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创新从未像今天那么重要

周展宏2010-07-16
西方需求下降,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人民持续升值,对中国企业而言,创新从未显得像今天那么重要。直到今天,有人还为南非世界杯上的“嗡嗡祖拉”绝大部分由中国制造而沾沾自喜,谁都知道目前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制造在价值链上分到的那点可怜利润也是公开的秘密。
  苹果公司是《财富》杂志长期跟踪报道的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界非常熟悉的一家公司。最近,它推出了iPhone4。毫不意外,这个新型智能手机仍然是在中国的工厂组装完成。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总成本仅为187.51美元,其中的2/3都被超过12家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如三星、东芝和Broadcom等)瓜分了,付给最终装配所需人力成本只占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大概7%左右。也就是说,在600美元一个的iPhone4的价值链上,只有2.2%的价值分配给了中国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要负责最后的焊接、组装和包装等工作。这大概就是创新与否的区别。
  那么,究竟是谁在赚iPhone4价值链上那可怜的2.2%的钱呢?没错,大名鼎鼎的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据报道,因为人力成本的上升,富士康已经准备将位于深圳的工厂迁往内地。然而,从iPhone4的整个价值链来看,消化中国这点人力成本上升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只是富士康自己的,说到底就是富士康凭什么把上升的人力成本向价值链下游转移,而这似乎比把工厂迁往成本更低的地区还要艰难。
  几个月前,环球市场集团[一家B2B公司,《财富》(中文版)2009年卓越雇主之一]的执行董事兼运营总经理潘建岳先生来拜访。他告诉我们,环球市场集团今年准备帮助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商在美国直接销售产品。该计划受到了中国制造商的热烈欢迎,因为这些制造商为海外的买家供货时只能获得不到4%的毛利,只要原材料、汇率或者人力成本稍有波动,则可能亏损。但是,环球市场的计划可以帮助这些制造商将毛利率提高到25%,虽然要给环球市场5个百分点左右的费用,但最终制造商获得的利润仍然相当可观。如果该计划最终能够成功,对于“中国制造”将意义非凡。
  说到创新,本刊8月封面报道中的李宁公司是值得持续观察的案例。2009年,李宁在中国成功地超越了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体育用品牌。公司未来的目标仍然雄心勃勃,不仅要在中国成为第一品牌,而且还准备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全球。最近,李宁公司主动求变,开始了品牌重塑计划,并宣称这次品牌重塑是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我们认为,此次品牌重塑或许会成为李宁的重大创新之举。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