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四月天的遗产
八年前我和梁从诫先生有过一面之交。没想到再见到他,是从缅怀他的纪录片里面。
经历过抗战、欢迎解放军进北京和文化大革命的人,到了62岁的年纪上,早该在家里享清福了,但是这位老人,却走出象牙塔,从历史学家转身成为环保人士,把自己生命中的最后16年献给了中国的环保事业,他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
今天的中国,如果在餐馆里看到有谁自带筷子,人们会向他投入尊敬的目光,但是在十几年前,当梁先生这样做的时候,餐馆的服务员觉得这人是“怪物”。中国人环保意识在发生细微的改变。改变的源头,就是梁先生和他发起的中国第一个公益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1993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当国际奥委会问及中国环保组织的现状时,北京代表团哑口无言。中国的崛起和国人环保观念的缺乏让梁先生看到了自己的使命,他召集了“玲珑塔”会议,这便是“自然之友”的缘起。
在梁先生的最后几年,他常常沉默不语,有的时候,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信念。到他患上老年痴呆症之后,他已经不认识人了。但是谁来看他,他都说记得对方,说对方是“自然之友会员”。和他一起在环保第一线战斗的人,都说他心里对中国有着“深深的悲哀”。
2004年我见到梁先生的时候,我丝毫没有察觉到他内心的悲哀。直到上个周末,纪录片《梁从诫》的首映活动上,我第一次知道了梁先生的另一面,知道了中国的环保事业有多么艰难,知道为什么他会选择用树葬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不穿袜子和鞋子,光着两只脚,脚底画着一个笑脸。
1995年,云南德钦县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上的缺口,打算砍伐1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里,正是濒危野生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梁从诫上下呼号,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就在砍伐的公路已经修到原始森林的脚边的时候,中央宣布给予德钦县每年300万元的财政补贴。这个消息让梁从诫和他的战友们喜出望外,但是没想到,德钦县周边的几个县听说砍伐原始森林可以每年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便向森林举起了斧头,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对此,梁从诫无能为力。
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讲述了索南达杰为了2000多张藏羚羊皮被猎杀者残酷杀害的故事。索南达杰是可可西里“野牦牛”队的第一任队长。1998年秋天,梁从诫邀请”野牦牛队”第二任队长扎巴多杰来到北京。那是一年当中北京最美的季节,扎巴多杰在天安门前还留了影。11月8日,扎巴多杰回到玉树治多县的第二天晚上,在他的家里,一颗子弹近距离穿头而过,官方的技术鉴定结果是自杀。“野牦牛队”第三任队长梁银权,在“野牦牛”队被迫解散之后,帮助亲戚开起了出租车。其他的队员,大部分待业在家。
有一位教授曾经问梁从诫:“藏羚羊没了又怎样?”梁从诫当时一愣,反问他说:“大熊猫没了又怎样?这是我们的国宝,全世界惟有在中国,在青藏高原能见到。” 1999年12月,国内某登山队想以登上云南西北部的梅里雪山来迎接“千禧年”。梅里雪山被藏族同胞视为神山。在梁从诫的呼吁下,这次登山活动被迫取消。但是中国人试图征服大自然的豪情依然此起彼伏。这些,梁从诫也只能摇头叹息。
刚解放的时候,梁从诫曾经站在路边,欢迎解放军入城。他背着家人,投稿参与了国旗的征稿活动。那时候,他对妻子说:“这么多人关心这个国家,中国一定能建好。”的确有很多人关心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的确越来越漂亮,但是,我们已经忘记我们的家园过去的面貌,这究竟是福是祸呢?
八年的五七干校,让梁先生学会了开拖拉机和木工活。在自然之友办公室,那里有他亲手做的办公家具。他的名片都是用废纸印的。不论刮风下雨,这位60多岁的老人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梁先生的一次演讲,打动了一位不相识的台湾企业家:台达电子创始人郑崇华。正是在台达环境基金的支持下,纪录片《梁从诫》才得以问世。
梁从诫的夫人方晶女士说:梁先生不善于做领导,也不愿意被别人领导。有一年,政协组织到三亚视察。下午,他们到海边沙滩散步,梁从诫用随身带的塑料袋捡了半袋垃圾。晚宴的时候,悄悄放在座位底下。当三亚市长骄傲地说起美丽三亚,清洁沙滩的时候,梁从诫从座位椅子下面拿出一袋子垃圾,说:“这是今天下午我在海滩上捡拾的垃圾,请问,这该怎么解释?”
为民请命、敢怒敢言,是梁家从梁启超、梁思成到梁从诫三代的门风。当年,梁从诫因为两分之差没有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而当时的系主任,正是他的父亲梁思成。今天,“拼爹”盛行的中国再也没有这样的父亲,大概也不会有这样的儿子了。
2010年10月28日,梁从诫先生告别了这个让他困惑的世界。巨龙的脚步并没有丝毫停顿,中国人向土地、向矿山、向大自然要效益的逻辑也没有丝毫改变,但是,他留下了一枚种子。这枚种子的未来,我们期盼着,正如他的母亲写道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