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的“转学”
最近,新华社报道了一则关于湖南大学滥用转学权、将17名较差高校的研究生转入本校就读的消息,这个新闻一出,引发了网友广泛的关注。
针对17名研究生转学一事,湖南大学起初做出了无辜状,于22日在人民网发布了公开信,公开信称,2014年1月15日,该校研究生院将初审合格的2013级硕士研究生转学转入申请提交校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与会人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研讨,通过投票方式表决,以超过2/3的票数同意来自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17名硕士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随后,该校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后,该17名硕士研究生正式转入湖南大学就读相关专业。言外之意是手续齐全,程序完美。
然而,舆论并不买账,并发出了质疑。就在相关报道进一步深入之际,湖南大学于23日中午突然宣布撤销17名外校硕士研究生转入学校的决定,并解释称,尽管学校遵守了转学程序,但是在审核过程中确实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同时,还决定启动相关责任追究程序。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要问,既然每道程序规范,为什么还会出现“把关不严”?既然承认把关不严,为什么从初审到湖南省教育厅终审,这么多道程序没有一道发现问题?既然一两天就能查出把关不严,为什么直到媒体曝光才去查找问题?面对这些疑问,湖南大学光是匆匆忙忙收回的这道成命是不够的,还应该给社会一个清楚的交待。
就这件事来说,如果是一个转学生的把关不严,或许还有着偶然的因素,但是所有17名转学生的把关都出了问题,则就是从初审到省教育厅批复,围绕整个程序的所有机构集体有意为之地出了问题。因此,这绝不是一个撤销转学决定就能敷衍过去的。
在笔者看来,这还没有触及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整个转学操作,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严谨的程序、明确的标准,完全就是由行政说了算。像新闻里报道的有学生以“油画过敏”为由转学,这也未免太可笑了。如果对油画过敏,当初为什么选油画专业?难道以前学油画时,不过敏? 这件事不禁给百姓留下了只要说服领导,转学就可以成功的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的转学操作完全由行政主导,不公开、不透明,因此为权力寻租、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制造了空间,因而有可能产生招生腐败和潜规则。
从湖南大学这次转学操作看,就完全采取行政操作方式,并没有对转入学生进行考核,就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投票决定接受转学。而这个招生领导小组,并非教育和学术机构,而是由行政领导的、听命于行政部门的机构。所以无怪乎网友质疑这次转学就是“暗箱操作”。
其实要想防止转学中的暗箱操作,就应该对转学进行规范,同时用改革的思路,推进研究生入学和转学制度改革。就当下而言,教育部门应该明确转学必须进行考核,并且要求相关高校公开转学学生不涉及隐私的所有信息,这其中包括当年入学成绩、大学求学期间课程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等,并接受公众监督,而不能光由转出校、转入校进行暗中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像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