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何干(上)
与孔子何干(上)
标签:孔子 皇帝 孔孟之道 文化 二元化思维 折中主义 暴民思维 道德之士 伪君子
有人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极易找敌人,表现为非黑既白、不是敌人就是朋友,不讲轻重比例,没有过渡地带。对待孔子是这样,赞扬者奉为圣王贤师,反对者斥为丧家之狗。许多人打着尊孔或者反孔的名义只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推销自己的主张、谋取个人的私利,这对一个已经过世两千多年的先人来说,于心何忍。
在我看来,孔子的生活是丰富的,做大官时间不长,为了生计搞搞教育,收点干肉;经常带着学生们游历四方,他还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人,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这点对于我们非常重要),经常喜欢对一些事物发表看法,但他并没有想要创办什么理论,本人坚持述而不作。孔子经常说一些简单的大实话,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其必有吾师”。孔子的言论里有许多错误之处、局限之话,当时的其他人也可以反驳,韩非子就对孔子一些假正经的言论进行过讥讽。我们后人既不能把孔子说的都奉为真理,没有怀疑、没有思考、没有论证,反正孔子说的都对;也不能全面否定孔子,认为孔子就是反动的代表,是影响中国科技昌盛、文明进步的唯一阻力。其实,孔子说的许多话离不开他当时的环境,离不开他当时的社会,孔子发表的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人类已经发展到21世纪,各种学说、理论早应该超越孔子当时认知的千百倍才对,很可惜,在一些领域,我们的思想和做法连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不如。但愿这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不得不经历的痛苦过程,希望这个过程短些再短些。
孔子发表任何言论都没什么,我们不能以言治罪,只是他的只言片语被学生们回忆、整理、加工、填充出来,编成书籍,但是其中一些言论被封建专制统治阶级利用、强化、僵化、神化,变成了皇权专制百姓思想的有利工具。这是最可怕的。这其实是皇帝们借用肢解了的“孔孟之道”奴化和禁锢人们的思想,维护皇权统治,固执地残暴地排斥自由平等、科技创新的现代思想。当然排斥了,皇权统治者眼里只有自己的权力最重要、唯一重要,其他人的生命和幸福,算什么。
我对孔子不反感,只是反对打着孔子名义而被封建专制统治者改装过的“孔孟之道”,这些思想散发着残忍、专制、腐败之气,至今还被一些人奉为圭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这种变异了的充满奴性和不平等的“孔孟之道”,而是体现质朴、天真、辛劳、友爱、博爱等闪亮文化。自秦始皇、汉武帝之后打着孔孟之道旗帜的儒家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专制老百姓思想的奴才文化、太监文化。这种奴才文化、太监文化绝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实在春秋时代的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杨朱等思想大家,他们的许多言论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充满了辩证法,很可惜后来被汉武帝之后的封建皇帝废掉了,再没有发挥光大过。不可否认孔子言论中也有一些闪光之处,也有弘扬民主的语句,但不会被历代专制阶层宣扬。
我们警惕和反对奴才文化和太监文化,板子决不能打到孔子和孟子身上。相信即使没有孔子、孟子,封建皇帝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会找出什么张子李子,作为他们奴驭人们思想的武器。
在封建专制者治下,皇帝们借用“孔孟之道”实施长期的奴化教育,它引用了孔孟一些言论,长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有些思想影响很深:
1.人是有森严等级的,人生是不平等的。现代社会开宗明义的是,人人生来平等,自由是天赋的权利。虽然由于出身家庭不同,人和人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民主政府应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鼓励人人平等公正靠智慧辛劳致富,并且能够通过税收等手段帮助没有能力的贫穷者。这其实就是一种平等。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里,这种不平等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即便是在改朝换代的初期,新皇帝可能会打着均富贵的口号,但他一旦登基,马上就会自动不自动地树起孔孟之道大旗,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天之子,以天下苍生为鱼肉。经过了一段腐败统治后,这种不平等制度发展到极致时,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又会引起新一起改朝换代运动,但换汤不换药,孔孟大旗不能丢。直到他这一朝又统治不下去了,又会被新的人推翻。只是在这些动荡中,最苦的是老百姓。
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者,曾经把贪官的人皮剥下,装入稻草,放在公堂里,以恐吓后来者,但基本不管用。封建社会里,许多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贪官们群起云涌,根本不能杜绝。当然,历朝历代都有一些真正的清廉之士值得我们尊敬,但这些人不会是多数分子,不能直到根本作用。
2.不让老百姓知道真相。在不平等的社会里,统治者希望老百姓知道的真相越少越好,以利于统治。在封建皇帝看来,凡是有利于统治的,不管开历史倒车也好,丧天害理也罢,都干;凡是不利于统治的,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