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84%与人尽其才

山海看客2012-12-22

最近加拿大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以及希腊,分别有78%69%;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的比例比较小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23%、丹麦25%和比利时28%。全球感到自己小材大用的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意大利47%、日本42%和智利41%;而觉得小材大用比例最低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匈牙利4%、捷克共和国7%和希腊9%

 

这则消息背后隐藏着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是否能够人尽其才、劳动者的创造力是否充分释放的问题。应该说,自认为被大材小用,不一定就真是如此。然而,为何有84%的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显然这个数据并不准确,只能当作一个参考,但其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必须指出,自己认为被大材小用,不一定就真被大材小用了。“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说白了,就是自己的能量、能力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在现实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过于自负,认为自己能胜任更高的工作岗位,但实际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这些人而言,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过,即使大多数人目前所处位置大体合适,却有许多人对此并不满意,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这一情况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相当多的劳动者、职场人士,在工作中感觉压抑,不认为现行的人才甄别和人事体制有多科学、公平,他们工作的幸福指数不高。

 

的确,我们的人才甄别和人事体制是存在很多问题。事实上,在职场工作中,不仅充满着各种潜规则,安排工作职位和提拔人员更是多由领导的好恶决定,这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表现得尤甚。也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将更多精力用于经营人际关系、迎合和巴结领导上,而在竞争中落败者则很容易变得消沉,开始混日子。

 

这种现象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去看,则是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普通家庭出身的劳动者缺乏流动机会和上升空间。在中国,无论是在体制之内,还是体制之外,职场中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等级分明,谦卑有序。而职场中那些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收入、职称、地位、尊严等问题,也都会向权力的拥有者倾斜。这种现象,似乎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体会到。

 

同时还存在大量“入错行”和“换行难”的问题。前段时间,“90后大学生拒绝打盒饭”的故事,曾引起过激烈的社会讨论。其实,这件事不过是现在职场之中最普通的一件事情。而许多人,就是为别人打了一辈子的盒饭,也没有获得所谓的成功。当梦想与现实对立,个人才能不能得到施展,“英雄无用武之地”,“入错行”就会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结论。“入错行”之后,还会遇到“换行难”问题。因为现有的人事体制以及错综复杂的潜规则导致人才的自由流动不那么顺畅。

 

具体到八成人自认为大材小用上也是如此。为何有这么多人有这种感觉?这与社会格局与体制给人的错位感有关:个人并没有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并没有被给予准确的评价。因此,人们感到错位,感到大材小用。其实,所谓的大材小用就是一种人与位置的错位。

 

为何会产生这种人与位置的错位?一个原因是,社会的开放性可能还不够。人总要有目标,目标无法实现也难免会感到失落。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这个实现的过程是公平的,机会是存在的,人们就会在感慨之后继续前行,而不会持续产生抱怨,“天生我才必有用”。因为,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公平的,如果一个人真的有理想、有抱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目标和理想。这个过程可能是崎岖的,也可能是没有结果的,但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希望。所以,即使他们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他们也不会产生大材小用的感觉,而只是会更理性地认清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此外,待遇的均等化可能还不够。之所以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一些部门出现开放性不够的情形,原因正在于这些地方的待遇与一般的地方是不同的。在这些地方,待遇通常是由身份决定的,无论个人的能力怎样,无论最终的成绩怎样,个人的收入和福利情况基本都等同。这种待遇的不均等导致了人们的失落感更重。

 

因而从深层次角度说,自感大材小用比例高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用人环境,是用人不科学、不公平、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降低中国人的自感大材小用率,关键是人尽其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减少专业不对口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技能,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时尽量要既重学历,更重能力,绝不能任人唯亲。

 

再从相反的一面说,那些持“觉得大材小用的人”之说的拥趸,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更理性地认清自己是不是这块材料,从而苦练内功、自我修炼,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正将自己锻造成可塑之才、可用之才、真正的栋梁之才!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