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逼上梁山的真相(七)

东山豹蔚2013-02-08

对于林冲,最普遍的一个评价是“窝囊”,老婆被人欺负却不敢反抗,直到被逼入绝境,才开始杀人、造反。这其实是对林冲最大的一个误解。林冲并不窝囊,是很讲策略,而且他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第一个最常被说及的证明林冲窝囊的证据,是他的老婆在岳庙被调戏,林冲赶到后,将调戏人“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林冲武功盖世,却拿一个纨袴子弟无可奈何,岂不很窝囊?

可林冲并非一介莽夫,在赶到岳庙之时,他先评估了一下形势: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可见,这位调戏者不是单独来到岳庙的,有同伙,而且同伙手中还持有远程的攻击武器。林冲不能不有所顾忌。

肯定会有人反驳,林冲不是武功高手吗?还怕高衙内手下那几个马仔?这是偏见。谁说高衙内手底下的人一定是菜鸟?连林冲自己都感慨“屈沉在小人之人”,衙内这么大势力,他的马仔里就不可以有怀才不遇的寂寞高手吗?

这些人的存在让林冲感到了形势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调戏者是顶头上司高俅的养子,他一下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自己原来处于弱势地位,对方才是强势一方。在外交上,弱国很难与强国进行针锋相对的对抗,只能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与强国周旋,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林冲就是这么做的,他的底线是不能让高衙内占到自己老婆的任何便宜。如果高衙内还没越过这个底线,就没必要摊牌。一个不能忽略的细节是,在林冲抓住高衙内之前,他先听到了一段对话:

(高衙内)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这段对话表明,至少在林冲赶到时,调戏者还没有太出格的言论和动作。这也决定了林冲后面的对策。在认出高衙内后,林冲的拳头软了下来。可是,拳头软了,不代表气势也下去了。“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林冲是在愤怒的目光来威慑高衙内。

这种威慑没有收到效果。倒不是因为高衙内倚仗权势,肆无忌惮。小说特别强调: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可见他对林冲还是有顾忌的。只是高衙内年少,尚处于青春冲动期,有时思考问题不用大脑。在岳庙没有到占林冲老婆的便宜,他就让陆谦又想了一个办法,把林娘子骗到了陆谦的家里。

接下来,又出现了被用来证明林冲“窝囊”的第二个证据:林冲在得到锦儿报信后,急忙来到陆谦家里,却没有破门而入,而是立在胡梯上大叫“娘子开门”。认为林冲窝囊的人说了,林冲喊这一嗓子,实际上是给高衙内通风报信,表明他根本不敢正面反抗高衙内。

拿这个情节为论据的人,又忽略了林冲听到的另一段对话:

只听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又听得高衙内道: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的回转。

林冲每次去救老婆,都会听到一段对话。这是《水浒传》作者刻意安排的,也是他的一贯手法。他先是构建了林冲“窝囊”的表象,然后又通过一些细节点出表象之下的真实。假如林冲听到的只是衙内喘息,娘子呻吟,那自然什么也不用说,赶紧动手就是。但有了这段对话,林冲就知道,此时高衙内正在求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林冲在楼梯上在喊叫,确实是在提醒衙内快走,但并非出于窝囊。

高衙内走后,林冲当着娘子的面,“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他在此宣泄了三种情绪:第一是对陆谦欺骗自己的愤怒;第二是给高衙内的强烈警告;第三种可能谁也想不到:对老婆的厌恶。林冲不爱自己的老婆,嫌她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篇讨论。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林冲带着尖刀到处找陆谦算账。如此气势汹汹的高调约架,肯定是找不到对方的。这说明林冲并不真的想杀死陆谦。杀人是犯法的。林冲此时还没有杀人的习惯,他只不过摆出一种姿态,警告陆谦别再给高衙内出馊主意。

这一次,林冲的策略奏效了。高衙内狼狈逃跑后,再也无计可施,难受了二十多天都没有缓过劲来。而林冲在此期间天天和鲁智深寻欢作乐,渐渐“把这事不记心了”。可以说,在与高衙内的较量中,林冲取得了完胜。

陆谦、富安也没办法,只能托老都管求助于高俅。高俅根本不支持养子的胡作非为。老都管之所以去找高俅,只能是因为他看出高俅早有杀林冲的心思。(详见第一篇和第三篇)

林冲的遭遇似乎比墨菲定律所说的还要惨,事情在朝着比他的预想还差的方向发展。原先他只担心老婆受辱,结果却是他本人先于老婆受辱,人生彻底改变。墨菲定律有时屡屡应验,主要是因为当事人处在一个失败的大系统里。在这个系统中,对当事人不利的变量太多,超出了他们的应对能力。

林冲正处于此种大系统中。高俅的崛起打破了开封地方的势力平衡,林冲属于失势的一方。他既然不愿接受高俅的拉拢,就必然被为高俅当成敌人来打击。林冲的悲剧迟早要发生,与高衙内看上林娘子没有关系。

在下一篇,我们将讨论逼上梁山故事里一个重要情节:林冲休妻。

 

