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待遇真缩水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媒体接连刊登了关于公务员待遇缩水的报道。在报道中有年轻的公务员吐槽待遇差、福利锐减,并说要考虑辞职。这引起了社会上的热烈讨论,也引发了公众的质疑:这个群体到底是在“诉苦”,还是在向政府“撒娇”?看看每年报考公务员的大军,他们只是为了“稳定”吗?其中难道没有人在想象着,一旦成功,就能得到高福利、高待遇,甚至灰色收入吗?针对这些报道,一些评论担心目前的整顿作风、反腐败的禁令虽多但难保只是“一阵风”,也有学者认为“当官不易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不管是“撒娇”还是实情,如今的情况确实已经出现了变化。自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伴随着从严治吏的推进,政府已经连发禁令整治不正之风。从公款旅游到公务宴请吃喝,从月饼年货等节礼到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各种与公务员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灰色利益,都受到了限制。
众所周知,公务员的“金饭碗”一直为社会所诟病。长期以来,身处行政体制内的一些领域的公务员,能够享受众多的隐形福利与灰色收入,受到了超国民待遇,他们无疑是现行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现在政府的一道道禁令密集地砸在公务员的头上,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待遇和福利,因而,公务员群体中的某些人便不断“叫苦”。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应该出现的好现象。因为,改革意味着打破旧秩序,意味着减少既得利益者的福利和特权。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其他领域的改革,既得利益者往往都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而取消公务员的超国民待遇,是反腐败和保持公务员群体清廉的需要,更是让公务员管理体制活起来的需要。
一般来说,公务员承担着维持国家政府部门运转的重要责任,所以应该是相对优秀的人才。在百姓去政府办事时,谁也不愿意碰到一个能力低下的公务员。同时,公务员必须比一般人受到更严格的纪律约束,接受百姓放大镜般的监督,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除了应得的待遇外,不能多拿一分一毫,否则应该受到严厉的问责。
就公务员管理体制来说,首先一点是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对公务员群体进行“重新整合”。如今的一些改革政令,让不少习惯灰色收入的公务员感到不适,这是一个好现象。只要这些禁令合法合规并且切实有效,就应该以制度化的方式深入推行下去,把那些公务员不该享受的、名目繁多的福利待遇坚决取消。从现实来看,那些叫苦且抵触改革的人,有不少都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不称职的人。这些人如果觉得当公务员不划算、没有“油水”可捞,那他们就应该早些另谋高就,以便将位置让给那些真正愿意为百姓服务的有识之士。
如今的反腐改革给公务员戴上紧箍,剥离依附于公务员身份的超国民待遇,就是要力促公务员回归为一种寻常职业。而最近公务员、媒体、公众密集讨论公务员改革的议题,恰恰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如果通过坚定不移的改革,能够让公务员回归公仆的本义,回归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寻常职业,对年轻人的成才创业,对重建社会公平与活力,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