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少印钱只是问题的一面

周展宏2011-01-13

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发行和反假货币工作方面的成就》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马副行长在文章中说:“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现金需求的增长不能同步……我国拥有印制行业工人3万多人,印钞企业6家,造币企业3 家,钞票纸生产企业2家,油墨、制版、特种防伪安全线企业各1家,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但是……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最近几年,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成为世界第一,而对于许多“世界第一”的荣耀也坦然接受,且时常伴随着一点骄傲的情怀。比如,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然而,对于中国“印钱”能力世界第一且还供不应求的现实,中国人接受起来却有点心酸:201011月份,反映通货膨胀指标的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突破5%,而当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5%,这是负利率的时代,普通老百姓已经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通货膨胀之苦。在马副行长发表文章之前,许多经济学家直指中国的通货膨胀根源是因为货币超发,因此,他在文章中公布的数据不引起广泛关注,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国的货币发行量应当与社会商品、服务的总价格大致相当。衡量是否相当的标准,一般采用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1是比较合适的值。而目前中国的M2GDP的比值约为2,因此货币总量大大超出了经济的实际需要,这便是“中国货币超发说”的由来。

 

就在马副行长发表上述文章的同一天,人民银行还在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0年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73.58万亿;流通中货币(M0)为4.46万亿。相比之下,美国的情况是,截止20101227日,M09,148亿美元,M28.85万亿美元。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6.6计,中国在M0仍然低于美国的情况下,M2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虽然中美M2定义稍有差异,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货币乘数有较大的差异,中国的M2M016.5倍,而美国是9.7倍。这体现了中国企业和银行对经济的信心比美国同行要高,说白了就是中国的银行比美国的银行更敢放贷,而中国企业也比美国的企业更敢借钱。由此看来,降低马副行长负责的“印钱”业务负荷,只是问题的一面。我们甚至有可能冤枉了马行长们,因为中国人确实比美国人更偏好使用现金的习惯。问题的另一面是,我们或许应当适当抑制企业和银行借贷的信心,这样才会达到使M2收敛至合适的水平。事实上,中国决策者在2010年底已经采取了抑制可能过度信贷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连续两次加息。

 

2月刊的封面故事,是我们已经组织了7次的“中国经理人压力调查”。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经理人压力调查。尤其难得的是,我们拥有7年可比的数据。我们希望这个调查对经理人了解自身有所帮助。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