 

 

 

附:

要过节啦,发点福利。先从林冲的武功谈起。

林冲是《水浒传》里真正的武术高手,从他棒打洪教头的过程可知,他的招数非常实用。小说作者对林冲的武功是非常写实的,没有倒拔垂扬柳、景阳冈打虎这些噱头,更没有金庸小说的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这类侮辱中国人智商的垃圾玩意儿。

古人的武艺究竟什么样,可以参考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面记载了刀法、枪法不少招数。这些招数都是根据实战总结来的很简单的动作。做好这些动作,士兵需要具备力量和灵活性。所以,戚继光征兵的一大标准是“有力而伶俐者”。林冲是身长八尺的大汉,完全具备一名优秀战士的潜质,再加上出身于军官世家,自然也就拥有了超群的武艺。

对于其他梁山好汉武功的描写,作者就不一定在写实了。第十八回宋江出场时,作者对他有一大段描写,其中说他“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然而后面的情节表明,宋江武功很低甚至根本不会武功。在这里,作者写的不是真实的宋江,而且江湖传说中的宋江。他有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名望,在很多好汉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他们愿意相信好人宋江同时也是武功高手。

所以,《水浒传》的正文也不全是写实的,小说里有很多超自然情节,你可以把它们当成传说或神话,省得费心解读。但在有些荒诞神话中隐藏了惊人的真相。

第四十二回,宋江梦九天玄女授天书三卷,玄女向宋江交代,此书“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在下一回提到(宋江)“与吴学究看习天书”。也就是说,宋江此时已经知道,天机星就是吴用。梁山好汉的天罡地煞名称是在第七十一回才出现的,全部刻在一块神秘石碣上。宋江怎么会提前知道呢?我们可以推断,所谓玄女授书、石碣铭文,全部是宋江伙同吴用伪造的。他们这么做,一为巩固宋江地位,二为安抚人心。宋江在看过石碣上的文字后,还做出惊讶状,说:

“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兄弟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此时,一百单八将已经齐聚梁山,这么多人不可避免会闹矛盾。宋江利用伪造的天罡地煞,要大家各安天命,共同为他效忠。

其他好汉的神迹,也是有真有假,假多真少。这里单说景阳冈打虎。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武松打虎是假的,根本没有发生过。

小说里对武松打虎有非常详尽、貌似很生动的描写,还配了一首古诗助兴。但打虎的过程一看就是瞎编乱造。老虎尾巴是用来保持平衡的,拿尾巴抽人的是鳄鱼。武松就是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通过按住虎脑袋让老虎全身动弹不得,他连只猫都按不住。猫科动物柔韧性极好,就算脑袋动不了,仍然能用爪子攻击。

后人早就指出武松打虎中的常识性错误,但将之归于作者知识欠缺。其实,作者是故意这样写的,为的是告诉读者,武松打虎本来就是人为编造的。这个编造者不是别人,正是武松自己。

线索在武松下冈后与猎户的对话中。猎户对武松说:“那业畜势大,难近得他,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显然,猎户看见过老虎,只是不敢靠近,但他们至少了解了老虎行踪。抓不到老虎,逾期就是挨官府的打,所以他们必定有所行动。

猎户又说:“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窝弓,就是伏弩。伏弩多设在草从中,带有机关,若有动物触发了机关,箭会自动射出。注意猎户说的“上上下下”,这表明,他们在老虎可能出没的地方都安置了带有毒箭的窝弓。

由此可大概推断出真相:在武松上景阳冈的当晚,老虎在山上触发窝弓,被毒箭射中。武松过冈遇到老虎时,毒性刚好发作,结果成全了武松“打虎英雄”的美名。武松下山后,对猎户编造了自己打虎的经过。老虎中毒后浑身抽搐,被武松想象成了“一扑、一掀、一剪”,因中毒而七窍流血,被武松说成是自己打的。武松拿哨棒猛击垂死老虎的脑袋,把棒子都打断了,他也将之编进成了其他情节。

不久前,美国冒出个叫傅苹的女骗子,出了一本书畅销书,讲述自己在文革期间骇人听闻的遭遇,比如10岁时被轮奸,老师被红卫兵四马分尸,等等。武松和傅苹有点相像,两人共同之处是脸皮厚和没常识。但傅苹很快就遭到方舟子等人打假,武松却成功地欺骗世人将近一千年,他成功的原因是:一、当时方舟子还没出生;二、武松有死老虎实物,比傅苹空口无凭的捏造可信度高;三;古人比较迷信。猎户花了很大力气,被捉不到老虎,还为此挨官府的打,有人突然一下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由此产生感激和崇拜的心理,比较容易轻信武松的谎言。

打虎让武松成为英雄。他生怕别人不信,到处宣扬这个英雄事迹。他对施恩说,对蒋门神说,在血溅鸳鸯楼后,他还要题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虎代表的恶势力,打虎者象征除恶的英雄。武松写上“打虎”二字,是为了掩盖他在督监府里滥杀妇孺的恶行。

武松的谎言最终被东山豹蔚揭穿。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