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谷歌退出:亮剑还是犯贱?

东山豹蔚2010-03-18
 

关于谷歌为何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坊间有好几种猜测,但仅仅是猜测而已,很多人甚至没看过谷歌声明的原文。那篇声明主要提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Gmail邮箱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攻击,攻击者的目标是侵入中国人权活动家的账户,但并未达到目的。谷调拿这个说事儿让人不解,仅仅因为来自中国的不成功的攻击,就要退出整个中国市场?这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对股东负责的作法。更何况,谷歌又称,安全问题已经解决。声明列举的第三条更让人奇怪:一些人权卫士的邮箱极可能因为他们的电脑被植入了恶意软件而导致第三方入侵。这与谷歌又有何关系?如果用户电脑被侵入也要谷歌来负责,那它光退出中国市场还不够,必须关闭Gmail才算安全。谷歌强调这个到底有什么用意?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政府限制网上言论自由,要求谷歌审查搜索内容。搜索限制不只针对谷歌,对中国本土的其他竞争对手一样有效。实际上,限制可能对谷歌有利。如果在中国直接上网搜索敏感词汇,无论是在谷歌还是百度,结果都差不多。但如果通过代理服务或翻墙软件再搜一下,百度结果没变,谷歌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内容。谷歌在声明中似乎更看重搜索审查,宣称如果在过滤结果的问题上和政府谈不拢,将考虑关闭在中国的办公室。

 

谷歌是否遭遇到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限制,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网上的传闻无从证实。有人喜欢编造煽情的故事,把某个孤立事件说成有系统的阴谋。分析其中的细节,往往漏洞百出,不足为凭。谷歌在声明中完全没有提及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对遇,甚至一点暗示也没有。这似乎可以说明,谷歌认为竞争环境是公平的。

 

我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只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认为,原本领先的谷歌被百度反超,差距越拉越大,渐渐到了无法追赶、看不到希望的地步,这是谷歌萌生退意的根本原因。

 

我的工作离不开搜索引擎。至多在3年前,我还是只用谷歌,根本不考虑百度。因为用谷歌查找专业词汇的译法比较有效。但是现在,我在搜索时以百度为主,谷歌为辅。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转投百度的。只能说,百度变得越来越好用,使我不知不觉地远离了谷歌。技术上的东西我不懂,但我听说谷歌与百度在算法上各有千秋,也可能谷歌更好。可是,百度利用网络2.0时代,极大丰富了搜索的内容。从最早的贴吧,到后来的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尽管部分内容不够严谨,甚至出错,但非常有帮助,也很有效率。通常,只要在搜索框里输入问题,比如“什么是信贷违约掉期”、“pay-as-you-go是什么意思”,就可以直接得到想要的答案。

 

讽刺的是,在谷歌上输入这类问题,得到的最佳搜索结果往往是百度的知道或百科。看来,谷歌不仅从审查政策中获益,也从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那里获益!

 

但这不能让它免于落后。谷歌也有类似的功能,它和天涯网合作推出问答和来吧,但起步晚了,人气远不及百度的知道和贴吧。谷歌在这上面没能先行一步,大概是因为它脑子里没有这根筋,过于倚重技术,没有重视内容建设。

 

谷歌仍是搜索领域的老大,网站上的一些功能也挺有意思,但是在中文领域,谷歌已经算不上是百度的对手了。众所周知,谷歌的运营成本极高。它在中国招募了一批有个性的工程师,提供了优厚的办公条件,得到的结果只是在离百度很远的地方排在第二位,而且它眼下又找不到其他的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退出也是正常的。

 

但它不甘心黯然退出,而是选择做最后一次博弈。不难看出,谷歌在这份声明里摆出了一副关爱人权卫士、捍卫网络言论自由的面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制造舆论,甚至借助政治势力,向中国政府施压,以期在最后的谈判中出现奇迹。谷歌真的渴望取消审查吗?这其实没那么重要;它真的在乎人权卫士的死活吗?他们就是个屁!估计谷歌想要的,是让中国政府在某个领域放行,给它一片没有百度的蓝海。维持现状对谷歌来说毫无意义。

 

谷歌的努力挺有效果。一些网民如丧考妣,在网上哀嚎,有人到谷歌中国总部献花,称谷歌是真汉子,敢向中国政府亮剑。我看它是纯属犯贱。求之不得,说退又不退,幻想借助道德绑架,逼中国政府让步,获得新的增长点。我们不禁要问:“不行恶”真是谷歌的宗旨吗?

 

谷歌,要走就走,别再回来!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