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赶超美国?
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需要慎重的讨论,也许能写出一书柜的文章来。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极其武断、不负责任的言论。
2012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说,对于中国什么时候就可以取代美国变成了第一大国之类的,“我认为都是很荒唐的一种幻想,我觉得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可能。”
资老太的这番话被财经网发布在微博上,引来《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的评论。胡大主编怪她多事,谁也不否认美国比中国强很多,没必要气急败坏。可他同时也塞了点私货。他说:“我觉得中国主流社会里没人有这种幻想,我个人认为中国全面超美国至少还要100年。”
立论太猛、不负责任,是我国一大传统陋习。如果你看到,古书上指责某人有“膏腴万顷,田连郡县”,你可千万不能相信,此人真有一百万亩良田,横跨好几个行政区,那是夸张的渲染。资女士和胡主编看到美国如此发达,就判断这辈子赶不上,或是差了100年,都不是舆论领袖应有的严谨态度。尤其是胡主编,把不同意他的观点的人都列为非主流,是不是也太霸道一些了?
中国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可见的未来赶上美国呢?其实,中国已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超英赶美”的目标。从前一提起“超英赶美”,人们总是带着嘲笑的口气说,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吹牛皮。但查过资料,才知道最早所谓“超英赶美”,是指分别用15年和50年的时间在钢和主要工业品产量上超过英国和美国(三年超英、五年赶美是讹传)。实际情况是中国的钢产量超英用了16年,超美用了43年。目前,中国钢产量在7亿吨以上,是美国的8倍(1958年时只有美国的1/13),与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相当。2009年,中国的工业产值也超过了美国,用时51年。另外,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超过美国,也是很多人预见中的事情。
当然,资女士说的是“中国绝不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国”。这里的第一大国指的是什么标准?很多人可能认为,只有生活水平超过美国才算第一大国,但中美存在国情差异,生活方式不可能相同。美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无论今后对世界的影响力怎么改变,美国仍然会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中国有大片土地不宜居住,大部分人口只能集中于东北三省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本部地区。未来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肯定将不断提高,但不可能变得比美国还美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两国的生活水平可比性不高。
也许有文人认为,只有在思想、文化上超过美国,才能算第一大国。中国文化号称博大精深,但在眼下没什么大用,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没有帮助。鲁迅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他说过:“我们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可笑的是到了今天,有人连古文都看不懂,却在鹦鹉学舌般宣扬什么“阴阳学”,直可谓至愚极陋。京剧被称为国粹,但拿到世界上没有人认,产生不了类似于美国大片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看来,京剧的表演形式简陋,内容陈旧老套,唱腔阴阳怪气,和这个时代严重脱节。这么说政治上不正确,但肯定有很多人认同。
思想、文化属于软实力,想让它走向世界,必须要有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支撑。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时,就有不少美国经理人到日本打坐参禅,试图汲取日本文化里的神秘力量。如果中国在得克萨斯州驻有解放军,肯定也会有不少美国人喜爱上京剧。美国的学者还会认真地论证,京剧里有哪些导致中国强大的因素。
所以,中国只有在军事和科技上压倒美国,才能算得上世界第一大国,成为全球事务和人类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又需要多长的时间?
冒着成为非主流的危险,笔者将在以后的相关文章中讨论这个观点。根据公开的资料和从航空、船舶系统的人那里听到的一些消息,笔者猜测,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笔者将首先从今年以来一直热炒的“3D打印”说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