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意外凋零的花朵

马达加西亚2012-11-18

周末有两件事情同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巧合的是,两起事件的主角都是“祖国的花朵”。

其一,16日凌晨,贵州毕节5名身份不明的流浪男童疑似因为躲进垃圾箱避寒被“闷死”;其二,同样是在16日,武汉车展现场多名女童身着比基尼充当商业车展的车模。

毕节市委宣传部称,5个死亡的男孩子年龄不等,都在10岁左右。据初步分析,5个孩子可能是因为饥寒难耐,躲进垃圾箱避寒,最终导致窒息身亡。

资料显示,毕节市11月15日最低气温6℃,当天夜里还曾经下过小雨。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经历了什么。他们蜷缩在污秽不堪的垃圾桶里,稚嫩的身体渐渐失去了温度。不知道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是否还有过梦?而在梦里,他们是否还曾体会到一丝丝温暖?

附近的居民告诉媒体,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废弃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了一个小窝,已经在里面住了好几天。

而就在毕节的5个孩子夭折的同一天,几个小时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几个同龄的小女孩穿着三点式比基尼,登上了宝马香车、衣香鬓影的车展展台,充当展会的车模。她们摆出模糊年龄的姿势,在成千上万的成年人面前展示自己稚嫩的身体。

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面对公众的批评连声喊冤,说她曾多次带孩子参加儿童模特比赛。她说,通过走秀,可以让孩子身体更健康,性格更开朗。

一边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在街头,藏身于垃圾桶,却久久得不到救助,最终凋零在初冬的寒风中。

一边是浓妆艳抹、搔首弄姿,穿梭在人群,混迹于名利场,却昏昏然不明所以,或将迷失在世俗的红尘里。

一边是极端的漠视,衣食无着,连温饱等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一边是极端的热切,被过度消费,被成年人的急功近利之心裹挟着提前到名利是非里打滚。两种行为都是戕害,一个摧残身体,一个抹杀童真,本质上都是轻视、侵犯未成年人的权益。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两件事都不是个案。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里,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一直屡禁不止。

单单拿流浪儿童问题来说,胁迫、拐卖流浪儿童乞讨导致未成年人致死、致残的现象经网络媒体放大引发公众的关注之后,部分公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了“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一度引发全民参与,最后甚至迫使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进来,几乎形成了一场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全民战争。然而时过境迁,公众的热情渐渐退潮,解救活动再次退回到少数人和小团体坚持的民间活动。

此外,虐童、童工,乃至针对未成年的性犯罪等形形色色的恶性案件也时见报端,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但它们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无声无息地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直到下一次公众事件再次引爆新一轮的舆论怒潮。

中国早在1992年就开始施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今年正好是这部法律实施的20周年纪念。然而,讽刺的是,这20年里,令人心碎的悲剧却一再上演。除了立法的不完善、执法的漏洞之外,社会文化心理中还存在对未成年人的偏见。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倾向于把未成年人看成家庭和父母的附庸,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导致家庭和社会一系列轻视、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有鉴于此,我们不仅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修补社会救助网络,更需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孩子们看成独立的生命个体,看成社会未来的栋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尊重孩子,才能创造一个安全有益的社会环境,把健康、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们,把世界明天更美好的希望留给我们自己。

善待孩子,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未来。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