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社会语境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有时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如,70年代的人们是怎么理解领导力的?有一位当时接受《财富》杂志采访的人说:“当你有能力对他人施以痛苦之时,领导力就得以施展。”如果问这句引语的出处,大家会有各种猜测,回忆起各个独裁者的名字。但是,不会有人想到它来自于一位受人尊敬的公司领导者:跨国化学品公司FMC的前CEO罗伯特·马洛特。
最近《财富》杂志的封面报道中提到了这段历史,而且指出这句今天听起来怪怪的话在当时获得了很多其他CEO的认同。从个人历史来看,马洛特是一位正直的CEO。但是这位出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两极化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经营着一家大型化学品公司的领导者显然受到了当时外部语境的影响,反过来他的观点也影响了一代人对于领导力的理解。
马洛特在冷战结束的那一年就退休了。那么,今天的领导力意味着什么?在同一篇报道中,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今天的领导者必须面对机构外部各种混乱的、复杂的问题;而且必须应对很多完全不可控的要素。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无国界医生国际组织的主席——Joanne Liu(廖满嫦),她在加拿大出生,父母早年从广东移民,是加拿大籍华人。
她管理下的这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机构员工收入微薄,加入组织的成千上万名医生和护士都是志愿者。收入不高的他们却要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包括危险的行医环境、不友好的当地政府、各种人身威胁等等。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组织机构展现出了超凡的凝聚力,而廖满嫦作为领导者却不仰仗对任何一名成员的控制,而是基于所有人的共同志愿——为世界各地急需医疗救助的人提供帮助。
这个案例的启示:今天的领导力也许不再基于一种威慑力,而是一种让周围的人都相信,并且愿意付出智力、体力和时间的共同目标。而员工不再是“属于”你的一个群体,最好从现在开始就把他们看成是与你一同打拼的志愿者。这让我想起最近见到的一家由“88后”为主的创业公司。在一位不到30岁的博导的领导下,他们开发的大数据工具为金融业提供被复杂信息遮蔽的“公司画像”,还原真实的公司股权结构。因为对这个目标、对技术力量有共同的理解和信心,这个年轻的团队有着大公司般的沉着和心无旁骛。问他们怎么理解领导力已经显得毫无必要,因为作为“千禧一代”,正是他们在重新定义这个问题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