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人民币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跻身世界十大外汇交易货币,从2010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9位,超越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随后就成为了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份额已达到8.66%,超越欧元的6.64%,位列第二。而且,有专家继续指出SWIFT只覆盖了全球贸易融资的很小一部分,而人民币在SWIFT之外还有大量结算,比如与俄国合作,试图更多取代美元成为结算货币。
这些变化伴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公布的和未公布的战略,正在影响我们未来的商业和生活。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中国的货币影响力能否快速匹配我们的经济体量?这后面有三大挑战:人民币的国际化——即主导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行使国际交换媒介的功能;资本项下可兑换——如何减少金融资本的流入和流出的限制;成为储备货币——国外银行持有人民币以应对国际支付危机。
而这其中被低估的一个挑战,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首先看其余两项挑战: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存在陷阱和引发危机的风险,它是媒体和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国家的债务汇率危机等前车之鉴给我们的监管机构提供了各个方面的教训;而土耳其央行的独特货币政策组合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正面案例。这方面,一些经济学者曾指出金融监管甚至可以晚于资本项目开放,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过程中依靠现有知识和一手信息来不断提高的领域,只有先上路了才能调整方向。由此看来,我们监管机构态度审慎,丝毫没有低估和怠慢。
在储备货币方面的挑战,我们甚至有一定的高估:由于不可自由兑换,国外央行的人民币无法被严格地算作储备货币,但是我们看到智利、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央行都报告了持有人民币。尽管储备量很小,但这与我们经济体量正向相关。而且这种央行层面上的货币地位变化,我们个人层面不一定有感知。用世界黄金协会最近的话来总结:“尽管人民币在供应量和兑换上有限制,中国日益提高的经济地位迫使其他央行开始认真地考虑人民币计价的资产。”
最后,反观人民币的国际化。这表面上是一个在正确时间点,由内外因共同推动的趋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势而为”,事实上难度却超出我们的想象。
在内因上,我们之前储备的大量外汇逐渐成为了一种金融负赘:除了购买美国国债之外中国政府没有太多选择。因为美国政府债券市场是一个深化、流动和可靠的市场,是存放所有这些美元的最佳选择;如为持有其他货币而大量抛售美元,则有可能因美元贬值而侵蚀中国自己的外储价值。要打破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长期只有依赖整体经济转型升级,但是这又不够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了另外一个视角的可选战略,目标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外因上,从全球的角度看:美欧的债务危机、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传统国际货币贬值、黄金和贵金属的供应不足,都要求出现一种新的货币选择。
但从媒体的视角看,我们并没有看到这大势背后的难度。让我们来看一则没有被广泛报道的案例。以下这篇文章出现在了诸多国家媒体的英文网站上,但是笔者却没有找到太多的中文翻译报道:马来西亚自2012年中期启动了在岸人民币结算服务。但是一年半下来,马来西亚公司用人民币作为结算的比例只占所有双边贸易的1%。马来西亚和中国双边贸易达到了948亿美元,但是其中只有10亿用人民币结算。这还是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续签了1,800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
这位马来西亚分析师的文章指出,问题在于公众和市场缺乏对人民币的认识,当地媒体也没有对人民币的结算服务做出大量报道;此外,美元的使用在马来西亚的国际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商家认为美元计价的贸易途径便捷和低成本。同时,贸易中采用单一货币可以减少会计复杂度。这些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跨越的沟渠,而这还是一个和我们贸易往来甚密,华人主导经济的国家,更远处的困难可想而知。
这让我们想起胡永泰教授的文章曾经指出一个国家货币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IVC)的难度:1914年,美国/英国GDP之比为2.1,但美元仍不是IVC。十年后的1924年,美国/英国GDP之比变为3.2,并呈现继续上升之势,美元才超过英镑成为最重要的IVC。想想我们当下,乐观估计都需要一、二十年才能在GDP上超越美国,同时还在担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把美元当成当年的英镑,这个门槛远高过我们头顶。
再深入思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篇文章指出了更本质的问题:对于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而言,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这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
文章指出:没有足够庞大的债务市场和流动性,人民币很难说服他国政府和企业用于国际结算;未来一旦资本项目开放,如果无法进入衍生品市场来对冲汇率风险,进口商和出口商都会因汇率波动性增大而感到担忧。而这些问题的症结是中国的金融系统依然由国有银行主导。银行对自有利益的保护抑制了金融市场向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
换言之,我们自己还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还在学习使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推出更多的具体市场的深度工具、提高更高水平成交量;不可能一夜之间在更成熟和有经验的市场中获得声望。这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后者要想超过前人,必须经过刻苦和长期的学习过程。如Forex.com驻伦敦的研究主管凯思林•布鲁克斯提到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份额增长时所说:“这只是通向未来漫长道路的一小步。”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更多关注类似马来西亚的案例,知道与目标的距离才能克服路途中的各种未知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