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内外有别”论可以休矣
12月23日至25日,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期间,新华社连续三天陆续推出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和张高丽等七位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物特稿,引起中外读者的广泛关注。
这组人物特稿播发即时,信息披露全面,不仅公开了各位领导人的政治生涯轨迹,而且触及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甚至罕见地披露了一些此前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习近平的特稿中说,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习近平每天都要跟妻子彭丽媛至少通一次电话,互致平安后才放心休息,"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可以说,这组特稿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以往类似报道的脸谱化作风,把新一届领导人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还原成了生活在普通人中间的儿子、丈夫、父亲。
十八大给中国政坛带来了一股新气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而这组稿件的刊发再次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刺激。它迅速点燃了舆论的热情,很快成为国内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社交媒体等信息平台上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不同寻常的重大报道活动依然沿袭了以往“出口转内销”的宣传报道思路。新华社率先在网站的英文频道推出了这组稿件,大概在一天之后才推出了中文报道。英文版本不仅在刊发时间上优先于中文版本,而且在披露的尺度上也大于中文版本。英文版本的语言更鲜活,细节更丰富,更符合今天读者的阅读口味,更符合传播的规律。
种种差异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信息披露和宣传报道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内外有别”的传统思路。这种思路不仅体现在领导人的宣传报道活动中,也体现在以往一些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披露中,以致于很多人调侃称:以前学英文是为了了解世界,如今学英文是为了读懂中国。
这种调侃一方面流露了人们的无奈,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现实:尽管存在种种人为设置的障碍,但是得益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围墙内外的人们其实早就已经找到了种种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跨越了这种障碍,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信息获取上的时间差。君不见,就在七大常委英文版人物特写刊发之际,几乎同时,它们已经在国内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成为热点话题。所谓的“内”、“外”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于无形。所谓“内外有别”也渐渐成为一种臆想。
有鉴于此,真正提高执政的透明度还需要抛弃信息披露和宣传报道工作中“内外有别”的固有观念和传统思路,接受信息时代的现实,真正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