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传统节日的民俗内涵

山海看客2015-06-28

在今年刚刚过完的端午节里,有一件事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议论。这件事的起因是网上有一位学者提出,端午节在互相问候时,不适合跟朋友说“端午快乐”,因为端午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不过可以说“端午安康”。这个关于祝语的消息一出,便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网友们的转发,同时也引来了很多争论。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反对,也有一些专家进行了反驳,而且引用了相关古籍中的文字记录。

 

大家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流复杂、内涵丰富,在漫长的传承发展中,不少的节日都融合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端午节。笔者认为,倘若像那位学者那样,把端午节简单标记为“悲壮严肃”或“欢乐喜庆”是不妥当的。因为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千百年来,端午既被赋予了悲情色彩,人们在这天要祭祀先贤;同时也要表达欢乐,比如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在端午节里必不可少的民风民俗。所以,如果只看到文化内涵的沉重一面,而看不到欢快的一面,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解读。

 

对于这场是“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的争论,其实历史和民俗对这个问题早已经有明确的论断了。对于老百姓来说,不会因此而那么纠结,以后的端午节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但是,这场争论中所反映出来的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对传统节日认知模糊,传统文化修养不够等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

 

不管端午节互祝“快乐”也好,还是互祝“安康”也罢,在笔者看来,只能说明整个社会和公众对端午的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当中。当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期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假日和福利的增加,而没有注意到对端午节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领悟,所以才会出现这次的争论。

 

大家可以感觉到,近些年来,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的流失越发严重。之前有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春节已经变味,只有4.6%的人认为春节的内涵未变。再拿端午节来说,端午节是近几年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由于它成为了一个适合于旅游的“小长假”,所以这个节日和许多传统节日一样,其中的很多传统文化内涵都被弱化了,几乎又变成了一个和十一大同小异的“旅游节”。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传承就有可能会出现断裂。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在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被不断物质化、商品化,逐渐沦为经济利益的附庸的今天,对于如何过传统节日,我们普通人依旧需要补课。对于传统文化和习俗,我们不能光靠专家的阐释,还需要自身的努力,走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只有提高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不断加强亲身体验,同时避免传统节日被边缘化,才能更好的让自己的文化修养得以提高,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挥节日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