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事件提醒公司注意治理结构问题(一)
黄光裕事件提醒公司注意治理结构问题(一)
并不是所有具有良好治理结构的企业都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是,那些没有良好治理结构的企业,却一定不能笑到最后。 ——题记财富博客
近日,黄光裕事件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毕竟顶着首富光环又身陷狱中的黄光裕太具有新闻影响力了,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媒体的眼球也吸引了境外传媒的关注。这些报道,大家把焦点聚集在黄光裕和陈晓权力之争上,很少有人谈论此事件对国美公司以及国美品牌的影响。最终,不管结果如何,此事肯定会对国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黄光裕事件背后折射着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涉及大股东跟董事会关系、员工激励等问题。与其他的国内企业相比,作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国美在公司治理上还相对成熟一些,所以,黄与陈的对决还可以纳入治理轨道上进行,公司不会出现大乱子。如果此事放在一个上层治理结构没有理顺的公司身上,很可能整个公司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国美是幸运的,上市公司即是公众公司,不是个人公司、私人公司。黄光裕出这么大的事,对国美的影响是有限的。通过黄光裕此事提醒我们所有的企业和企业家,应尽快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尤其是上层治理结构,变成一家符合市场要求的现代化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许许多多的中国公司并没有做到位,存在很多问题,只是由于近三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企业糊里湖涂地发展很快,覆盖了许多内部问题。但早晚都需要解决,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
麦肯锡通过调研得出: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上层治理好的话,其股票价格就会上涨20%左右。对一个发展时间不长的企业而言,如果一开始就重视治理结构问题,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企业普遍现实是:起步时间不长,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不高,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这些都是我们尤其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因。
问题一:创业者是不是一定要退出企业管理?
优秀的创业者也可是优秀的管理者。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IT企业特点是以人力资本为创业主体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中关村管委会专家认为认为,中关村企业创业时都以家族型、作坊型的为主,早期管理比较粗放,水平也不高,但早期的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成本比较低,有的甚至趋于零。联想公司创业最初期,柳传志和李勤都有过蹬三轮车给客户送货的经历,当时谈不上有多少专职管理人员。后期,随着市场的扩大,员工队伍的扩大,不严格管理就会出各种问题,中关村的企业开始强调管理,强调治理机构。目前中关村乃至国内许多企业在治理机构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产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分离还没有完全实现。早期创业的那些人,既是资产管理者,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董事会,但那只是形式上的分离。
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中都会感到受到所有制的制约。有人说,联想有希望成为百年老店的基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制问题,这也是柳传志、李勤这些创业者对联想最大的贡献之一。像联想改制一样,安易公司也经过了艰难的改制历程。安易公司是1992年以财政部科研所的名义贷款发展起来的,属于财政部下面的全资企业。虽然安易公司在经营决策上是自主的,但产权上财政部科研所占有100%的股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安易的一些重大决策,丧失一些好的机会。安易认识到改制已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开始把工作重点向改制方面转移,直到1999年底才彻底完成改制,建立了安易软件有限公司,实现公司经营班子和员工对公司的控股。股份划分为三块,财政部科研所、公司经营班子(原来的四个创业者)和员工(第一批参与者是中层以上骨干)参与股权分配,但财政部科研所不再控股。
跟联想、安易不一样,用友公司一开始就是走得私营企业的路子,从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制企业直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应该说,用友公司在上层治理结构上没有遇到太大的挫折,就是两位创业者王文京和苏启强由于对公司经营方向的分歧而分手,也由于当初成立公司在股份问题上明确的约定而友好的分手。用友继续按照王文京的专一化思路顺利成长,而苏启强也顺利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用友公司上市后,虽经股权稀释,但王文京的个人股份依然很高 王文京的主意是:“在将我个人的股份转让给别人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底线,比如,我必须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王文京的这一看法源于他对用友这个他一手带大的企业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