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坐下吃点儿》之十七 “姚记炒肝”火了

观化者(李全伟)2011-08-22

《坐下吃点儿》之十七 “姚记炒肝”火了

上周,位于北京鼓楼的姚记炒肝店比较火,网上的报道铺天盖地。炒肝儿这道北京小吃已经家喻户晓了。

 

炒肝儿是北京一道传统小吃。据说,最早由“会仙居”于一百多年前开发出来,是由“白水杂碎”改进而成。“会仙居”开业于1862年,位于前门鲜鱼口。当时的“白水杂碎”主要以猪下水为主,配烧饼和火烧来吃。因为用料选自猪的内脏,售价相对低廉,平民百姓花上几文钱就能吃饱,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好景不长,“白水杂碎”遇到了竞争,会仙居的生意受到一些影响。到了1900年,会仙居创新出了“炒肝儿”。名为炒肝儿,主材是猪肥肠,猪肝儿很少(可能当时后者进价比较贵)。我在十几年前,到城里吃炒肝儿时,凋凋的碗里只见猪肠,很少有猪肝儿。

 

如今人们进京是找不到“会仙居”了,还好有“天兴居”。后者开业更晚些,上世纪30年代,“天兴居”在“会仙居”斜对面开业,也是主打炒肝儿和烧饼,原材料讲究、工艺严格、价格便宜、服务热情,“天兴居”同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会仙居”反而由于内部管理问题,质量大不如从前,逐渐走了下坡路,挨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会仙居与天兴居合二为一,只保留了天兴居的字号。

 

现在天兴居还在营业,位于崇文区鲜鱼口街95号,每碗炒肝8元,包子每50030元。比起天兴居,姚记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其他小吃店,比如庆丰包子也卖炒肝儿,味道差不多。制作炒肝儿的关键是猪大肠和猪肝质量要好,不能是注水猪,不能使用冷冻材料。收拾这些内脏特别重要,经过碱水和盐水的反复冲洗,尽量减少猪内脏特有的异味。新鲜大蒜一定要多切,切成蒜米。

 

具体制作工艺差不多:首先把大肠用文火煮好,鲜猪肝切成柳叶状。第二步把大料用菜油炒香,加入大量的生蒜,再加六必居的黄酱(用黄豆制成的黄酱有一种浓香),倒入熬好的口蘑汤(用张家口北面所产的野生口蘑制成汤是汤中上品),最后放熟肠段、生猪肝和葱花,用适量的淀粉勾芡(最好是红薯淀粉,淀粉的比例要掌握好),最后必须加上一大把生蒜米,才算大功告成。

 

以前,炒肝儿配的主食是烧饼,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北京小吃店都是猪肉包子配炒肝儿。对肉包子,想必来自四海的食客都能接受,但对炒肝儿恐怕不是谁都能接受的,许多人不吃动物内脏。

 

喝炒肝儿可以分辨出老北京人:凡是捧起碗边吸溜的,一定是老北京;凡是在没喝之前,先跟服务员要勺或筷子的,想必是外地客了。

 

(到过国内许多小吃店,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卫生状况欠佳:内外装修不讲究,地面油滑,桌面也是油腻腻的,碗筷的卫生很少有达标的。我们虽然不能要求都能达到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卫生标准,但一定要在细节上多下工夫,让我们的老字号不要倒在卫生差上。)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