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龚天益的退休生活

观化者(李全伟)2011-06-29

龚天益的退休生活

2007年1月,58岁的龚天益从纽约银行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的位子退下来,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彻底休息,而是按照自己早就设计好的规划,从事传承和分享工作。他除了在台湾大学教授国际商务课程外,还经常往返于内地,在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演讲。他说,“退休之后,我要做的事,是把自己人生感悟、职场经验同年轻人分享。”

许多企业老总对退休有一种矛盾心理,既想早点退休又害怕退休。主要是害怕离开熟悉已久的工作圈子,变得无所事事,不知该干什么好。龚天益没有这种心理落差,早在退休之前,他就计划好了自己今后的生活轨迹。

选择传承工作、回馈社会的退休生活在龚天益看来意义很大。这一思想产生于其所受的传统教育和工作经历。龚天益出生于上海,后到台湾读完大学,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此期间,他亲历了台湾的经济腾飞,了解人才对于一个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974年,龚天益到了美国,自1976年加入美国欧文银行,后该行和纽约银行合并,他就在纽约银行干到退休。他说,“过去30年在为美国公司工作,但一直有一股热情和冲动,要多为中国人做一些事情。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及对人生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给他们一些启迪。”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人已经抛弃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快速致富和无原则的索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有一段话说得很有现实意义,“当今居世之士……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在商海中搏击的众多商务人士往往过分追求企业强和大、名和利,往往忽视自己的健康,导致未老先衰、未退先病,很难想像退休以后的生活会过得幸福、安逸。龚天益说,过分追求物质享乐对个人没有好处,对整个社会也有危害。他在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国际MBA演讲时曾说,一个人要度过丰富精彩的人生,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人生态度,要能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和人格,不能丢掉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说,态度往往决定一切,对工作和生活的正确态度要远远比财富、地位来得重要。

龚天益以亲自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好人的重要性。这件事在上海被传为美谈,那是在2003年年底,龚天益刚刚出任总部在上海的纽约银行中国区总经理,一次在乘坐出租车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中途发现自己没带钱包。无奈下,他提出转车回去取钱包,没想到司机师傅提出,“你还有急事,我免费送你。”还拿出出租汽车公司的乘车券交给龚天益,让他回来时好坐车用。司机师傅的不凡之举,让龚天益看到一个普遍市民的善良之心,他最后决定聘请这名司机做自己的私人司机。后来,这名司机不幸身患重病,龚天益除带头积极捐款外,还为他保留工作发放工资。

在龚天益看来,越是快速发展的社会,越是要保持做人的美德。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更高层次,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要把积极反馈社会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李嘉诚、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纷纷成立基金会,把自己辛苦挣得的财富绝大部分反馈给社会的做法最让龚天益感到钦佩,他说,“我虽不像他们一样大富大贵,但一直用我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还是在上海工作期间,他就资助内地6名贫穷家庭的学生读大学,今后还想继续资助两名大学生。

有一点,龚天益跟李嘉诚、沃伦﹒巴菲特等比较相似,就一直保持节俭的生活。为接受本刊的采访,他专程从台北飞来北京,住在如家快捷经济型酒店。住这么便宜的酒店并非没有经济实力,龚天益长期做跨国公司的高管,自是为退休积累了足够的财力,况且他又享受美国养老金计划,就是退休了住五星级酒店也没有问题。他的想法说,可以省下一些钱更多地帮助需要的人。

富足而退,但不是淡化社会而是融入社会做有价值的事情让龚天益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有意思。他说,在台北教书时,每次都坐公交车,还能跟年轻人经常接触,让他好像觉得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不仅心态变得年轻了,而且不像工作时那么疲倦,精神反而好得了。

龚天益希望今后能有时会到内地的大学来教书。

 

附:伤寒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