚至在加盟领英之前,韦纳就已经在规划他的下一步时熟练地运用他的职业人脉了。硅谷的高管通常在两份正式工作之间担任某家风险资本机构的“入驻高管”。他们的任务是帮助该机构寻找投资,这类机构是高管理想的最后管理职位。安德鲁·布拉西亚(Andrew Braccia)曾经在雅虎为韦纳工作,后来加盟了Accel Partners。他给韦纳在那里谋了一个职位。詹姆斯·斯拉维特(James Slavet)从前也在韦纳手下干过,目前就职于风投机构Greylock。他恰好也给韦纳提供了一份入驻高管的职位。接受相互竞争的两家公司的聘请很不寻常,但是韦纳居然做到了。

    双份风投机构的职务并没有持续很久。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韦纳是在《财富》杂志主持的一次晚宴上和他认识的—正在为公司寻找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在领英创建的初期,霍夫曼一直亲任首席执行官,但是他认为,他更适合当董事长,因为他更像是一位思想家,而不是经营者。(通过持有两级投票权股,霍夫曼至今仍然控股领英。)2008年年底,他聘请韦纳担任临时总裁,半年后将他转正。谈到韦纳,霍夫曼说:“他高度重视领导力文化,尤其是在如何邀请别人出面担任领导职务方面。”

    霍夫曼与韦纳的关系是硅谷中最幸福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之间的关系之一。韦纳在办公室里保存着他本人与老板在一次Allen & Co.公司在爱达荷州太阳谷(Sun Valley)举行的媒体会议上的合影,照片上两人都在开心地微笑。霍夫曼的办公室与他的相邻,不过霍夫曼每周要花一天时间待在Greylock,他碰巧紧随韦纳加入了这家风投机构。他说韦纳是一位“担任着使命”的“后期创始人”。

    早在韦纳到来之前,领英就有了服务于招聘经理、营销人员和职场普通人士的产品,但是公司的出版平台却来自于他的一个重大提议。(领英的三大收入来源是供招聘经理使用的软件、主要面向企业的广告和营销收入、面向用户的收费订阅服务。)比如,领英在2012年开办了影响者(Influencer)栏目,选定100位左右的行业重要人物(本文作者忝列其中)并授权他们在领英上发表职业建议。一位重要的影响者是韦纳本人,他写过28篇帖子,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管理话题的,已经拥有了140万名“粉丝”。他发表了一些想法,比如,领导人提供反馈意见的正确方式(显然有别于建议和命令,居于二者之间),如何留住人才(提供辅导,指点职业方向或者加以赞赏)和罢免不胜任的员工的重要性(比如那些业绩不合格却受到爱戴的老员工)。

    韦纳善于表达同情,似乎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发挥表达同情的重要性。他也承认,同情并非一直是他的强项,尤其是在雅虎的时候。他说:“我犯过很多次经验不足、资历不深的高管所犯的错误,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把自己的做事方式强加给别人。”他又说,同感,即感受别人的痛苦,可能妨碍领导人帮助别人。但是同情—理解他人的痛苦的能力—能让你“为别人的感受做点什么。同情本质上是我的首要管理原则”。

    当然,只要能起作用,同情、领导力、价值观和愿景都是好东西。韦纳已经当了4年多的首席执行官,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一名分析师希思·特里(Heath Terry)预计,领英2014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22亿美元,年比增长41%。此外,公司的收入来源已经相当多元化。招聘经理软件仍然是最大的一块业务—占到总销售额的58%—但是广告和付费订阅的营业收入也同样重要。特里说:“领英最重要的,就是这些不可思议的白领职员的数据。”不久前,领英的股价较去年9月大幅下降了100美元。高盛的分析师将下跌主要归因于市场对很多高增长的互联网股票的估值缩水。他还说,一些投资者对公司在新业务上的高额投入感到失望。此外,领英公司在首次公募后已经形成了大泡沫,一些投资者可能想获利回吐。

    为了保持公司增长,韦纳把眼光瞄向了相对未开发的员工领域:销售人员。它的新产品“销售导航”让用户进入领英的数据库,利用各种工具来增强它们的推销能力。非美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领英超过70%的流量来自于美国之外,海外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0%。今年2月,领英的中国业务开通,中国市场对公司来说极为重要,霍夫曼曾经前往中国,与地区总裁共事。同时,领英还不断将它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其新兴的在线出版业务相结合。除了知名作者,公司不久前还允许所有用户在他们的档案页上发布长格式论文。通过收购Pulse等公司(还有不久前的Newsle),领英可以通过邮件向用户发送相关信息—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用户使用领英的时间。

    首席执行官韦纳是领英的出版平台的天然宣传者。他说,他将定期和客户会面,分享招聘的成功故事。他还敦促他们在领英上发布自己的经历。“我会说:‘那是一篇帖子!你要写出来。那是你打造公司的人才品牌的方法。’”

    如今,身为首席执行官,韦纳自身的品牌极具价值,他的财富净值也是如此。他也许算不上是创始人,但是领英给他的奖赏很多。以当前价格计算,他的股票奖励总共超过2.5亿美元。尽管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是他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至少没有经历过重创高增长科技公司的各种灾难—错失产品周期、衰退、猝不及防的竞争对手、增长率放缓,等等。(投资者不断抛售领英的股票肯定是其中的一个考验。)

    霍夫曼预计,韦纳在今后5年仍然将担任领英的首席执行官。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韦纳的上一任在霍夫曼认定他的技能不符合公司的需求后马上就辞职了。对于韦纳来说,他除了领英之外还有多种兴趣,他的亲人年纪都很小,这些能让他保持活跃。比如,他是财务软件制作商Intuit的董事会成员,还积极参加慈善活动,涉及以教育为主的DonorsChoose和Malaria No More等慈善组织。他还坚决反对加工糖,不久前还给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名叫“Frontier Bites”无糖能量棒生产商提供了投资。

    韦纳说,要是不进入媒体行业,他或许会在教育界谋职。他完全不喜欢死记硬背,一直对教育改革有兴趣。但是,由于选择了进公司而不是搞教育,他开始把领英看成是工作培训难题的部分解决方案。他说:“直到进入领英我才认识到,如果没有接触经济机遇的渠道,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在韦纳看来,领英提供了这种渠道。这足可以让一个人再写一篇备忘录了。(财富中文网)

    译者:天逸

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1. 靠人脉找工作的六大误区
  2. 怎样拓展人脉
  3. 公司最容易忽视的人脉富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