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iPhone和iPad能翻译成中文吗?

山海看客2014-04-26

最近,《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目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来语在中国的使用日益广泛,从而造成了外语词汇的过度使用,并且伤害了汉语的纯洁性。同时也提出了像“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要夹杂着大量英文?”等问题。

 

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便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调侃道,按照上述媒体的观点,那iPhone是不是应该汉化翻译为“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并运营,搭载iOS手机操作系统,实现触屏输入的新一代智能上网手机”?不过这里还有个“iOS”没有汉化呢。

 

其实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几年之前就有过“外语词过度使用伤害汉语纯洁性”的说法,那一次是因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收入了“NBA”等239个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而遭到了一些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反对,在当时也引起了争论。

 

不可否认,清一色的汉字表述无疑能够让阅读者感到很舒服。但问题是,真的存在如此绝对的“纯粹语言”吗?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法语,都处在一个与外来语言相互借鉴、吸收的发展过程。那种纯粹而独特的语言,估计早已消亡了;就现实而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员流动的加速、各种语言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往那种保持各自语言相对纯洁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已经不复存在了。要知道,就在前不久,美国知名的在线英语俚语词典——“城市词典”就大方地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直译成“no zuo no die”,并编入其中。

 

另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媒体上的外来语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来语的使用更是屡见不鲜。但是不是外来语出现过度使用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就新闻传媒而言,不存在过度使用外来语的现象,更没有出现伤害到汉语的夸张程度。而文章中列举的所谓“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类似的表述,在新闻报道中不具普遍性,属于个例。

 

在笔者看来,外来语增多的趋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应当予以肯定。它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新词汇的喜爱与取向,对世界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引进与吸纳。例如,“干部”、“拖拉机”、“电脑”、“鼠标”等都是外来语,现在我们不是用的很好吗。外来语的使用,不但不会伤害汉语,而且会丰富中国文字和人们的语言表达。另外,外来语的生命力也会经过时间的检验,有的持续力强一些,有的则昙花一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时间会决定外来语的生命力,因此对外来语或许不必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干涉。

 

其实外来语的使用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后发展国家都比较普遍。对外来语的吸纳、汉化,正是汉语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不少专家认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汉语也需要扩充,其中也包括学习吸收外国的新鲜语句。当然,政府需要加强语言使用政策的导向,媒体、学校、社会必须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大众。不过,现在还没到声讨外来语的时候,更不到捍卫汉语的纯洁性这样危言耸听的地步,一个外来语能不能广泛使用,最终取决于其本身的生命力,强制使用或取消使用都是一种过度反应,是不够明智的做法。与其专家把时间花在讨论汉语的纯洁性上,还不如尽快找出与iPhoneiPad相对应的汉化词。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