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难过世界杯

东山豹蔚2010-06-13

(对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了,足球才能发展)

我似乎是第一次为世界杯没有中国队而感到失落,尤其是在看到朝鲜队时,更觉愤愤不平。 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老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居然也打进了世界杯。中国搞了十几年职业联赛,为什么水平不进反退?

 

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球员在球场上的发挥?普遍的看法是管理体制问题,足协不改革,足球没希望。前大连队老板王健林就说,中国足球搞不好是因为制度设计有问题。足协是一个官办的机构,而管理足球需要按市场化原则来进行,两者存在矛盾。

 

王老板的话值得深思。为什么在一个努力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却搞不成市场化的足球?理论上讲,职业化球员会把自己看成可以升值的商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提高自身价值,同时推动中国足球发展。职业联赛似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球队主力的工资和奖金远远高于非主力。球员成名后,会有可观的广告和社会活动收入。按理说,球员应该玩命踢了,可为什么成绩还上不去?

 

人们大多只关注顶尖的球队或球员,其实真正对足球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广大普通球员。能踢出名堂的是少数,大部分人等不到退役,就得考虑今后的出路。年轻时光都奉献给足球了,别无他技,将来踢不动了到社会上怎么混?国外球员在退役后,可能去做送货员或出租车司机(原先在北京国安踢球的西班牙人安德雷斯现在就是货车司机),稳定的工作、完善的社会福利再加上当球员时的积蓄,可以确保他退役后衣食无虞。但中国球员恐怕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严重不足。职业化开始的时候,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国企职工大批下岗,农民来城市打工,少数人通常各种关系和渠道发了财,相当一部人在挣扎求生,但几乎所有人充满了不安全感,职业球员也不例外,他们担心自己退役后的生活。我记得李玮峰在一次采访中曾感叹:“球员都是吃青春饭的,能吃几年呢?”他的想法具有普遍性。

 

在这种不安全感的驱使下,球员想方设法多挣钱,挣快钱。出类拔萃者终归是少数,其他人要赚外快就得走捷径了。毫不奇怪,赌球、假球在中国的联赛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一源于群众的推动力自下而上,由球员、教练、裁判再传导至足协高官,逐级放大,位置越高的人,获得的利益越多,最终谁也无力拒绝利益的诱惑以及来自下层的压力。赌博和操纵愈演愈烈,整个联赛黑幕重重。

 

这样一种足球环境经常创造“奇迹”,比如超大比分和不可思议的逆转。2004年,已经发不出工资的深圳健力宝队竟然夺得首个中超冠军,夺冠过程极为可疑。第二年,接替朱广沪当教练的迟尚斌短期内迅速下课,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最可能的原因是迟所谓的加强“管理”触犯了球员的实际利益。当球员开始靠信息而不是球技来获利,他们的职业精神也就消失了。这些年来,总能听到一种奇怪的说法,中国球员因为在场上因为“精力不集中”而失球,这在国外前所未闻。一个职业球员竟然不能全神贯注地完成比赛,只能说他们的心事很重,比赛成绩已经无关乎他们的最大利益了。

 

职业化要求球员全身心投入比赛,而现实生活又令大多数球员为寻找其他的出路而分心。归根到底,是职业化理想与社会实际脱节,才造成中国足球发展环境的恶化。只有中国经济继续转型,城市化程度提高,就业机会大量增加,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球员们才能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把球踢好。

 

既然中国经济确实在朝上述的方向发展,那么我对这个远景有信心!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