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的财富观变迁:从财富积累到财富分配
中国的大部分慈善捐款仍然来自企业部门,而中国企业家的个人思维刚刚开始从纯粹的财富积累转向财富分配。在中国的慈善业真正开始兴起之前,有志于从事捐赠的有产者们首先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作者:Anke Schrader
两位热衷慈善的企业家:巴菲特和SOHO中国CEO、联合创始人张欣(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最近接受CNNMoney采访时,我与记者索菲亚•严探讨了在中国的慈善行业真正开始兴起之前,有志于从事捐赠的有产者们首先需要解决哪些难题。最近,其它一些与慈善事业有关的报道,尤其是琼•斯佩罗撰写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慈善事业》,彰显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崛起的富裕阶层,以及逐渐成熟的捐赠者和社会部门。但这些国家的慈善事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的慈善事业仍然处于襁褓阶段。2012年,中国的慈善捐赠总额约为130亿美元,而美国的捐赠总额则达到了3160亿美元,因此中国的增长基数还是非常小的。换句话说,美国的人均GDP约为中国的5倍(根据购买力平价衡量),但美国的人均捐赠额是中国的100多倍。
没错,在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来袭时,我们的确发现中国的慈善捐赠额大幅上扬(尤其是在2008年、2012年和2013年)。但在其它年份,慈善捐赠额的增长几乎停滞。中国的大部分慈善捐款仍然来自企业部门(在2012年约占60%),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的大多数慈善捐款来自个人捐赠。
为什么中国的慈善捐款水平尤其是个人捐赠这么低?
直到大约10年前,中国社会的私人财富还不足以支撑非营利部门繁荣发展。正如我发表于CNNMoney的那篇文章所言,中国企业家的思维刚刚开始从纯粹的财富积累转向财富分配。那篇文章提到的Kordant慈善顾问公司(Kordant Philanthropy Advisors)董事总经理迪恩•袁指出,个人之所以不像企业那样好善乐捐,“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个人捐赠获得的税收激励还不够大。”
个人捐款水平停滞不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中国的公民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非营利部门受控于一套独特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脱胎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体系。其组织结构、做法和监管与西方有非常大的差别。
中国的大多数非营利机构,要么由政府直接运营,要么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中国人认为非营利机构就是政府的延伸。一般说来,政府不愿意放弃对这个部门的控制权,从而导致这个体系不仅阻碍独立草根组织的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规模庞大但往往效率低下的组织,而后者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往来很大程度上也不透明的。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公众的一个观点:为人民提供福利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但我相信,政府已经日益意识到,非营利组织也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伙伴,能够分担向公众提供社会服务这一庞大的责任。在某些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政府机关(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放松了监管要求,允许民间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
在这些情况中,政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那些关注“硬件”公共福利的非营利组织(比如旨在满足住房、教育、运输、公共安全需求的组织),而不是那些关注非物质需求(比如价值、人权、道德、社会共同决策等)的组织。这是因为后者更容易被政府视为对其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慈善家扮演了什么角色?
200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明确私人和企业有权建立基金会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国的基金会也从2011年的285个增长到2013年的400多个,其中很多基金会是由富有的中国企业家建立的。然而,现在就说中国精英阶层已经形成了广泛的捐赠文化还为时过早,更不用说中产阶层。中国的很多超级富豪,尤其是那些因为靠走后门优先获取政府资源而致富的富豪,更倾向于向公众隐瞒他们的财富。
要想精确统计中国慈善人士的捐赠规模也比较难,但仍然可以从网络上的几个排名管中窥豹,其中包括: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公益时报》
•《福布斯中国》
•《胡润报告》
这些榜单都没有区分个人捐赠和企业捐款。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数据,尽管媒体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但人们还是很难精确衡量中国蓬勃发展的捐赠趋势。
帮助企业成为更高效的捐赠者
在鼓励慈善行业健康方展上,企业显然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正在通过我们的研究和相关组织,帮助企业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比如今年五月,我们的全球社会投资委员会(Global Social Investing Council)成员企业代表首次在中国举办了会议。他们花了几天时间,向其他成员企业、当地非营利机构和公民社会专家学习如何在中国更有效地进行捐赠。
随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和非营利部门的继续增长,类似这样的会议无疑会变得更频繁、更热门。在未来几个月里,我们还会继续撰写探索中国慈善事业性质的研究论文。也请您继续关注这一领域。
关于作者
本文作者安可•施拉德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企业公民、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本项目的负责人。她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衡量和报告;企业公民与慈善事业;公民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变化及其对商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劳动力的演化和发展;中国劳动力技能的演化等。