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黄金周长假的启迪
在今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假日期间,约有一半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全国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等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国零售业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增长双双超过4成,这还是在相当大部分人因为工作或其它原因而未参与的情况下取得的。
仅举北京、上海等地为例:8天假期里,北京共接待旅游者13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7%;旅游总收入8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4%。上海近两年来的最热门景点——世博会原址地区再现参观热潮。统计显示,位于黄浦江两岸的世博会原址地区长假期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近27万人次。湖南省接待旅游者2724.05万人次,同比增长44.54 %,预计实现旅游收入133.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08 %。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昆明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1.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86%;旅游总收入7.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全国其它各省、市也都分别推出了一系列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这些至少表明,虽然全球经济一直低迷,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由此可以看出,应该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引擎,撬动GDP增长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支点!
今年黄金周,在高速公路免费、八天超长假期、景区门票降价三大因素刺激下,游客井喷,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实践雄辩地证明种种优惠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是深得民心的,符合民意的。这就要求政府要继续加大惠民的力度,出台更多让利于民的政策,并切实地使之常态化,去功利化,并持之以恒。例如:进一步扩大法定节日的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在节假日期间,国家垄断的公路、铁路、民航实行大幅折扣优惠价格,让利于民,在假日期间可以起到分流、减压的作用。小小政策调整所产生的显著效果已经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了,这是中国消费潜力和发展后劲的生动例证。
进一步开辟、探索和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原本我国就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旅游资源就非常丰富、广泛、博大精深,但还是有很多旅游区域、资源和景点未被开发,无人识。我国的旅游资源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只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工作到位,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完全可以预期的,节假日的分流、减压也就是必然的功效。
有关高速剧堵、景区超载、垃圾遍地的种种“闹心”的报道,充分显示出千家万户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在不同程度提升,普通百姓对生活质量和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也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人们的公民意识比较薄弱或自身素质存在着问题,这就清醒地告诉我们,必须要进行提高全民素质的国民教育,真正弘扬中华文明。
一个“黄金周”不代表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谷,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经济前景、发展前景、生活前景等没有失去信心,没有因此而变得很消极、很悲观。倒是道路过度拥堵、景点过于爆满的现象,需要管理层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分析,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如错峰旅游、错峰休假、改善交通环境等。不仅如此,还可以从“黄金周”旅游爆满、交通拥堵、消费快速启动中,看到其他方面的消费潜力,如节假日的商品消费、货源组织、消费分流等,从而真正发挥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黄金周”旅游消费的勃然兴起,让我们看到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之所在,不要以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就已经深陷危机了。中国出现的经放缓是暂时的,中国人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对前景失去信心。任何一点进步都有助于打破束缚内需的瓶颈,有助于满足国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诉求,只要是能拉动中国的内需,促进中国消费潜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创举,我们都要提倡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